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近几年各种各样的亲子教育机构在我国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人们趋之若骛,但许多人对亲子教育的理解却有失偏颇。在这里,我们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亲子关系,什么是亲子教育。亲子关系就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社区是现代孩子生活的一个大环境,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将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在,不仅幼儿园,有很多家庭也都开始重视利用社区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从小就融入到社区这个大环境中去,让他在亲身体验中懂得什么是爱,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真正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林华民 《教师》2014,(4):1-1
正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先生曾呼吁:"为了面对21世纪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好好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将是最重要的课题。"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这样一类教育问题:学校是什么地方,课堂是什么地方,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应当怎样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呢?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与学习经历让我逐渐明晰了这样一些道理:我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可以归纳为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未来""社会""生存""发展"八个字。我们要改变过去中国教育,不,是整  相似文献   

4.
人是教育的主题和实质。人是什么,成为理解教育的阿基米德点。所以,了解人的未来发展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理解教育的未来发展的关键。人的未来发展和教育的未来发展在这里甚至可以看作一回事:了解教育在未来可能是怎样的,首先要了  相似文献   

5.
我校在2008—2010三年规划中提出,要以"全人教育"为目标,高举"全人教育"的旗帜,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那么什么是"全人教育",如何实施"全人教育"呢?在这里对"全人教育"做个初步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这里所指的学校文化指的是学校教育价值观、支配日常教育行为规则、习俗。对于文化建设自身优质化、特色化的意义,有两种观点比较普遍:一种认为学校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要把原来散乱、互不相关的因素,凝聚成为以达到理性教育目标而相互协作,默契配合的有机共同体,必须在教育是什么,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能干什么,怎样干更有效等教育根本问题上达成共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恢复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现在又进一步把政治体制改革提上日程。于是,教育民主化问题日益引起关注。然而,“教育民主化”的含义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民主化”属于什么性质,“教育民主化”的尺度是什么,至今还不很明确,而弄清这些问题将有助于确立我国“教育民主化”的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这里拟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滨海县在江苏省是出了名的穷县。然而这些年来滨海县的教育事业生机勃勃。1995年4月江苏省政府的检查组在对滨海县的“双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后认为:这里的教育工作为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树立了一个过硬的榜样。 是什么原因、什么力量,使尚处在奋力解决温饱问题阶段的滨海县的教育走到了经济发展的前面? 治穷先治愚 全力办教育 滨海位于苏北老解放区的腹地,是出了名的穷乡僻壤。解放后,全县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公平问题是目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热门话题,但综观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发现,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涵义和外延是什么却较少阐述,这无疑使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缺乏了根基。这里,我们以教育公平所蕴涵的本质作为切入点,在综合别人对教育公平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解决教育公平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对促进教育公平实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育的钝感是什么所谓的教育的钝感指什么呢?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钝感是教育敏感的另一种形式,是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是《学记》中的豫时逊摩的"时"——不陵节而施……在这里,我的思考是,我们的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是过度的教育,窥探并粗暴地闯入学生心灵的隐秘领地,把学生当作"平面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观点"教育服务于受教育个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接着论述了这里的一个核心问题,幸福是什么,如何定义幸福,最后从教师、学生、学校及社会角度提出对构建以幸福为目的的教育做了一点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们生活的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有什么影响?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师又提出了什么要求?本文就教育技术的新发展对从事远距离教育工作(这里主要谈电大)的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现代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所谓“技术”,是指材料,工具,系统和方法。“教育技术”的涵义相当宽,它几乎包含了一切有关教学的问题。从课程编制到学生的学习方式,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程序设计以及多媒体的利用等都属于这一范围之内。这里主要谈谈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对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如广播、电视、计算机、卫星、录音、录象等,改变了传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校是一所位置偏僻,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完中。有人戏称这里是被现代文明生活遗忘的“角落”。可是,这里占教师总数百分之九十的五十多名青年教师却人人安心教育工作,个个愿意扎根于一番事业。这中间究竟有什么奥秘呢?我们不妨先看几件小事。  相似文献   

14.
一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很多人就担心会影响教育质量问题,怕再回到“文革”期间“开门办学”的老路上去。其实,这里有个教育质量观的正确与否的问题。首先,要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不讲质量,而是要提高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质量,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这里需要区别开什么是“应试教育质量观”,什么是“素质教育质量观”。“应试教育”的所谓教育教学“质量”,是少数人的质量,是只重智育而轻视德育、体育的质量,是欠全面的畸形发展的质量,是高分低能的质量,是以牺牲大多数为代价的质量。说到底,待“应试教育”强化到一定极限…  相似文献   

15.
在冬日的北京,有一些凉意,但天气很好。我们一行五人来到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刚进入校门,跃入眼帘的是荣誉墙上的"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牌匾。当时就心想,这里一定存在办学的独特之处,这里一定有教育的智慧达人。于是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看看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在教育上究竟有什么妙招。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新教育?这是一个不断被提及.不断被追问.也不断被思考的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新教育是什么?》的文章,对“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了比较具体的解释。这里,我想借一些与新教育的“新”字发音相近的汉字,从一个新的角度对于新教育做一些新的解释。这个创意,来自新教育研究院卢志文院长在石家庄桥西区新教育年会上的一次讲话,我当时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的教育学考察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沈曙虹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小学德育的核心。要使这项教育卓有成效,对教育者来说,除了需投注满腔热忱之外,还必须具有理论上的充分准备。而这里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是,究竟什么是爱国主义?它有哪些基本属性?其内涵与属性对我们...  相似文献   

18.
法律对调整范围的规范是法律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内容。法律规范调整范围就是要解决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空间、对什么人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所以,《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一条在规定了立法宗旨、立法目的之后,紧接着第二条就规定了本法的调整范围。《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公民个人,利用国家非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未作规定的,依照教育法和其他有关教育法律执行。”这里所说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本法中统称“民办学校”。什么是国家机构?…  相似文献   

19.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年轻的边缘社会科学,在国外,它作为现代社会学的一个分支,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事,到现在的时间还不长,只有几十年的光景。 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历来的教育社会学家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这里,只能给教育社会学以简略的叙述。教育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的一门科  相似文献   

20.
教育就是生长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这里的“一”,就是教育之根,具体而苦,就是提升生命质量,寻求教育之根。当前教育的出路在于——回归到教育纯真,重新建澎教育价值观,包括进一步反思——教育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