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2.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那么,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是问号。”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导”就是“宜揣摩何处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讲明之。”可见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使学生从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  相似文献   

5.
张志勇 《学周刊C版》2014,(7):121-12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一语指出了提问对于学生认知活动的重要性。富有价值的提问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这样的教学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成功的教学。正所谓“善教者.必善问。”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须要深入研究提问艺术.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问激趣、以问启思、以问导行。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提问都是无效的、徒劳的。  相似文献   

6.
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师生互动效果,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善教者,必善问"。现在我们许多教师的提问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提问不明确,随意提问;不顾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基础提问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数学老师来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外乎抓两个方面:一是抓学生的“思”;二是抓教师的“导”。“能思善导”的数学老师,方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相似文献   

8.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这是人们对孔子教学方法的称赞。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一语指出了提问对于学生认知活动的重要性。富有价值的提问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这样的教学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成功的教学。正所谓"善教者,必善问。"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必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创新。创新,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那么,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善导、激趣、引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建芳 《教师》2010,(13):90-91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经常使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沟通教与学的信息,是协调师生进行双边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由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研究,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认识,因而可以说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艺术。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认为,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如何“导”呢?他认为:“一要提问,二要指点。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不得,即为讲明之。”可见,富有艺术性的提问,能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贵在导,摒弃灌。而引导之语,关键在于施教者善“问”。提问得当,学生思维生动;反之.则思维混乱或停留在浅层次上。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疑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如果问得巧,学生会思如火花进发,思如泉水喷涌。思如春草萌生。一位教育家曾说:“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君子之教,喻也。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强而弗抑;导而弗牵则和;开而弗达则思;强而弗抑则易;和、思、易,则可谓善喻也.”《学记》上的这段话给我的启示很大.这说明在我们教学的互动过程中.应当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最佳的角色是一个导引。作为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诱导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感悟学作品中的美。在学作品的不同体教学中,我想.诗歌的教学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教学贵在导,摒弃灌。而引导之语,关键在于施教者善“问”。提问得当,学生思维生动;反之.则思维混乱或停留在浅层次上。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疑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如果问得巧,学生会思如火花进发,思如泉水喷涌。思如春草萌生。一位教育家曾说:“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用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师应变“讲”为“导”。“导”,规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的方向、性质、内涵、作用。“导”不是“灌”,也不是“抱”,也不是“牵”,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善导,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那么从何“导”起呢?  相似文献   

16.
赵茂森 《四川教育》2021,(2):43-46,48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走出低阶思维的误区,运用“激趣诱思——善导促思——巧练提思”的数学思维训练模式,唱好课堂教学“三步曲”,形成“三层四步”的行动路径,让学生多动脑、勤动手,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处,进而达成“为学会而学,为未来而学”的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找到适合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本文认为。必须在英语课堂上,紧紧抓住“善导“、”激趣“、“引思”、“精讲”四要素,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  相似文献   

18.
“语文导读法”旨在达到“不待老师讲而学生自能读书”的目的,其核心是“导”。叶老说过:“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侍教师教授之调也。”因此,导读教学应在“导之趣,导之思,导之法”等环节上下功夫。下面以《我要的是葫芦》为例,谈谈导读法的教学实践。一、设置悬念诱“导”以“趣”导读,首先要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迅速  相似文献   

19.
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教师如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发挥其潜能?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古人云:“善教者,善导。”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学”。正确的引导,事半功倍。那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导?导什么?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导“看”提纲指导学生看书,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看什么”,而且要引导“怎么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一套对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做到“为我所用,用之有效”。1.看知识重点。对重点章节(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电磁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在小学低年段开展阅读教学成了教学研究的方向。作者认为,在小学低年段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必须从"激趣""善导""放手""引思"这几方面着手,教学活动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指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