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跳远运动中,起跳是最关键的环节,它的技术优劣对跳远成绩影响很大。同时起跳技术也是衡量跳远技术的主要指标。从跳远的起跳技术特点出发,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远前八名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时间参数、速度参数和角度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前国内优秀跳远运动员和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进行比较,旨在寻找现阶段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此技术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为改进起跳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探明近几年影响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停滞不前甚至有所退步的原因,为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收集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许滨的各项训练和比赛技术参数,从身体形态、专项身体素质,及绝对速度、助跑最后10m和助跑利用率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许滨的专项成绩.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把国内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如鲍威尔、比蒙、黄庚等参数与许滨的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包括许滨在内的中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后10 m速度的平均值低于国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结论:由于助跑速度利用率偏高,绝对速度太小而导致我国优秀男子运动员的跳远专项成绩无法更进一步得到提高,由此告诫我国的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应着重加强哪些训练等注意点.  相似文献   

3.
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平跑速度低是限制我国优秀男子跳远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肌肉质量差是制约平跑速度提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高速跑技术特征的分析及高速跑对跳远运动员起跳参数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若干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部分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部分指标与世界选手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步长变化率大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踏板瞬间水平速度、腾起垂直速度、腾起角度低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水平速度利用率和能量利用率均高于世界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助跑和起跳技术方面,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平跑速度慢,速度利用率不合理,起跳能力较差,腾起角相对较小。与国外选手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跳远训练中,针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相对较弱的环节,在保持较高速度利用率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训练,提高平跑速度,寻求速度利用率与起跳能力的完美结合,以促进我国跳远技术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远成绩及有关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应加强向上起跳的意识.从而加大腾起的垂直分速度.提高跳远成绩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拍摄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大学生男子跳远项目的前6名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及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倒数两步步长和步速变化都没有达到理想范围,速度损失率多数没有达到理想范围;着板瞬间和起跳瞬间平均水平速度以及起跳瞬间平均垂直速度均低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各个关节角度的过小,使着地和离地瞬间的蹬伸、摆动不够积极充分;着板角和蹬地角较小,造成扇面角过大,使助跑接起跳的连贯性降低,不能够获得较好的起跳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8.
跳远属于斜抛运动,根据斜抛运动远度公式S=V2sin2a/g可知,跳远的成绩与腾起初速度(V)和腾起角度有关于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远技术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提高成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提高绝对速度,同时适当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改进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二是增大着板面和离地角,减少扇角,提高腾起角。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高速摄影、影片解析、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高度变化进行研究,认为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身体重心高度变化具有不合理性,并提出合理建议,为今后我国男子跳远训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男子跳远助跑起跳技术有效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收集了国内外10名优秀跳远运动员的有关助跑与起跳等运动学数据,分析了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差距。认为尽可能地增大腾起角,适当减少助跑速度利用率,是提高跳远成绩的有效途径,从而为进一步改善我国男子跳远助跑与起跳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速摄像系统进行同步动作拍摄,运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关节点的坐标、速度、相关角度、位移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并和国际优秀男选手技术进行比较,找到差距,提出问题,供教练员、运动员改进技术参考。结果发现:该队员人杠距为7.931cm,超出了查阅文献得到的优秀举重运动员杠铃与队员距离在4-7 cm之间的范围,发力时间比其他优秀队员发力时间短;发力后使杠铃获得上升的最大速度低于其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选手投掷技术运动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近景动态三维录像分析系统对我国八名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的旋转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下肢双支撑阶段髋角增幅过大,右脚落地时,髋膝关节角度偏大。  相似文献   

13.
以大连自行车队6名优秀男子场地4公里个人追逐赛运动员和6名优秀男子公路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两个项目队员的形态指标和有氧、无氧能力指标进行测试与比较发现两个项目运动员在形态素质与有氧、无氧能力特征的差别,发现两个项目各自的特点.为教练员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这两个不同项目的运动员进行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常见运动创伤的调查,分析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与运动创伤的相关因素,探讨优秀举重运动员运动创伤预防的训练思路、方法和措施,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国内外优秀运动员在选材学指标和起跳阶段部分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国内优秀运动员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身高指标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差无几;起跳阶段腾起水平速度和国外优秀运动员没有差异,但着板角、蹬地角、腾起角和腾起垂直速度均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起跳扇面角大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建议:国内优秀运动员在训练中要加强起跳腿的退让性工作能力,即加快离心—向心的快速转化能力以减小水平速度的损失和增大起跳腾起垂直速度;加强摆动腿的快速摆动能力以增大着板角和蹬地角,减小起跳扇面角。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7名优秀青年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及起跳技术的三维生物力学分析,提出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跳高运动员倒数第2步缓冲动作过大,摆动腿蹬离地面时速度水平较低;起跳脚着地时的身体质心水平速度水平较高;起跳结束瞬间的垂直速度水平差别较大;起跳蹬伸距离的长短与起跳垂直速度水平并无直接的相关;起跳垂直速度水平与起跳时间有较高的相关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外优秀自行车运动员男子4 km 个人追逐赛分段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速度和速度耐力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第4 分段成绩下降明显,建议应重点加强和提高我国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18.
对2007年全国田径冠军赛男子跳高项目前六名运动员最好一次试跳起跳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被试H2远低于世界优秀选手;根据起跳时运动员质心降低的方式,将本次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分为三类:低-高型、高-低型、低-平型;助跑平均水平速度和起跳垂直速度分量小;起跳阶段水平速度损失值与起跳离地瞬间重心垂直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性;起跳腿离地瞬间膝关节蹬伸较充分。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研究法、“BTL-SW-1.2操作思维测试软件”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在操作步数和总时间上都优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且在操作步数上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与同属于技能主导类开放性运动技能项群中优秀男子运动员相比,表现出操作思维步数较少、操作思维速度快的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和训练年限的积累,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精练程度和敏捷性表现越强;依据全样本测试数据,制订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的评价标准,经样本内回代检验,能较好地反映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实际操作思维水平,具有一定的评价效果。结论: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操作思维具有一定的特征,不同于一般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和其他项目优秀男子运动员,且受年龄和训练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直拍反面拉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三维高速摄影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法,对4名优秀直拍快攻运动员的创新技术“直拍反面拉弧圈球”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得出了其技术关键、技术特征和有关的运动学参数。分析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为普及、改进和提高该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