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论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师范性的缺失及加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同时加强专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但受前苏联运动技能教学理念的影响,我国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运动技能教学,轻教学技能教学;重专业教育,轻师范教育现象。具体表现为:教育类课程门类单一、时数不足、实践性不强;教育实习模式单一、实习周期短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指出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决策者及任课教师应转变传统观念,以教师专业化理念为指导,加强对其师范性教育的重视,不断增加教育类课程门类及时数,增强教育类课程的实践性,优化教育实习模式,延长教育实习周期。  相似文献   

2.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结构及内容体系改革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构体系主要由必修课、专选课、任选课构成,内容体系以传授教学方法为主体,以学习运动基本技术、适应中学体育教学和提高学校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为基本内容,结构体系改革的关键是优化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3.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基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分类,选取美国北部、南部、中西部和西部4个区域有代表性的4所地方本科院校,从通识教育课程、体育学科基础课程、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体育教育实践课程4类课程设置分析其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认为,美国地方本科院校注重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运动技术课程较少,强调学生学会项目教学;强调教学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彰显多元文化特色,注重价值观培养。对我国亦有借鉴价值,提出,要重视体育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建设,调整运动技术课程的侧重点,细化体育教育教学类课程,关注课程的地域和多元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体系。如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认知内容、技能内容和活动内容3大类。在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身体运动技能(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分为车间操作、户外活动、办公管理和办公交往4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通过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发展和职业身体训练6大模块的教学过程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健康和运动。体育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胞单元,社会体育的发展速度较快。在这样的形势下,面对新时期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健美操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自引入中国开始,便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了体育课程的重要建设项目,并逐渐作为正规的体育教学内容被传授。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健美操课程发展现状,探讨新的发展环境下,健美操课程教学和方法和内容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从师任教基本教学技能为核心,按照教学技能形成规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课程的实践性,构建出体育教学技能课程框架.经过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纽带,是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体育教育专业应将其列为一门必修课程.  相似文献   

7.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以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对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进行客观审视,对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特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原则和优化路径。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是重多元课程设置,轻专业内涵建设;重知识内容传授,轻教学能力培育;重专业技术教学,轻人文素养形成。结合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确立了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三结合”原则,即:“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专业教育”的结合,“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的结合,“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结合。构建了“分段式”的培养目标体系,根据不同层次的“分段式”培养目标确定各类课程的基本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实施路径:重新调整课程结构,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旨在使体育教育专业在体育专业发展和多元化、开放式的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竞争中凸显其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体教融合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能实现体育与健康知识、运动技能和政治思维的有效融合;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阐明新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课程思政的内涵以及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体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程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进行探讨,提出了增强体育教师思政素养和思政育人能力、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实践、加强学校各部门间的协同与创新、加强校园体育文化思政建设和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9.
吉林体育学院轮滑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和社会人才市场需求,吉林体育学院对轮滑教育课程进行了研究与探索,经过多年的应用与实践,构建了轮滑教育课程理论知识、运动技能、教学方法、人文素质、实践应用为一体的轮滑教育课程新体系,为体育院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为解决国内幼儿体育师资欠缺的问题,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应瞄准需求,加强对课程教学的研究。本文首先阐述幼儿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的不足,并提出了优化教学的建议举措,并对高职体育教育专业的"校·园"结合教育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界定了女子防身术课程的内涵,对该课程的效果目标、课程的内容与分类、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课程的实施等方面作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女子防身术课程的效果目标体现在基本素质与能力、体育技能、促进其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其课程内容应包括体育知识与技术、运动参与、体育活动经验等几方面,课程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时数分配、教材的选定、制定课程方案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正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如何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更好地与中小学体育教学接轨,尽快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角度,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类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为田径类课程深化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体育专业院校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深入开展、加快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采用文献法和访谈法,从"学科群"的角度对体育专业院校技术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学科特点、教学条件及师资培训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外语学习与技能习得并重、语言交际情景自然且真实、课堂组织形式符合语言和运动技能习得规律、教学班规模利于师生互动交际的学科群特点。学生英语基础差是制约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开展的最大障碍,缺少合格的双语教师对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开展的制约居次,教材对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实施的制约程度相对来说最轻。技术课程双语教学师资的国外培训以3~6个月为宜,国内脱产和半脱产培训以半年至1年比较理想,校内不脱产培训应不低于1年;学校承担全部培训费用,或学校承担大部分、个人分担少部分经费的方式比较符合目前我国现阶段的国情;语言培训应以课堂常用功能性语言的熟练使用和运动项目专业词汇为重点,多安排有运动项目教学、训练或比赛的情景教学,并以用英语进行30 min左右的运动项目教学实践作为培训考核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的完善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课程编制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模糊数学等方法,对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1)掌握学校体育教学理论,形成运用该理论知识解决学校体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校体育学课程的主要目标。2)培养学生学校体育教学能力的内容是学校体育学课程的主要内容。3)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和学校体育管理是学校体育学课程关注的内容。4)学校体育学总论与学校体育竞赛的内容是学校体育学课程应保留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了完善我国高校体育管理专业建设,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以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运动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特征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印第安纳大学运动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目标针对性强,人才类型定位为社会型高等人才,其目标是为职业体育和业余体育领域培养高质量的经理人、管理者;课程设置系统全面,内容丰富,课程结构选择性强;学生深入工作岗位实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社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对印第安纳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的深入研究,可为我国体育管理专业硕士生培养工作提供借鉴:设置权威的课程指导标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定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形式,拓宽实习领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体育新课标给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进而影响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在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课程理念对当代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育人、科研能力,还需要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课外体育组织与指导能力.为此,提出了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学生教育能力培养方面的实施路径:应对接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需要,调整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加强学生运动技能、专业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为我国体育师资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在我国单独设立的时间较短,体育课程的教学与普通高等学校基本雷同,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还没有形成。该研究以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岗位实践操作性目标和体育教育的身体活动性为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职业身体能力锻炼必修课。在高职体育课程整体设计时,把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为体育运动专项技能课、体育运动专项技能选修课和职业实用身体能力必修课三大类。在职业实用身体能力体育必修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各类似岗位群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能力进行分类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  相似文献   

1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对美国波士顿大学运动防护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我国今后开设运动防护专业及其课程设置上提供借鉴和启示。研究表明,波士顿大学运动防护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教育、健身、医疗等行业培养运动防护专门人才。其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其中必修课程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并且对必修课程的考核较为严格;选修课程注重人文学科课程和运动项目术科课程。该专业特别注重临床实践课程,这类课程数量多达7门,对这些课程的考核也主要侧重于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等方面。此外,该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特征是其课程目标务实明确;课程容量较大;课程结构较为合理;课程所在院系多元化;重视自然科学类基础课程、人文学科课程及实践技能等。最后认为波士顿大学运动防护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对我国开设运动防护专业的启示有制定务实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设置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制定严格的课程考核标准;重视自然科学类基础课程、人文学科类课程和临床实践课程等。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类”课程的建设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设与优化思路。采用文献资料法,搜集与“课程群”相关的主要文献资料和14所具有代表性的高师及体育专业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在对这些文献资料分类、归纳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各高校培养方案中学科教学方向的课程设置以及相关课程所用代表性教材之内容,并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对现有学科教学类课程及教材内容如何建设和优化进行思考与探讨。结果显示,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教学类课程设置差异较大,相关课程的代表性教材内容重叠过多,而且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为此,作者提出应从课程群的结构、教材内容的定位及构成、课程层次的划分3方面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科教学类”课程群的建设与优化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研究方法,针对现代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分析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基础上,提出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应把握体育课程的全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社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为培养新型体育师资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