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上海市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为研究内容,以男女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作比较,采用生活方式自评量表与SCL-90量表的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学中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希望为在校大学生群体中,倡导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供借鉴,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无论女生还是男生,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之间都有显著性的相关关系.生活方式对女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大于男生.生活方式提高一个等级,心理健康阳性症状出现的可能性下降60.4%,生活方式对于心理症状的缓解存在很大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市民症状自评与生活方式关系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本文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区分效度检验模型,实证性认证了SCL-90所具有的非常显著的操作性区分效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分析了身体锻炼、活动后身心感觉、抽烟、饮酒、睡眠深度等因素在内的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对完善健康自评的测量理论,启发市民形成积极生活方式及培养现代生活意识有前瞻性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等方式,研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为高等体育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同班教学对失聪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霞 《体育学刊》2006,13(4):80-8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问卷测查,发现失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大学生。采用失聪生与普通学生同班教学的方式,对失聪大学生实施教育干预,重点以改变其自卑、孤僻、固执、多疑等心理。结果表明,失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提高,并且朝着普通大学生的正常的心理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的长期性共同构成了研究生活方式与健康自评相关性的内在合理性.通过建立主成分分析、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区分效度检验模型,实证性认证了"健康自评完好"量表所具有的非常显著的操作性区分效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分析了"锻炼时间"、"周锻炼次数"、"睡眠充足度"、"睡眠平均时间"、"饮食有规律"、"早餐有保证"、"休闲生活规律"等因素在内的大学生生活方式对健康自评完好表达出的显著的积极影响.这对完善健康自评的测量理论、启发大学生形成积极生活方式及培养现代生活意识乃至构建健康型大学都具有前瞻性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探索运动对情绪、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探寻它们之间关系。采用心境状态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扬州中学55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运动群体的情绪、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与非运动群体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情绪、人际关系与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且对心理健康回归非常显著。结论:运动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又能通过改善情绪、人际关系间接促进心理健康,即情绪、人际关系在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均起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90,SOL-90)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大学120名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结果进行有氧健身操训练的大学生的自评量表数据明显小于对照组的大学生。结论:有氧健身操干预对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付方式问卷对参加定向运动选项课的大学生和未参加这一项运动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定向运动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解决问题等项因子上的积极效应更加显著,建议在学校体育中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9.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研究工具,通过实验比较的方法,旨在研究女大学生参与不同强度跑步运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跑步运动有助于调节身心矛盾,增强心理健康.女大学生参与中、小强度的跑步运动能够促进心理健康,中等强度的身体运动更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0.
健心运动处方教学在贫困大学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2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应付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心运动处方教学有效地改善了贫困大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应付方式,显著地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普通的体育选修课教学对以上各因子的促进作用未达到显著性.教学方法、测试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症状自评、焦虑与抑郁自评、应付方式各因子均有显著的影响.健心运动处方教学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应付方式的促进作用优于普通的体育选修课教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天津市4所高校抽取的大学生进行生活方式及体质健康状况调查,旨在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有32.25%的学生存在不良生活习惯;男生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比例略高于女生;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递增;大学生体重增长显著,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是造成体质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路径锻炼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参与程度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达到健康生活方式的保持阶段,提示人们还需要进行改变方面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健康生活方式参与程度各指标男性明显小于女性,心理倾向因素得分最高。心理倾向因素、自我操作因素、客观支持因素上有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和职业差异。锻炼前的身体状况与在3维度之间差异性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连海事大学和日本九州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运动、饮食、休闲等方面对两国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通过对中日两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健康状况方面,中日两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方面差异显著,而身体健康和社会健康方面没有差异;在生活习惯方面,饮食习惯和休闲习惯有差异,而运动习惯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应用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情况调查表>,对皖西北10县市农村中学随机抽取1825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农村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体育活动兴趣、每周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时间和运动强度对SCL-90量表诸多因子有显著影响,具备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特征的学生中度及以上阳性因子检出率明显低于无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运动能力两组学生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农村高中生的身心健康有很好的改善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鹏  徐成立 《精武》2012,(20):84-86
体育生活方式是生活方式一个重要分支,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对当代中学生的体质测试,身心健康等有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分别从体育生活方式概念、结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入手,对国内外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为我国中学生体育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马拉松本地赛事参与者视角讨论了马拉松赛事文化和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关系。首先构建了马拉松赛事文化和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指标结构,进一步提出马拉松赛事文化和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关系的理论假设模型,以2016年参加杭州马拉松比赛的杭州籍运动员、工作人员等520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马拉松赛事文化构成3个预测模型分别为:1)由马拉松赛事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对居民幸福指数社会条件的影响模型(R^2=0.018);2)由马拉松赛事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对居民幸福指数身心健康的影响模型(R^2=0.059);3)由马拉松赛事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对居民幸福指数自身因素的影响模型(R^2=0.045)。研究发现,马拉松赛事文化主要通过其形成的物质文化现象作用于居民的身心健康,从而提升幸福感。研究结果预示,马拉松文化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研究可对马拉松文化如何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健康生活方式对大学生健康的积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讨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积极效应。为期2年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健康状况、体质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体现在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指标的变化上。这些影响的正面效应更多地体现在健康效应层面。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也有益于校园健康环境与社会健康环境的形成与优化,值得在大学生中倡导。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深圳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514份问卷调查以及体质检测的统计数据,对深圳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对体质达标现状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深圳大学学生不同性别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体质得分测试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男子体质综合得分较差组与优良组在强迫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女子体质综合得分较差组与优良组在焦虑强迫因子得分上和偏执强迫因子得分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某些方面的心理因素对体质水平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提取的武汉工程大学本科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为样本,通过Excel、SPSS 22.0等工具,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男女体质测试指标和派生指标BMI均与体测总分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其中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0m指标对体质测试总分影响较大;男女生BMI指标与坐位体前屈之间没有显著性相关关系;BMI与800m/1000m之间有很强的正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锻炼身体,降低肥胖者的BMI值,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质状态,提高测试成绩。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运动身体自我对大学生体育内在动机的影响机制。通过对480名大学生进行身体自我、心理需要感知和体育内在动机等问卷的测量和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的体能素质和体型管理等变量对大学生体育内在动机产生直接效应,并且体能素质、技能素质、身体健康、运动效能、体型管理和负面修饰等变量分别通过能力感、自主感和归属感等心理需要变量间接影响大学生体育内在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