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必修)<教学参考书>是高中数学教师正确把握教材的重要参考资料.本人在讲授"圆"时发现,<教学参考书>对教材一道习题的参考答案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诗中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保留篇目,人教版就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中.最近,听一位老师上课,发现老师指导学生赏析诗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提供的参考答案竟然说该诗句表现了岑参"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课后翻阅人教社配套的教师用书才发现,书中的"课文研讨"之"整体感知"部分,对该诗句有如下赏析:"比喻何等新奇,格调多么豪迈,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这应该就是老师参考答案之所本了.  相似文献   

3.
学会"尊重"     
一位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教到"醉里吴音相媚好"时,问学生"醉"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陶醉",教师予以否定并纠正为"喝醉",理由是"教学参考书上就是这么讲的,我一直以来也是这么教的,学生考试也是这么答的".  相似文献   

4.
以2007年出版的新加坡数学教材(第二版)(第3册)(以下简称<新数学>)中"一元二次方程"为载体,比较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以下简称<浙数学>)发现:<新数学>和<浙数学>在单元结构的设置安排和知识点的处理上各具特色,<新教学>相比<浙数学>更为注重数学知识回顾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两套教材均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栏目设置,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评价进行引导,力图实现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转变.在比较与分析<新数学>相比<浙数学>的独特之处后得出了对我国的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重视"问题解决"和"思考技能"能力的培养;坚持巩固"双基",保持传统优势;强调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然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认识"自然",处理教材,自然教学要求是"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联系".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依据<自然>,又要优于<自然>,应用于自然.  相似文献   

6.
高一<思想政治>教材下册第五课中讲到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为巩固这一知识点,教材P.34理解测试题有比较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区别.人教版<教师用书>给出的参考答案中提示:"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收入只有无偿性和一定程度的强制性,但不具有固定性."对此说法,我认为值得商榷,国企上缴的利润有偿还是无偿需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思丽 《文教资料》2009,(23):57-59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受学生、教材、教法、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陷入困境中.要改变这种局面,学校首先要认识到<大学语文>的"有用"性,选编适宜高职学生发展的教材,提高教师的素质.针对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普遍缺失,教师要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天鹅的故事>是宣传动物保护的极佳文本,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拥有牢不可破的地位.但作为传统名篇,其文本的意义有逐渐被历史凝固的危险.由于参考书的传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似乎都被套上了"金箍",再也不能从"权威解读"的引力中"飞"出来.事实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入门课".根据中央的部署和统一要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使用全国统编教材.高职院校教师吃透教材、用好教材关键,在于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内在联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线、讲透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新编教材自小学第七册起,每组课文前都有<导读>,每篇精读课文前都有"预习",每篇略读课文前都有"阅读提示".这些内容的编排为教师的教提供了依据和准则,更为学生的学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凭借"预习"引导学生自学课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忽视了<导读>在教学中的作用,这有悖于编者的意图,也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单元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标>同时强凋,要把传统"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不要过多地考虑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而是要考虑"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读欧阳凯<<牲畜林>喜剧意蕴解析>(见<语文学习>2010年第12期)一文,顿觉眼前一亮. 先后听过10多位教师执教的<牲畜林>公开课,总觉得教师与文本很"隔",学生与文本更"隔".从"喜剧"视角来审视,或可使我们更能真正走近卡尔维诺,真正走进<牲畜林>,这样,师生才有真正的"欣赏".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必须理清两种思路,即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教者的"教学思路".写作思路是指作者构思行为的轨迹,它以文章结构为外在表现形式; "教学思路"即教师处理教材的思维轨迹,其实质就是考虑如何引导学生尽可能真切而深刻地领会课文的"写作思路".两种思路有密切关系,但不可混为一谈.教学参考书分析的往往是作品的写作思路,只能供作"参考".教师理清文章的"教学思路"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一篇文章的有关知识生动形象地讲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那必须对教材烂熟于心,对学生心中有数,并且要精心设计出具有语文特色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课余时,同学们总找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跟我们交流.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虽然深知要有"一桶水",但在没有参考答案的情况下,要一眼就能寻找到最优化的解题方案,我们还需不断研修.我们对学生提问的问题时,不能"避难就易",会的就解答,不会的就找借口,三两次下去,同学们就会对教师的解题水平产生怀疑,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度.所以,在同学们提出  相似文献   

15.
<语文建设>2009年第1期刊发了程永超老师的<<<论语>选读>也可以如此教>一文.程老师根据<<论语>选读>教材的编写体例,提出了"主题型教学法";并以<中庸之道>为例,介绍了这种教法:教师在确立课文主题后,按照"何谓中庸""中庸如何""如何中庸"的顺序教学,引导学生理解"中庸之道"的定义与原则,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认识生成践行中庸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正>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逐步破除了对教材的迷信,重视对多样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教材"已逐步转变为"用教材教"。在近些年全国卷高考试题参考答案的设置中,有少部分答案既不在教材知识体系中,也不在考题材料分析中,而来源于一名合格公民对于社会生活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全国卷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报>2007年3月8日总第931期,头版发表了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张建的文章<苏教版的这些参考答案错得离谱>(以下简称张文),对(苏教版必修二)<教学参考书>关于"鼎铛玉石,金块珠砾"等句的答案错误,作了细致的分析和订正.读了张文后,受益匪浅,这里,我还想作几点补充:……  相似文献   

18.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义务教材十一册<自然>第19课<卵石的形成>一课的教学中,我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取舍部分内容,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变从前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科学课程标准理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实验为载体,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想象,做到了"老课新上",即在老教材的教学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文学理论>教材存在理论体系不科学,理论阐释无视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脱离实践等问题.要提高<文学理论>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我们应加强对<文学理论>教材的建设,使其建构科学的理论体系,实现理论阐释和学生的审美体验相结合,并从"文学研究"扩展到"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的"阅读篇"里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增强海洋意识,发展海洋事业".教材的用意很清楚:用这篇文章抛砖引玉,提醒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建立海洋意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恰当运用导学式教法处理这篇文章,对帮助学生建立海洋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会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