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在冯至的著作中,除了诗、散文和学术论著外,称之为小说的有《蝉与晚祷》、《仲尼之将丧》、《伯牛有疾》、《伍子胥》、《两个姑母》、《公孙大娘》、《白发生黑丝》。但是1983年春,作者在《诗文自选琐记》中对自己的小说却作了体裁上的否定。人们说《伍子胥》是小说,我也曾把它当作中篇小说看待,严格说来,《伍子  相似文献   

2.
《中文自学指导》2011,(3):F0002-F0002
鲁迅1932年书赠台静农的七律《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鲁迅曾将此诗书赠许寿裳、山本初枝等中外友人,但均系条幅。鲁迅诗作的横幅极少见,《鲁迅日记》1932年12月9日记云:“为静农写一横幅”,时在该年冬,正是指此诗幅。此诗幅初刊2001年11月香港翰墨轩出版公司版《台静农法书集》(二),为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本刊特在内地首次刊发彩色制版的此诗幅。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高二选读教材《唐诗宋词选读》(2007年6月第3版,丁帆、杨九俊主编)里《寄李儋元锡》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次年春作此诗寄赠好友“李儋元锡”。教材和教参上把李儋、元锡作为作者的两位友人。对此,笔者心存疑问。  相似文献   

4.
岳飞(1103—1142)诗《过张溪赠张完》,载于《岳氏宗谱》,此诗写于建炎四年(1130年)春,一般人认为这首诗是岳飞登门拜访其在世友人张完时所作,又说岳飞偕张完长兄遵道之子大年,访张完墓时纪念张完之作。诗中"高人"是指张完。其实张完、张安国、张大年并非一人,且岳飞从未见过此三人。事实上,是张安国之子张充代兄张祟(礼部尚书)和诗一首,被他人误认为由张完和诗,而误传至今。  相似文献   

5.
很早就想把《易》、《诗》放在一起读,不仅是因为它们同为儒家初始的典籍,更主要的是想通过一作为文学作品的《诗》,一作为哲学论著的《易》的比照,窥探先秦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形成的轨迹,甚而至于领悟何以几千年来,《诗》成为了中华民族“诗”的滥觞,《易》成为了中华民族“理”的源头。当然,力不逮意,只能就这两部古籍作些肤浅的文字上的探索,以此就教于方家。一、《易》、《诗》年代互考(1·1)先说《诗》。《诗》的写定(或说编定)的年代,学术界早有定论,一般认为孔子删定为三百零五篇,名为《诗》、或《诗三百》。《诗》的…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盂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五律,都是吟咏洞庭湖的千古名篇。宋末元初的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按:指盂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瀛奎律髓》卷一)可见,二诗皆美,且同中有异,各有千秋;含英咀华,启人良多。  相似文献   

7.
苏曼殊编译出版的《拜伦诗选》中收录了《赞大海》(6章)《去国行》(10章)、《哀希腊》(16章)三诗,苏氏自云此三诗系他所译,文学界、学术界迄今一般仍沿用此说。本文从黄侃自述之可信、黄侃译过拜伦之另诗、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有关论述之旁证、台湾潘重规教授之考证、黄苏二人诗歌创作和译诗的风格及特点之比较等五个方面,考辨论过了上述三诗的真正译者,确认此三诗系黄侃所译,唯其中《赞大海》第五章为章太炎助译。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高二选读教材《唐诗宋词选读》(2007年6月第3版。丁帆、杨九俊主编)里《寄李儋元锡》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次年春作此诗寄赠好友“李儋元锡”。教材和教参上把李儋、元锡作为作者的两位友人。我在教学此文时,学生对此有疑问,为之争论不休,教学进度一时难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全宋诗》面市近一半时,笔者曾写过一篇读书札记。现已全部出齐,浏览之余,觉得还有些话可说,故有此续作。父诗误作子诗李若谷、李淑是父子俩。册4李淑名下从《青箱杂记》辑《题滑州 》:“滑守如今是世官,阿戎出守自金銮。郡人莫讶留题别,孙息期同住此看。”诗后附原文作为本事,大意说宋仁宗天圣年间,李若谷曾任滑州知州。庆历年间李淑也任过此职。八年以后第三代李复圭又继任。“前此邯郸公(李淑)尝迎侍康靖(李若谷),题诗于州”云云。由于文义含糊,当作了李淑的诗。揣摩诗意,全是祖父(李若谷)的口吻。阿戎指晋人王戎,…  相似文献   

