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周建平,1957年1月出生,湖南长沙人。航天工程系统设计与技术管理专家。1989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曾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2006年起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长期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参与组织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任务(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和飞行试验技术工作,主持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空间实验室)和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全面技术工作,解  相似文献   

2.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经过“863”的论证,于1992年由中央批准正式立项。立项时中央明确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试验;第二步突破交会对接技术,建立空间实验室,解决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神舟六号”是载人航天第二步的揭幕之战。目前出舱活动、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关键技术攻关已经接近尾声,正全面进入工程研制阶段。在未来若干年,我们将陆续发射具备出舱活动能力的载人飞船,进行出舱活动飞行试验;发射目标飞行器,作为交会对接目标,并进行空间站技术试验和空间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3.
江燕 《百科知识》2002,(6):9-11
2002年3月25日,我国“神舟”3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在轨道上运行7昼夜,环绕地球108圈,顺利完成预定的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于4月1日成功返回,准确着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向着“实现载人航天”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现有三种载人航天器世界上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11,(14):58-58
由百余位载人航天一线专家历时5年精心打造,中国首套全方位、立体化展示载人航天伟大成就和介绍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大型科普读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15日在中国科技馆首发。本套《丛书》是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开创了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领域一线科技专家集体为广大读者撰写前沿科普知识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载人航天工程是当今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前苏联“高科技发展纲要”、法国“尤里卡”计划、西德“欧洲防御”计划、日本“全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相继提出。在这些计划和战略中,航天技术被各国列为重中之重。面对世界各国在太空高科技领域展开的激烈角逐,我们如何紧跟时代,谋求长远发展,再现“两弹一星”雄风?1986年3月,发展载人航天被列入了“863”高技术发展计划;1992年9月21日,我国正式启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有了自己的专有代号“921”。2005年10月15日,胡锦涛主席同“神六”航天员乘组实现了天地通话,那一刻,举国欢腾,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在每个人心中汹涌澎湃。“天地通话”,就是我国载人航天七大系统之——测控通信系统的手笔。我国的测控网发展,历经了超短波测控网、C波段测控网,伴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立了S波段测控网,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多任务陆海基天地一体的测控网。与航天测控通信系统同时成长起来的,是它的主要创建者于志坚,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测控通信系统总设计师、“嫦娥”工程测控系统总设计师。他为我国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的规划、总体设计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2004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5年获中国科协“求是奖”。新时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被列八《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16个重大专项之一。航天测控通信系统现状如何、未来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带着种种的疑问,我们采访了于志坚所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机构最近披露,从技术能力上讲,中国可在2008年或2009年建太空实验室,在2015年前建立太空站。“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仅仅迈出了中国载人航天的第一步。按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发射载人飞船后, 将发  相似文献   

7.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中国载人飞船技术从无到有,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神舟七号发射,中国航天员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又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目前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空间实验室等八大系统组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八大系统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高度密集,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苑》2005,(11):21-22
10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正式启动实施,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这引起了人们对建设中国太空家园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信息     
言论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承前启后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标志着这一备受瞩目工程一期的结束和二期的开始。对中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通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基本配套的载人航天工程体系;通过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提升了国防科技工业及航天工业的基础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家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通…  相似文献   

12.
利箭破长空     
2005年10月12日到17日,神舟六号飞天115小时32分钟,绕地球77圈,飞行325万千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又一次取得了圆满成功。“神舟”六号飞船太空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飞行,使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由1人1天的太空飞行变成多人多天,实现了第一次真正有人参与的航天活动。同时,实现了飞船研制技术的新跨越,为实现我国载人航天第二步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0月17日,这一天使国人倍感骄傲——载人飞船“神六”号在太空翱翔115小时后,成功着陆。从“神六”的成功发射中,我们再一次领会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精进。其实,载人航天工程也需  相似文献   

14.
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办了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竞赛时间:2011年6月1日~9月15日参赛方式:请参赛者填好答题卡,于9月15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到:(100048)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主办公楼中国宇航学会科普处知识竞赛组委会。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众》2011,(7):6-7
为激发全国广大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对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办了寻梦“天官”——全国青少年我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16.
《金秋科苑》2013,(14):7-7
2013年6月11日,承载着中国载人航天新使命的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亲临现场观看发射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接见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参研参试单位代表时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神舟十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第一阶段的收官之战,对巩固和完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推动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10,(17):7-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8月17日表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个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近日完成总装,全面转入电性能综合测试阶段。在完成一系列电性能、力学性能和热性能测试后,飞行器将于2011年发射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之交会对接。  相似文献   

18.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进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12,(4):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于2012年2月17日宣布,我国将于今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实现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担负此次任务的飞行乘组将由3名航天员组成。  相似文献   

20.
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历史进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