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建军  汪俊 《现代语文》2013,(4):102-103
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现状是:激发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多了、多媒体支持和学生收集资料、多元解读等叠加出现。显然,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却找不到语文的本体。那么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应如何深化呢?一、务求根本语文的根本是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怎么理解呢?具体来说,语文就是指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语言交际、综合性学习。在课程改革中,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因为强调人文性而  相似文献   

2.
<正>一、梳理语文要素,明确具体落实要点语文要素,可以理解为“语文学习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的整体设计与安排,首先需要精准的解读。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有两个:“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过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教学时空中教师、学生与文本交流、勾通、对话的过程;是激发生命力、创造力,实现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要践行《语文课程标准》,文本解读是主要的运行通道,它更是语文教学追求高效的有效策略。但是,在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旗帜下,语文文本解读却迷失了方向:课堂热闹了,语文味却淡了;人文性有了,工具性却缺失了;综合性有了,资源丰厚了,学科本位却丢弃了。究其原因有三:①不知文本解读该解读什么;②文本解读的目标定位是什么;③文本解读的程序该如何优化。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从文本解读…  相似文献   

4.
这个话题其实源于"亲近母语"课题组的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现象,一边是教师知识性讲解过多,一边是教师讲述能力的退化。应该说,讲解和讲述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同为诠释,一个指向的是封闭、标准的答案,一个指向的则是开放、有意义的空间。儿童喜爱故事。把儿童引进语文的世界,引进书籍的世界,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对故事的讲述。从某种程度上说,好的语文启蒙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故事讲述者。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集中体现在对故事、画面的讲述上。而图画书是锻炼教师讲述能力的合适载体。怎样提高教师的讲述能力?如何帮助教师讲出好的故事?如何讲出图画的话外之音?怎么在讲述中贴近作者的创作意图、贴近学生的听觉习惯?怎么在画面、场景的组合中创造性地把想象力释放出来?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5.
考试结束了,我和班上两个孩子一边走路一边交流:考得怎么样?有把握吗?一个平时在班上成绩还算不错的孩子说:这次语文考试的阅读理解题,我的感觉特好,一定不会出差错。一个平时在班上成绩不算太好的孩子说:我这次考试的阅读理解题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因为我都是根据你平时所讲述的那些答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学提倡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不同视角的文本解读拓宽了语文教师的视野,为语文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然而,很多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教师根据自身经验随意化、主观化解读文本的倾向,给实际的语文教学带来更大的问题。问题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殊语境中的文本解读是否应该有其限度?如果有,这一限度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若问高三学生花在哪一科上的时间最短,相信大部分语文老师都会说:"语文呗!"的确,很多高三语文老师都曾经遭遇这种心痛:在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冲刺阶段,眼睁睁地看着学生将语文撇在一边,却在别的科目上忙得热火朝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在学生与文本解读之间架设桥梁?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一书中,作者闫学说,文本解读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要做"教学解读"。教学解读就是为教学而解读,要求教师在做文本解读时不仅要眼中有文本,更要心中有学生。《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选取了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各类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9.
<正>在减负增效的教育大背景下,学案教学如何回归语文本真?如何用学语文的视角去解读文本?如何用学案的方式学出浓浓的语文味?我们语文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一、设计有语文味的学案(一)学习目标尽显语文味课文归根结底是我们用来教给学生听、说、读、写方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工具。我们在拿到一篇课文后,应该想方设法寻找出课文中可以作为训练的点,并把这些训练点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和重点。有的老师在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天气  相似文献   

10.
用刊心得     
上课了,语文老师又在说这次作文考试成绩,我垂头丧气地趴在桌子上,一边听她讲,一边盯着自己的分数——32分!别的同学的作文,要么一类,要么二类,自己却在恼人的三四类中徘徊。唉,谁能帮帮我啊?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成了我的朋友。我最喜欢这本杂志的《实用阅读》板块。在这里我经常会学到一些作文技巧,于是作文分  相似文献   

