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或许是上海的语新课程方案的要求,或许是国家教育部关于“两纲”教育的要求,上海高考语命题近两年连续在第一阅读语段选用关于民族化的章:2005年春考选用的是关于京剧艺术的一篇演讲稿(节选);2005年秋考选用的是关于剪纸艺术的章;2006年春考选用的是关于中国扇子的章。这种连续的、紧锣密鼓的选倾向,自然向所有的中学语教师传达出重视民族化的导向信息:接下来的秋考乃至于以后的高考命题都有可能选用关于中国书法、绘画、服装、饮食、节日、中医等极具民族化特点的章。所以我们一点也不怀疑,2006年上半年在上海滩上出现的各类“模拟高考语试卷”都将出现这些类型的选,其势几可“网尽天下”!在这个意义上讲,上海高考语命题的导向作用已然实现。因为这种社会化的选“嗜好”或说“化癖”。自然会强化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熟悉并热爱我们的民族化,说起来真的是功德无量。  相似文献   

2.
马胜云 《山东教育》2021,(3):98-100
新高考调整了学与考的关系。新高考地区取消考试大纲,命题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和高校的人才需要,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学什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高考命题的指导性意见如下:依据高中学生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相应水平要求,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材料的选用,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考;测试形式要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春爆竹刚刚响过.六月高考似乎又已近在眉睫。重读2005年秋考与2006年春考两份试卷.分析其命题思路.梳理其考查重点.也许对学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从1999年起,话题作文已经考了六年。这六年中,话题作文作为语文高考渐趋稳定的作文命题形式,也是稳中求变,逐步走向成熟的。这一命题形式以其颠覆传统的特质为语文界所接受,同时也促进了语文教育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对写作教学更是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2005年的高考作文怎么考,这是语文界特别关注的。如果不出意外,2005年的高考还会采取话题作文这一形式。为了摸清命题规律,提高作文备考的效率,有必要对高考话题作文的走向进行理性的挖掘和合理的预测。我们可以从六年来话题作文(包括单独命题的省市)的考试中,隐约摸索出其内在的轨迹:回避热…  相似文献   

5.
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从2005年的高考来看,还是沿用了以往的客观性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干要求,从4个选项中选择或正确的项,或错误的项。2005年高考全国卷的这道题由原来的4小题改为了3小题,根据高考的命题走向,2006年可能还会这样考。  相似文献   

6.
读写新闻     
2006年部分重要城市高考模拟调考作文题快递高考考前的模拟考试相当于高考预演,对师生最后冲刺复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对高考命题者有明显的反作用。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为了帮助本刊高三读者从容应对高考,我刊特将部分重要城市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作文题刊出。上海:悲观主义者说,世界是由无数的墙组成;乐观主义者说,世界是由无数的门组成;现实主义者说,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北京:首先提供两则关于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的调查材料,然后要求以“我心目中的英雄”…  相似文献   

7.
2006年高考上海语文平均分又在92分左右,这已是连续数年在这个分数上徘徊了,比较其他学科的平均分低了10多分。于是人们要问,上海语文高考到底缘何年年总在92分徘徊呢?我以为,这是缘自命题的不够科学性,缘自命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湖南高考语文经历了六年的单独命题,其作文的命题规律呈现出如下取向:壹。作文题型2年话题作文(2004年、2005年)——2年命题作文(2006年、2007年)——1年材料作文(2008年)——1年命题作文(2009年)。按照2年一变的规律,今年应该再考一次材料作文,以便完善此类题型,一般人也是这么推测的,可今年偏偏考了命题作文,为  相似文献   

