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武当》2012,(1):25
岳家拳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特面向全国举办培训班。1、目的:①为中国岳家拳研究会培训各省市分会会长。②为广西永乐影视传媒公司投资1.2亿元,即将开拍的《岳家拳》电影培训武打演员。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在黄梅、广济一带流传的岳家拳进行考察,归纳出岳家拳的八个特点。具体而言为:其一,化繁为简,易学易成;其二,源于实战,服务于实战;其三,重身形灵活,重步法稳健;其四,虚实结合,虚实不定;其五,后紧前松,进速退稳;其六,六合归一,以气催力;其七,单兵作战胜在势,两军对垒强在形;其八,弘扬忠义,注重武德。岳家拳所具有的特点使岳家拳在中国武术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地位使得岳家拳的传承者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岳家拳为荣。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今天,应充分利用这些传承者所具备的优势,使这一优秀拳种有更广阔驰骋的天地。  相似文献   

3.
刘全球 《武当》2015,(1):11
2014年12月4日,湖北黄梅县大河镇小学在学校操场举行了"岳家拳"比赛。学生们列队整齐,伴随着《精忠报国》之乐声,有板有眼地演练岳家拳,赢得了全校师生及家长们的阵阵掌声。据悉,黄梅县大河镇第一小学在办特色学校的理念引领下,积极开发地方资源,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全校师生共同学习"爱国英雄岳飞"的爱国、忠孝、勤奋等精神;岳家拳传承人、黄梅县青少年业余体校校长、中国武术七段、国家级武术教练员、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黄梅县中小学"岳家拳"总教练  相似文献   

4.
岳家拳风格     
张奇娟 《武当》2006,(1):33-33
岳家拳为宋朝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最初用于军中短兵作战,而后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不断丰富、完善和整理,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岳家拳历经数百年不衰,并能流传于世,与其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是分不开的。据岳氏宗谱记载,岳飞后裔在湖北武穴已相传三十三代,近两千  相似文献   

5.
岳家拳是我国流传下来的古代拳种之一,由于历史变迁,其赖以生存的原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致使岳家拳的传承出现了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岳家拳在黄梅传播与发展的现状、弊端及特点,提出黄梅岳家拳的发展要走文化自尊的发展道路,走进学校课堂的发展道路,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走商业化的发展道路,走媒体传播的发展道路的措施,这不仅对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有指导意义,对其它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也有迁移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太极文化的视角,对黄梅岳家拳的拳理作了深入的理论透视,解析了黄梅岳家拳所蕴含的太极文化内涵,提出了“太极者,道也”是黄梅岳家拳的精武之道、“太极者,阴阳也”是黄梅岳家拳的构造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黄梅岳家拳的化生之道的观点,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作了太极文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李儒科 《武当》2014,(6):50-52
岳家拳的挖掘整理,日过时流,至今已整整三十个春秋。其挖整经过,历历在目,犹似昨日。原《岳家拳》载有郭全孝撰写的《岳家拳的挖掘经过》,角度在省,以省介入为起点。此前黄冈地区挖掘工作及成果,未见一字;此后则归省统而言之,无分彼此.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的历史源流、保护传承模式进行研究。湖北武穴地区岳家拳最为正统,政府部门虽然在保护与传承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练习人数下降、法律法规未能完全深入具体保护环节和保护传承中的人才短缺以及教育资源落后等问题。保护传承工作应充分体现岳家拳恒定与活态流变的特性,将活态与静态保护模式相结合,从加大岳家拳资源普查联合现代媒体传播、加强专项法律政策建设力度、与学校教育相联合以及对传承人重点保护等方面展开,发挥全社会力量,实现岳家拳生命力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黄梅岳家拳的起源、确立及特色作了解读,对黄梅岳家拳的价值作了多维的透视,并紧扣时代的主题,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以彰显地方文化特色的人文历史为根基、以高扬地方武术精神的德化教育为主旨、以弘扬地方拳种内涵的健身防身为内容、以凸显地方武术特点的特色拳种为旗帜,来助推黄梅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不仅对传承弘扬黄梅岳家拳有重要意义,对发展繁荣黄梅地方经济,也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雷杰 《武当》2012,(5):6-9
岳家拳为宋朝名将岳飞所创,并由其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及其部将传于湖北黄梅。岳家拳的特点是,拳路短,动作古朴,桩沉步稳,带气发声,技击实用。以残、摧、援、夺、牵、插、逼、吸八字为法,技击功能独特,一是以气催力,内外兼修;二是攻防  相似文献   

