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第29页的[实验2-3]是验证钠与水反应的情况,[实验2-4]是检验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这两个演示方案存在如下问题:(1)课堂演示时间过长,冲淡了教学重点。(2)实验[2-4]易使学生产生疑问:产生的气体是由钠与水反应生成的吗?因为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知道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一化学教材(人教版)中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按照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化学第一册(必修)第26页[实验2-3]及其介绍的装置(图1)来演示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存在以下缺陷。  相似文献   

4.
一、新教材第一册P29[实验2-4]钠与水反应及氢气的检验[实验缺陷]首先,若产生的气体较纯,检验时只会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现象不是很明显;其次,若加入的钠太多,反应产生的气体已经“使挤瘪的瓶子复原”,而钠和水的反应还未停止,就会带来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5.
200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必修加选修)第一册中将钠与水反应的实验一分为二:一是将钠投入水中,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二是在水槽中用试管罩住锡箔包裹的钠,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并检验。该实验有两大弊端:一是安排2个实验来演示钠与水的反应,耗时较多,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2007年1月第2版)高一化学教科书上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用了两套装置,一套用于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另一套用于收集检验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按教科书上的装置和方法在课堂上演示该实验时,有两个方面明显不足:①将可以一次完成的实验分割为两次做,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一课时[实验1-5]是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演永实验,教材上是取一块绿豆大的金属钠(切去氰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迅速倒扣在钠的上方,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8.
周金明 《中学理科》2006,(12):91-91
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中,经常遇到下面两个反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二章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如果按教材P32[实验2—1]操作:“用脱脂棉包住过氧化钠,再加几滴水”,结果是脱脂棉很难燃烧起来。我个人认为该实验不易成功的原因是,脱脂棉易迅速吸水而潮湿,且水的气化吸收大量的热,达不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不少教师对该演示实验做了探究和改进,但都离不开脱脂棉的燃烧,效果并不理想。其实,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两点:(1)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认真思考和不断实践,总结出一种现象明显、操作简便、易成功,并且更好地证明了上述两点的实验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中重要的实验之一,其知识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现行人教版必修1中有关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实验3-3]仅验证了生成的氢氧化钠。但按照教材介绍的方法实验时,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1)金属钠与水反应时容易出现熔融钠起火、爆炸、飞溅等现象,安全性较低;(2)未验证生成的氢气。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实验是现行普高化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一册第二章钠的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教材P32[实验2-6](图2—7)操作:“用脱脂棉包住过氧化钠,再加几滴水,观察发生现象”.若实验成功现象是脱脂棉燃烧起来,但实验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本实验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1.
高一化学教材中钠与水的反应演示实验[实验4-3]存在以下两个问题:①一个反应两次操作较麻烦。特别是钠和水反应收集氢气的实验,教师用双手同时在烧杯内外操作,很不方便,学生也不易观察。②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深入,需要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教材中的实验由于操作复杂,不符合改进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我们作了以下改进(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1)。 向平底烧瓶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加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一小块钠(用滤纸把煤油吸干)投入烧瓶内塞入单孔塞,即可观察到钠在水中剧烈反应的现象,又可看到气球逐渐…  相似文献   

12.
李传庆 《化学教与学》2013,(2):79+92-79,92
一般认为,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实际上是水合氢离子,下同)相作用生成氢气。但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欠妥,这里就该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一、两个实验引发的思考1.对这样一个实验大家都很熟悉:向硫酸铜(或其他铜盐)的水溶液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这时反应会迅速进行,反应后得到氢气和氢氧化铜,同时得到钠盐。我们知道,在硫酸铜水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铜离子、硫酸根离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水分子,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中的两个简易装置湖北省枝城市师范学校(443300)晏胜秀图1钠与水反应装置图1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1)11制作器材:100ml或125ml集气瓶1个,带尖嘴玻璃管的配套塞子1个。12操作方法:把一块小黄豆粒大小的金属钠吸干煤油后,...  相似文献   

14.
钠与水反应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一个经典实验(如图1所示),但通过笔者多年教学实践发现,该实验方法尽管沿用多年,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1 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P29[实验2-4]实验时有如下问题:①钠球无规则运动时易吸附于瓶壁甚至熔化瓶壁而射出;②挤瘪的塑料瓶有时难复原;③橡皮塞有时被顶出;④引爆氢气时有时产生较响的爆鸣声,甚至炸破塑料瓶.  相似文献   

16.
高一化学新教材(实验修订本·必修)中共有58个化学实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这58个实验均做了仔细的深究,发现教材上的实验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在这里,笔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将问题提出,与同行们共同商榷探讨。1实验原理的科学性a.钠与水的反应(教材P29,实验2-3,实验2-4)。金属钠不仅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且与空气中的氧气也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际上钠与水反应要比教材中的实验2-3缓慢。教材实验2-4中,当胶塞塞住瓶口时,钠便立即与水反应,反应所生成的热使钠融化,脱离大头针向上浮,停在瓶子中部与水…  相似文献   

17.
1 SO2气体性质实验改进理由 根据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实验6-1]SO2与水的反应;[实验6-2]SO2的漂白性.按教材准备实验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相似文献   

18.
邵斅农 《考试周刊》2011,(42):188-189
本文针对200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教材中安排的钠与水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即:一是将钠投入水中,观察钠在水中的变化;二是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进行检验。证明钠与水反应中有氢气和碱生成的分离实验进行整合性的创新改进,便于观察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高一教材(人教版)采用了两个实验,演示钠与水的反应及氢气的收集与检验。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两个演示实验存在着如下缺点:1.钠与水反应剧烈,易发生爆炸而造成危险。2.钠与水反应的速率不易控制。3.用试管收集氢气检验时,不便于操作,且易发生危险。为了弥补以上不足,笔者对教材中的实验作了巧妙的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二、实验用品  相似文献   

20.
1 焰色反应实验的改进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演示实验[2-11]焰色反应,按教材内容进行操作,有三点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