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探讨,为发展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确保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借用湘西苗族鼓舞的保护与开发策略并从中得到启迪:湘西苗族武术,作为一种少数民族传统武术,通过将它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和开发,挖掘苗族武术的历史名迹,提升文化品位,走旅游开发的“双赢”道路;联袂当地教育机构,纳入学校教育内容,以竞技表演形式展现湘西苗族武术的生存价值和社会功能,为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湘西苗族武术提供舞台。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赶秋节”的文化,功能及价值进行研究,认为:“赶秋节”丰富了苗族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促进苗族同胞、苗族与外族间的情感交流,活跃了当地经济,推动了全民健身计划在少数苗族地区的实施.传承和保护“赶秋节”活动,是促进湘西苗族地区经济、体育、文化事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湘西苗族跳鼓活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查阅文献资料、调查访问、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五代苗族鼓王跳鼓为主线,分析湘西苗族跳鼓活动的内容种类、形式、场地器材以及跳鼓王跳鼓特点等现状。提出发展湘西苗族跳鼓活动应加强湘西苗族跳鼓运动的挖掘和提炼整理、加强湘西民族传统体育专项科研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和建立健全湘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组织保障、强化跳鼓运动的民族传统特色,发挥跳鼓活动的观赏价值、走学校发展路线,从学校开始普及跳鼓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倡导全民健身理念,普及广大社会群体参与跳鼓活动等对策,为湘西苗族跳鼓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熊静梅  张亮 《体育世界》2010,(10):67-6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苗族鼓舞历史发展、价值进行分析。对进入吉首大学公体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与探讨,认为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湘西苗族鼓舞应以一种成熟的姿态进入吉首大学公体课,让大学生们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访谈法,走访湘西州体育局、湘西州民族事务委员会等相关工作人员,对苗族鼓舞的主要传承人等进行调查研究,目的是激发人们对湘西苗族鼓舞更多关注和认同,让它的社会功能得充分发展,同时能够让湘西苗族鼓舞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迅猛的发展,让民众所知晓并在各地推广。  相似文献   

6.
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历史过程比较和民族文献整理等方法,对湘西苗族鼓舞文化生态的环境、结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苗族传统鼓舞与现代鼓舞之间的文化生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苗族鼓舞的文化变迁过程,本质上是苗族鼓舞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影响苗族鼓舞文化生态变迁的各种因素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力因素,其次是社会政治制度因素,最后是地理环境因素.民俗体育保护要完善现代体育价值理念,注重文化生态的活态保护,深化政府社会公共政策,保护和教育相结合,增强内源动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从湘西苗族武术的主要活动形式与特征、湘西苗族武术文化保护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其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承影响因素,探寻其在“互联网+”环境下融入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可行性,探索构建以“互联网+”平台为主体媒介的传承人体系和苗族武术跨产业融合策略,为湘西苗族武术文化的传播提速、扩容,扩展保护与发展的渠道,是现代信息社会下湘西苗族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有效出路与举措。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20,(4):312-315
目的运用符号学共时与历时、能指与所指、组合与聚合等相关理论,对湘西苗族图腾体育进行分析。方法对湘西苗族"椎牛"、"蚩尤拳"、"舞狮"等图腾体育进行实地考察。结果与结论苗族图腾体育为苗族图腾文化的能指,苗族图腾文化为苗族图腾体育抽象意义上的所指;苗族图腾体育在历时发展进程中失范,使原始苗族图腾文化空间共时局面失衡;苗族图腾体育作为苗族图腾文化的能指表现,深刻勾勒出苗族图腾文化的共时局面,通过文化特质在历时空间上的聚合,形成本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发展脉络;湘西苗族在面对现代化、城镇化之际,以图腾体育为基本点,对规避文化同质,维护文化基因的组合特质以及文化异质属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启示——以湘西矮寨镇为个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英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35-1037