11.
张奇娟 《武当》2008,(2):39-40
岳家拳及其气功,点穴绝技乃宋朝民族英雄岳飞所创。目前的岳家拳术、气功及点穴绝技,相传是岳飞第四子岳震与五子岳霆避难于鄂时(现湖北省黄梅县、武穴市境内交界处尚存有岳震、岳霆墓),将此拳术传授于民间后得以传承下来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鄂东岳家拳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从普通群众、练习群众、岳家拳的活动开展情况以及鄂东武术学校的现状四个方面着手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武穴岳家拳为个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对荆楚民俗体育传承特性、传承危机及保护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武穴岳家拳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武术价值、健身价值。制约发展的因素: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现代竞技体育冲击;传承人青黄不接;理论研究偏窄等。建议:建立体育非遗资源库;加强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度;把握时代机遇,注重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冯建军 《武当》2012,(10):30-31
岳家拳乃"国之武魂",源远流长,博采多种拳术之精华,形成独特的技击风格。岳家拳源于少林,成于岳飞,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母亲眼里的武痴张业金,岳家拳第26代传人。1950年10月出生于武术世家,3岁随父张为松学习岳家拳。12岁时,有次随父到5公里外的舅父家,好武的他,跟在父亲的后面,一直不停地用扫堂腿扫到舅父家,一双新鞋,鞋底洞穿。母亲说他是武痴。  相似文献   

15.
王英  余利斌  刘巍  蒋虎  周杰  程慧雄 《武当》2014,(11):59-61
一、岳家拳的起源 岳家拳乃北宋民族英雄岳飞所创,而岳家拳的起源,缘起于四个因子的融汇。一是岳飞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岳飞“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南宋时期,军中能开二百斤硬弓的,便可以做军官;而岳飞在未冠之年,就能“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这说明岳飞天生就有超乎常人的神力,身体条件很好。二是岳飞有高洁的品行德操。岳飞“少负气节,沈厚寡言”。  相似文献   

16.
李儒科 《武当》2014,(7):58-61
五、湖北省武术挖整小组有力指导 同时,从《宋史》与《黄州府志》中得知,岳飞与岳家军在鄂东,特别是在黄梅、蕲春、广济有特殊的关系,这就是岳飞及其岳家军平叛李成、张用的古战场在这里,岳家儿子(岳震、岳霆)避难及其后裔在这里。加之民族英雄岳飞爱国精神的影响,他的拳术用来健身、抵御侵略、保卫国家,意义重大。为慎重起见,我还到省图书馆、武汉体院查资料,未发现有岳家拳的书面文字。问及武术同仁,亦是未见。  相似文献   

17.
程细平 《武当》2008,(4):33-33
岳家拳为民族英雄岳飞所创,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流传于民间,经久不衰,尤其盛行于湖北省境内的黄梅、武穴、鄂州、大冶等地。民间高手代不乏人,多相传为用,或代代口传心授。其招法简捷,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雷杰 《武当》2012,(7):46-48
岳家拳为民族英雄宋朝的岳飞所创。宋朝时期(公元十二世纪中叶),由于北方金兵入侵,我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金战争。在抗金战场上,岳飞统领的岳家军,给入侵中原的金兵以沉重打击,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金兵慨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的神威,除了他是英勇之师、正义之师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支军队掌握了岳飞亲自教授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黄梅岳家拳与形意拳的外形和内涵等诸多比较分析和史料甄别,认为宋代的岳飞乃是形意拳的创拳始祖,姬际可前辈并非形意拳的始祖,姬际可前辈是根据武穆拳谱将武穆拳法成功由拳谱还原为拳法、并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的重要人物,为形意拳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英  余利斌  刘巍  蒋虎  周杰  程慧雄 《武当》2014,(12):52-54
(接上期)四、黄梅岳家拳的发展走向(一)走政府主导的文化传承之路文化的传承有"任其自然"和"顺其自然"两种路径。所谓"任其自然",就是任其在民间自由发展,而无强权干涉的自生自灭,有可能天佑人类,也有可能泛滥成灾,或因无法汇聚而干涸,而消失;"顺其自然"则是遵循客观规律,科学理智地人为"疏导",使之顺着事物本来固有的规律发展,既可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可以造福民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