11.
解读《纲要》,有一句话一直萦绕心头:感悟并理解孩子的童心,关注并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那么,孩子究竟需要什么?玩沙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每周一次的玩沙活动总是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开始的。当孩子们欢呼着奔向沙池的时候,睿睿却拉住了我的手:“老师,我不要玩沙,我只想留在老师身边和你说说话。”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是什么原因令睿睿舍弃难得的玩沙机会而执意要和我谈话呢?“我们一边玩沙一边说话,好吗?“”不好,那样你就不会只听我一个人说话了。”睿睿拉着我站在沙池边:“我有好多事情想和你说呢,过年的时候,我想打电话给你,可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说,他们很想上"开心的,长知识的语文课",不少学生从心里喜欢语文课,可为什么语文课却让他们"想说爱你不容易"呢?谁动了语文的美丽?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学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怎样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丽?让他们热爱母语,把阅读当作自己的兴趣、习惯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知任重而道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思考。一.唤醒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信力和自豪感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学校只能够开一门课,你最想要保留哪一科目呢?朱永新先生的答案是语文,因为,离生命和生活最相近的学科是语文。他说:语文是芬芳的。潘知常先生也说语文老师对于他"有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语文教学则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关于尊严、关于自由、关于审美的一门课程。他提道:"语文教我灵魂歌唱。"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审美意象进行解读,让其审美情感被激活,审美体验得以丰富,这需要日常的浸淫。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从而让学生品尝到语文的芬芳之美呢?  相似文献   

14.
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因为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知道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决定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能否准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解读文本?一.把握原则,即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原则说工具性就是指要培养学生理解汉语,运用汉语能力,让学生会听会读,  相似文献   

15.
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是看教师如何正确解读教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是一位读者,相对于学生,由于阅读经验与文化的积累,应该可以说是一位熟练的读者;相对于其他老师,由于时代、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也是不一样的。如何更好地解读语文教材呢?解读字词的教学策略;解读文字的教学策略;集体备课与单元整合的策略让教材解读更细致。  相似文献   

16.
<正>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读诗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的生命演奏出来。"是的,诗歌教学中有太多的智慧,这智慧既蕴含着教师和学生对诗歌文本的解读,也囊括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演奏"技巧。对于活生生的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诗歌文本的真正意义上的解读?如何带领学生在文本本身的魅力花园中畅游?本文拟就古典诗歌文本解读浅谈几点看法。一、知人论世顺势而为在古典诗歌课堂教学中,"知人论世"是许多语  相似文献   

17.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语文很简单,简简单单教语文。而在实际教学中,语文并不简单,无论是从它承载的言语交流工具上,还是从它知识点的纷繁复杂上说,它都不简单,更别说语文考试的无边无际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人的生活经历不同,知识底蕴不同,文本解读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怎样进行有效备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经常在课堂上围绕着一篇范文反复地分析讲解,累了个半死,却出力不讨好,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语文成绩怎么也提不上去,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说说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的四个"明确",并与同仁们商榷。  相似文献   

19.
语文文本的价值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却经常性缺失,语文教学呼唤文本解读的价值回归。教师要准确把握文本解读的要义,引领学生真切感受文本生命的美丽。通过欣赏文本的语言美、艺术美、思想内容美,来感受文本生命,从而培养阅读兴趣,增强知识积累,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不断汲取养料,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20.
章婕 《快乐阅读》2013,(25):92-93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在现行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叙事散文"类课文占了较大比重,所选的作品多为回忆性散文。面对许多优秀的叙事散文类作品,我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感觉很美,却无从言说。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于是,在语文课堂上,我们难以将作品中的精彩之处、独到之处,清晰地剖析给学生。"满堂灌"固然是一种诟病,但苍白无力的让学生"满堂读""满堂悟",难道不是一种语文教学"低效高耗"的顽症?作为语文教师,准确而透彻地解读作品,透过言语现象把握言语表达的规律与艺术,是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