9.
综观今年的上海高考语文试题,总的印象是,在稳中有变、稳中求质的思想指导下,以侧重语文素质和实际运用能力考测的命题理念愈见清晰,其选拔功能和导向功能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阅读题还是作文题,命题视野开阔,文化含量高,显得大气而有活力,无疑是近几年上海语文高考命题相当成功的一次。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有三个省市高考语文卷考新材料作文;2006年到2008年高考,全国语文卷连续三年考新材料作文;2008年,有六个省市高考语文卷考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方兴未艾。结合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进行分析,笔者总结了一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用以指导学生进行高考作文备考,希望能够给他们以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今年,高考即将来临,考什么,怎么考,这是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由于上海199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改革,由三个板块(基础知识、阅读、写作)改为考两个板块(阅读和写作),删去了基础知识这一板块;另外有的杂志也发表了一些关于预测高考语文试题改革新模式的文章,于...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二期课改的重要理念是: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近几年来,上海高考在研究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2006年春考至今,研究型问题的命题技术也正在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江西省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三年。随着命题者对语文测试认识的逐渐深入,作为试卷中的重头戏——古诗文及名句考查的选材也有了新的突破。众所周知,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高考文言文一直选用史传文作为测试材料。江西省自主命题的第一年(2005年)也不例外,当年选用《旧唐书·唐临传》,2006  相似文献   

14.
二期课改以后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阅读知识面以及人文素养的体现有很高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不希望限制学生的想法,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真正出类拔萃的学生能脱颖而出。2005年春季高考无论是阅读部分还是写作部分,已经比较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春考可以说是秋考的风向标,对春考命题的仔细研究,对于接下来几个月的备考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命题趋势根据2005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的情况和已公布的部分省市《考试说明》,我们认为,2006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将体现两句话八个字:关注人文,突出能力。首先,人文性显著的文章将得到更多命题人的青睐以往第二大题一般都以科技说明文为主,关注前沿科技发展动态。而2005年有一些省市则选择了社会科学类文章,引导考生关注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如湖北卷的《七音十二律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吗?》、北京卷的《戏剧与戏曲》等。但是,考虑到国务院下发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倡导发展科学,自…  相似文献   

16.
纵观近几年来会考、高考的语文试题,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题目从以往的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尤其是现代文的阅读考查,更突出考查学生对材料整体的深层意义的理解、辨析、概括以及阐发能力,特别是考查学生对文章隐含信息的感悟能力(即悟隐能力),更表现出遂年增加的趋势.根据有关的统计材料分析,近年来语文高考失分率最高的是阅读部分,不少考生都反映:考语文最没把握的是阅读.全国高考命题组负责人曾指出:“现代生活中,生活节奏快,工作效率高,人们交际频繁,这就要求人们具有高水平的理解和感悟语言的能力.”因此注重培养学生感悟文章隐含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当务之急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7.
考点解读《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能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的是鉴赏评价能力。2005年湖南省高考命题将这一考点以写作不少于300字的赏析短文形式出现。这种一出现就受到普遍赞誉的命题形式是2006年高考命题的首选方式。鉴赏文学作品主题思想的表现,是指在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表现的方式方法进行赏析,理性地分析作者是借助哪些技巧将这一主题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先来看近年来在国家级考试题中,命题者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答案值得商榷的试题: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第2题;2004上海用全国卷语文试卷第2题;2005年辽宁用全国卷语文试卷第24题;2006年重庆用全国卷语文试卷阅读题。  相似文献   

19.
唐湘桃 《湖南教育》2005,(22):25-25
作文,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重点和焦点。2005年湖南省的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是整个语文试卷的一个亮点,充分展现了命题者的命题智慧。作文题目如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先要学会走,然后才是跑。任谁都跑过——无论身体上的还是心灵上的,但跑的体验是不尽相同的。你或许有难忘的经历,或许有深切的感受,或许有独到的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跑的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很显然,这一作文命题完全避免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一些范文或句子段落来应付考试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部“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有关精神,2004年的15套高考语文试卷呈现出“百花齐放满眼春”的喜人局面。仔细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4套试卷以及11个单独命题的省市试卷,研读各自的《试卷评价》,2005年高考语文的命题走向已渐露端倪,各处变化创新将浮出水面。一、依纲据本,融入新课标理念念毋庸置疑,《考试大纲》(北京《考试说明》、上海《考试手册》)是高考命题的依据。《考试大纲》的新变化将一一落实在试卷之中,如2004年的“熟语”、“标点符号”、“文言文翻译分值的增加”等。2005年《考试大纲》的变化之处是把几项考查内容重新列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