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毕业前期的日子只能用“黑暗”来形容。与考研相关的整个过程可以说耗尽了我所有的精力与锐气。远远不止是考研过程的本身,从考试结束,我似乎陷入了一个更加黑暗的大坑。等待分数时的焦急、分数出来后的侥幸、得知国家线后的忐忑……其间的心情反反复复,直到最后彻底死心。这些皆因于当时的我太过看重读研,对于工作和进入社会存在着一种极大的恐惧。当时我把自己的将来都寄托在了考研这一件事上,如果不能读研,意味着自己的人生之路受到了莫大的挫折与失败。而对于求职,我一直是把它放在实现读研目标之后。曾经有一阵我甚至犹豫地想,我是不是…  相似文献   

2.
刚考上研那会儿,对读研抱有美好的幻想:展钟暮鼓,凤凰花开,象牙塔里面的我们如同那幅名画《雅典学派》中一样,在这里研究学术,追求自己的理想,实践人生的意义。但是读研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了,大学病了,覆巢之下的研究生更是病了。古书中有"举轻以明重"之义,我就试举研究生生活三题以证明我绝非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研究生的逐年扩招,当那些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在付出时间、金钱读研却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很多人自然就会觉得读研不值得,这种"读研无用论"沉渣泛起不值得大惊小怪。而作为在读研究生,没有必要去讨论读研值不值。特别是研一同学,首要关心和讨论的应该是:在这二到三年的时间里,如何使自己的时间价值以及研究价值最大化,以便在毕业时找到好的归属。  相似文献   

4.
读大三时,我曾信誓旦旦地向父母宣称:绝不读研,尽早投身社会锻炼。可看到已工作的师兄师姐们辞职重返校园,看到身边同学好友们纷纷投身考研大军,这些都促使我的观念发生着转变。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自己还没准备好去工作,一是我学的是信息系统,如果找工作要专业对口的话,  相似文献   

5.
十四载星移斗转,十四载辛勤耕耘,十四年的辅导员生涯,我始终情系三尺讲台,心系每个学生。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挚爱,使我在工作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阻挡的热情和动力。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所接的几个班,大多是全校有名的后进班。而每一次我除了服从分配外,都把它当成是一个锻炼,看作是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机遇。因为我深深懂得:医生的医术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提高的,而教师的水平则是在管理教育后进班后进生的过程中提高的。在工作中,我以自己的辛勤、执著,表达着对育人事业的钟爱。一、奉献爱心,收获深情1995年我接了一个择优…  相似文献   

6.
陈波 《大学生》2012,(6):70
很多研究生觉得读研时学的东西用不到,到了新单位需要重新开始。其实内容是新学习的,读研时获得的学术思维才最重要!如今研究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工资又不高,所以跳槽是频繁发生的。前几天我看了一位研究生的简历,他在两年内换了6家单位,我问他为什么跳槽如此频繁,他说了一句很极品的话其实有些单位我还没写上,言外之意,他换的单位不止6家。想想别的单位在招聘他时会怎么想?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仅仅是为了增加那几百块钱的收入,跳槽还不如在单位好好干着,踏踏实实地学点儿东西。  相似文献   

7.
《辅导员》2011,(1):21-22
有人把少先队辅导员看作一种头衔,也有人把它看作一项职务,而我则把它看作一种事业和追求,在红领巾园地中谱写着自己奋进的人生篇章。我叫安乐,28岁,是一名快乐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在党的指引下,我倾注真情,以人格魅力感召和带动队员们开展"手拉手"爱心活动,组织成立了"园园幸福爱心基金",每周以红领巾监督岗培训工  相似文献   

8.
还记得我大学毕业时,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友,系里要保送他读研,但由于保送的专业不合他的胃口,他谢绝,而去了一家报社。那时候,“研”很少,“博”则只闻未见。能断然拒绝保送读研而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还是需要勇气的。都说日子过得快,其实社会变化更快。十余年一晃而逝,不期然,如今在高校随便丢一颗石子,就会在砸在一个硕士或者博士的头上。于是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比如,硕士蜂拥而出是为了解决就业而不是提升自我,博士如鲫过江是为了仕途青云而不是学术追求……这样一来,本来安静的校园变成了市尘喧嚣之地,本来清净的学府变成了名利溷积之所…  相似文献   

