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曹植受到《诗经》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他对《诗经》的接受虽不拘一家,但从其现存作品来看,他经常采用《韩诗》说,表明他对《韩诗》有所偏爱,这是因为《韩诗》通达的解经方式符合他的个性特点和学术观念。曹植通过荆州学接受了由蔡邕带到中原的杜抚、赵晔的《韩诗》说。  相似文献   

2.
曹植作为“建安之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成就的取得和他对以前文学的接受分不开。从曹植对诗骚继承和创新这一文学接受角度,分析了曹植诗歌在创作中对诗骚的继承和创新。这种继承和创新主要包括:曹植诗骚创作精神的继承;曹植对《诗经》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曹植对楚辞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部因为曹植曾经说过“辞赋小道”而认为曹植对文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但这种观点与曹植在创作上的成绩相矛盾。事实上,曹植很重视文学的,他十分重视民间文学,学习继承《诗经》、汉代乐府民歌等,正因为如此,他才取得了创作上的巨大成绩。本文拟从曹植的作品中所体现出对民间文学的学习继承,从而说明曹植对文学之重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曹植作品引用《诗经》典故的统计、归纳,分析曹植对《古诗十九首》引用《诗经》的继承以及创新,并在此基础上追踪曹植艺术风格的溯源,探求文学观念的蝉变。  相似文献   

5.
金前文 《天中学刊》2007,22(4):75-77
清陈寿祺、陈乔枞父子在辑考汉《诗经》学齐鲁韩三家遗说时断定赵岐、高诱所习为鲁诗。比照相关文献,这种看法具有极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客观地讲,赵岐、高诱的《诗经》学渊源应该为韩诗。  相似文献   

6.
才思敏捷的曹植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植,特别富有文采。十几岁的孩子就把《诗经》、《尚书》、诸子百家的书读遍了,而且善于创作诗赋。有一次,他正在写文章,曹操来到旁边站色言他写字。吕经超蠢越吕欢他这个儿子,自富自语地说:“我的儿子长得问英俊国!”回栩听了和非...  相似文献   

7.
李白对《诗经》的接受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他在思想上自觉把《诗经》当作反对齐粱柔靡之风的武器;第二,他与《诗经》有着相同的精神契舍点即抒发性情;第三,他看重《诗经》的政治讽刺精神。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李白在其作品中从字词、句式、意境、手法、题材等各个方面对《诗经》进行了接受。  相似文献   

8.
吴振华  时伟 《宜春师专学报》2011,(1):122-125,157
除韩愈散文外,欧阳修对韩诗也同样推崇备至。从欧阳修对韩愈《听颖师弹琴》的看法以及在《六一诗话》中对韩诗的评论,可以窥见其艺术旨趣与诗学鉴赏的侧重点,这对于我们了解欧诗与韩诗之间的接受传承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朝鲜李瀷在《星湖僿说》中对韩愈的诗歌进行了批评,批评的内容涉及到韩诗的师承渊源、韩诗的风格、创作手法以及韩愈的《南山》诗,给爱好韩诗和研究韩诗的人提供了域外的诗评视角。  相似文献   

10.
沧州地区自古就有传授、研究《诗经》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西汉初四家诗之一的韩诗、毛诗的传授以及隋唐时期刘炫的《诗经》研究著作被收入孔颖达《毛诗正义》,分别形成了《诗经》研究史上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里程碑。先贤遗留下来的珍贵而丰厚的《诗经》文化遗产,值得今人传承延续、发扬光大,并以此为契机促进沧州地区的区域经济、文化事业、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苏辙是北宋名的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诗集传》是其研读《诗经》的重要学术作,此书阐述了他独特的《诗经》学思想和政治学态度,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打破了盛行千余年的《诗序》的束缚,对于《诗序》的作及其尊废提出了突破性的看法,并主张序言诗,这在整个《诗经》学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探讨了苏辙在《诗集传》中对于《毛诗序》的辩驳,以正视苏辙在《诗经》学只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学界颇为重视戴震<诗经>学名物训诂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关涉其义理观的三个重要成果:1.定"思无邪"为说<诗>宗旨,强调"姑以",结合其"一诗数用"说,可见选取该宗旨说<诗>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考虑;2.提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四始"、"正变"新说,为<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理依据;3.将二<雅>作出不同于前人,亦不合"什"...  相似文献   

13.
袁枚对《诗经》的文学诠释围绕其诗学核心范畴性灵而展开。他认为《诗经》都是“直写怀抱”的性灵之作,肯定其中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篇;指出《诗经》风格多样乃是因为诗人性情多样,否定《诗经》皆“关系人伦日用”之说;反对多附会、以琐屑为功的考据说《诗》与脱离文本说《诗》,发展孟子“以意逆志”和提出“歌”以悟《诗》的接受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朱熹对《诗经》“淫诗”的解读是在继承、汲取前辈时贤说法的基础上,断以己意,而提出并大倡起来的。朱熹是想以“淫诗”解经的途径来实现遏“情欲”、修心性的理学目的。朱熹儒学大师的思想活力赋予了“淫诗’’丰富的文学想象空间,反倒促使了《诗经》文学性质的回归。而以理学看待《诗经》的眼光和思想所暗含的内在隐患,是朱熹对“淫诗”说劝戒功能强辨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5.
王倩 《教育学报》2007,3(1):89-93
朱熹的“《诗》教”思想,经历了从广泛学习前人成说,到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并不断加以琢磨、深化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朱熹“《诗》教”思想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博采众说、删繁从简、以诗说《诗》、不断深化这样四个阶段,从而从一个学者、教育家的成长历程的角度,来把握朱熹“《诗》教”思想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孙吴韦昭研习《诗经》,其传世相关材料有三种,据此可见其研究特色有二,一是今古之学兼融,训释诗句以毛、郑为宗,亦不弃三家之说;二是增补训释,时出已意。传世的韦昭《诗经》学资料颇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清代学者崔述是史学名家,其史学思维方式也贯穿到了他的读<诗>笔记--<读风偶识>中,他从史学角度研究<诗经>,使<读风偶识>染上了浓重的史学色彩.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崔述对"诗可以观"的理论认识与其观<诗>知政的说<诗>实践是高度一致的.他认为"诗可以观"就是指通过<诗经>可以考察政事得失、历史变化,强调现<诗>知政的作用;在说<诗>实践中,崔述透过<诗经·国风>文本看历史兴袁、政治得失、风俗好坏.二是以史证诗,据<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书考证<国风>某篇是否属诸某人,是否反映某件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8.
王船山<诗广传>对<诗经>的解读,主要采取以<诗>为志的方式,即对<诗经>各篇加以引中发挥,也就是把<诗>作为一种媒介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其所阐发的对社会人生有益的思想观点,以及所弘扬的人文关怀的精神,值得我们加以重视和探讨.王船山<诗广传>虽然存在一些缺憾,但是却属大醇小疵、瑕不掩瑜,而它所显示出的价值和意义,却无论如何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9.
曹操对《诗经》既有接受,又有创新。他对《诗经》的接受具有经学和文学双重性,这两种因素在不同的语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化用《诗经》诗句、四言诗体和现实主义精神三个方面,曹操都在吸收《诗经》养分的同时,予以大胆创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