以湘西苗族地区矮寨镇为典型个案,阐述该镇苗族传统体育文化历史、传统体育内容、代表性文化和传承方式,提出推动苗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实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选取与心理健康关系最紧密的身体自尊作为测量工具,采用文献资料、心理测量、实验等方法,以苗鼓和舞龙为锻炼方式,对湖南湘西矮寨镇妇女进行16周系统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6周系统的苗鼓锻炼和舞龙锻炼对湘西矮寨镇妇女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显著性改善作用;其中,苗鼓在身体自我价值感、身体吸引力两项指标上比舞龙产生的效益更为明显,而舞龙在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两方面比苗鼓效果好,说明不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方式对湘西农村妇女的身体自尊产生不同的心理效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利于促进农村妇女身体自尊不同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湘西苗族玩年抢狮的社会功能及健身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湘西苗族玩年抢狮是世界罕见的文化体育活动。苗、汉族狮子的形态与意识的差异,反映了湘西苗族和汉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民族文化、民族心理、民族生活习俗的差异。湘西苗族玩年抢狮不仅具有其特定的社会功能,而且在健身、健心方面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及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湘西苗族传统节日的体育价值及全民健身体系的内涵与基本框架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湘西苗族传统节日中以苗族传统体育和篮球竞赛为节日的主要文体活动内容,具有良好的体育健身价值;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健身思想、健身制度和健身物质技术三大体系;提出了民族地区构建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逻辑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湘西苗族"赶秋节"的文化内涵、体育价值及其节日对当地乡土体育文化的建设进行分析。结果认为: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组织开展苗族赶秋节活动,从最初的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庆祝丰收年景不断向娱乐休闲的社会功能转型,赶秋节本身的体育价值逐渐呈现。苗族赶秋节是苗族人民传统体育文化继承和弘扬的纽带,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进友谊及加深感情的象征和尚武精神的集中体现,也为维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安全阀作用,也对民族地区的乡土体育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一、苗族铜鼓舞的起源及特点铜鼓和苗族铜鼓舞是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与发展而来的,铜鼓上积淀了古代农耕民族的文化创造,也可以探寻到今日民间舞蹈中的遗存。苗族铜鼓舞主要在壮、苗、彝等民族中流传,其中贵州省苗族铜鼓舞流传最广,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武术的起源、现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提出湘西苗族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终极目标不是单单的传承和发展,而是应该在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之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湘西地区苗族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以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发展与继承民族地区的特色文化,确保其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认为:苗族武术在传承过程中存在劳动力转移造成人力资源断裂、武术价值的转换、传承人的报酬收益偏低及项目保护资金未落实到位等问题,运用博弈论对问题进行剖析,找出政府部门、传承人及社会力量之间的最优策略,使各博弈主体之间达到多赢格局,为了湘西州苗族武术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7.
试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的起源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实地考察法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的起源和地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府有组织的加以挖掘、整理和保护;发挥地域特征,提升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经济、文化、社会效益;大力宣传,塑造品牌,开发湘西少数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民俗体育的基本发展对策。试图为湘西大发展规划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湘西苗族“赶秋节”的起源与发展及其体育价值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应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E1文化资源,从场地设施、价值观念、组织与管理、内容与手段、各条件保障与成果评价着手,构建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全民健身体系。  相似文献   

19.
文理中 《精武》2012,(32):80-81
民族健身操作为民族舞蹈的发展和继承,既蕴含了一定的民族底蕴和民族特色,又包含了健美操运动的锻炼方式和健身性。本文分析了湘西地区民族健身操的特点以及价值所在,结论得出开展湘西民族健身操活动有利于增强锻炼着身心健康;可以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和“阳光体育工程”的广泛开展、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湘西地区的旅游发展、以及保护和传承湘西地区的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湘西地区和谐发展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20.
鄂西地区的苗族,多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从湘西及黔东迁来,一般都居住在高山峡谷,正如苗歌所云:“山上云里钻,山下在河边,对山喊得应,走路要半天。”过去此地山林里,猴子很多。相传古时在苗山一座庙里,猴子去偷供果吃,无意中跳到鼓上,起初有些害怕,后来逐渐习以为常。每当得到供果时,就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