9.
秋风瑟瑟,黄叶飞舞,向往已久的研究生生活悄然过去了一个月。在这忙碌的一个月中,我经历了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蜕变,其中,更少不了对研途的思索。思索过后,未免产生些许感悟,这些感悟或许是在我读研之前从未想到过的。读研,为何?读研是我在大三的时候决定的,并且得到父母的一致支持。或许我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还不足以让我踏入社会,想利用研究生的两年时间继续充实自己,积累就是财富;或许我在逃避工作,与工作相比,我更倾向于象牙塔式的学生生活,没有太大的压力与责任;又或许我想获取一个更高的文凭,毕业后找到一份更优越的工  相似文献   

10.
赵静 《学子》2013,(5):56-57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忽视了主体的积极性,阻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造成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语文教学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学过程就必须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在短暂的40分钟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课堂实效,这让我常常感到困惑,总有一种无从下手之感。最近  相似文献   

11.
开展教师思想工作的过程,就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作用的过程,即双方之间的心理互动过程。要使这一过程经常地、顺利地进行,关键是学校领导要摆正自己和教师之间的关系,不是把自己看作高人一等的领导者,而应看作是教师的同事和朋友,真正把思想工作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始终坚持用平等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和处理双方之间的思想关系,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首先,要尊重教师。教师既是思想工作的对象,又是办好一所学校的中坚力量和培养人才的主体,因  相似文献   

12.
PQ4R读书法     
我的专业是教育心理学,在学习心理学中有一种PQ4R学习法,了解之后,试着应用在自己平日的学习中,觉得非常有效。在去年考研复习的过程中,几本厚厚的专业课参考书我就是用这个方法"啃下来的",竟然考出了专业第一的成绩。读研期间将这个方法应用到大量专业书籍的阅读中,感觉读一遍就有胜过平常阅读几遍的效果,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也让我很有成就感。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给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要使学生养成习惯,无论学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看作一种思想过程。”由此可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自己的习作也是作文讲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或手段。教学过程一定要为学生主动参与而设计,在批阅学生习作时我们完全可以“偷懒”: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相互批阅。笔者在教学中有一些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师者,父母心     
<正>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我始终把我的班级看作是自己的家,身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我主要是从班风的建设,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家校联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班级管理工作的。一、树立良好班风,滋润学生心灵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级时,都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讲解我的希望和要求。大至学习目标,人生  相似文献   

15.
“支架”原意为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在这里,“支架”是一种比喻,描述的是在最近发展区中有效的教与学之间的互动:幼儿以“学”来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是“建筑物”必要的脚手架,以支持儿童不断地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支架式教学把成人支架儿童的学习的过程也看作儿童这一学习主体自身建构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们究竟为谁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究竟为什么工作,为谁而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些人是为了自己而工作,一些人是为了别人而工作。罗丹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之所在。”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快乐时,生活变得美好;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任务时,生活就变成了奴役。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杰克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了1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里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他的朋友问道:“你把那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做国际贸…  相似文献   

17.
我的故事     
我读研的路是一条充满曲折和荆棘的道路,但是在曲折中我逐渐成长,也学到了很多。在不幸之中也有万幸,我想这正是“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的道理吧。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尊重他们的个人情感,并始终不忘他们是孩子,有着童趣童心;而我,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生活中的大姐姐,和他们同学同乐。所以在教学关于occupation的单词时,我设计了富有童趣的肢体动作配合语言做示范,让学生边模拟我的动作边说  相似文献   

19.
张蕾磊 《大学生》2015,(7):20-22
一窝蜂搞创业有害"如果你学了7年法律,毕业后创业卖茶鸡蛋,我总觉得哪里不对路数。"辛勤一声叹息。体会到学之乐才是真正的学:好学和乐观。辛勤坦言自己和一直在学校上学的同学们不一样,他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读研,毕业后工作,再考到清华读博,走的是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路径。辛勤不把上课当包袱,整个博士学习期间,只需修满18个学分,但是他已经完  相似文献   

20.
和老公一起读研,已经有一年加半载了,回首这一年多的时间,我们真是收获不小。我学的是心理学,我认为文科无所谓聪明,够努力就行,因此很注重积累知识,打牢基础。研一结束时我的各门专业课成绩都较好,也发表了几篇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