10.
通常判定苏舜钦的生卒年主要依据欧阳修《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但《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等皆明确记载宋仁宗天圣七年苏舜钦二十一岁,依之推算,苏舜钦当生于大中祥符二年(一00九年),这与欧《墓志铭》矛盾。另欧阳修有《答苏子美离京见寄》一诗,诗中明确记载此年苏舜钦三十五岁,欧阳修此诗传统编年为庆历二年;笔者近读尹洙《浮图秘演诗集序》,该序把欧阳修的《秘演诗集序》和苏舜钦《赠释秘演》诗联系起来了,据此可考定上述欧诗当作于庆历三年,依之推算则苏舜钦生于大中祥符二年,享年四十。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辅导》2012,(18):F0003-F0003
米勒(1814—1875),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的代表作品育《播种者》、《牧羊女》、《晚钟》等。作者笔下的《晚祷》以一对农民夫妇在野外听到教堂钟声。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诚祈祷为主题。真实地描绘了农民的日常生活和艰苦劳动。  相似文献   

13.
粤诗总集是研究岭南诗歌的重要资料,根据《四库全书》系列丛书及《中国古籍总目》等目录书的著录,考证出现存最早的粤诗总集为明代谈恺《广中五先生诗》二卷,为嘉靖三十六年(1557)刻本。此后重刻数次,大致还有十种左右版本,如明嘉靖乙丑(1565)陈暹《广中五先生诗选》二卷附汪广洋诗五卷,明嘉靖隆庆间刊俞宪《盛明百家诗》后编《广中四杰集》,明崇祯丁丑(1637)葛征奇《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李琯朗《南园五先生集》二卷、清乾隆戊辰(1748)一篑山房本、《四库全书》收清抄本《广州四先生诗》四卷、清嘉庆间刊罗学鹏《广东文献》初集卷之九至十四《南园前五子集》、清同治九年(1870)南海陈氏樵山草堂刻本《南园前五先生诗》五卷《南园后五先生诗》二十五卷附刻南园花信诗一卷及现代整理本1990年梁守中、郑力民点校《南园前五先生诗、南园后五先生诗》,可见其影响之大。广中五先生即南园五子,开岭南诗派风气之先,自此之后,粤诗总集便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刘友朋  蓝岚 《天中学刊》1999,14(1):77-81
郑玄治学严谨,注释诸经,所下论断,皆有所据,决不臆造。他的《毛诗笺》既重视字、词、名物的训释,又注意章句的析义。其训释的体例如下。一、释词(一)释词有依据。1.宗《尔雅》而不注出处。如《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笺》云:“兹,此;来,勤也。”《尔雅·释诂下》:“兹,此也。”《诗一回风·谷则:“我躬不阅,逞恤我后。”《笺)云:“躬,身。”《尔雅·释治上》:“躬,身也。”(诗·魏风·硕鼠):“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笺)云:“之,往也。”《尔雅·释枯水):“之,往也。”(诗·大雅·…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读本》(2008年6月第1版)所选的《渔父》一诗,假托渔父与屈原的问答,表现屈原不肯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屈原临死前.是诗人的绝命词。  相似文献   

16.
1997年4月21目,《陕西日报》发表了一首《病榻二百字·兼劝探视诸君带回礼品》(后又称作《病榻吟》、《病榻诗》、《病榻二十韵》等)诗,编辑部特意为其加按语道:“……澄合矿务局党委宣传部部长张耀武……捧诗读之,感慨不已,于是冒昧荐给省委书记安启元,希望在陕西日报刊登,其意自明。百忙中的安启元书记,阅后即批转本报。……今天我们将此诗原文刊出,但愿有更多的人能从中得到启发。”陕西电视台随即对此作了报道。《陕西日报》、《渭南日报》、《党风与廉政》等报刊也相继发表署名文章,评论此诗此事,赞扬作者“严于律己”、…  相似文献   

17.
《橘颂》是屈原《九章》中的一篇。这是我国第一首真正的咏物言志诗。(《诗经》中的咏物只是比兴手法,如《硕鼠》,以贪得无厌的大老鼠喻统治者。)可惜,它不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此诗最能体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伟大抱负,是诗人独有的人格扭力及高超的艺术手法的展现。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明:一种认为是早期作品,袁梅、赵速夫等先生持此说法。另一种认为晚期作品,清代落骥说:“殆已近死者之音也。”①我认为,从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绪可看出:此诗无悲愤消极之心情,而以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为主。而且,赵逸夫先生考证出《…  相似文献   

18.
说起《诗经》中的成语,你也许会感到陌生,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诗经》中的成语早已深入人心。请看,“高高在上”(《诗·周颂·敬之》)、“斤斤计较”(《诗·周颂·执竞》)、“万寿无疆”(《诗·豳风·七月》)、“小心翼翼””(《诗·大雅·文王》)、“子...  相似文献   

19.
董亚 《学语文》2008,(2):20-21
《语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三单元《琵琶行》一课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中“瑟瑟”注为“这里形容微风吹动的声音”。人教社新版的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③在对此句诗作注时延用了此说。许多治诗大家的注本也认为是“风吹草木声”,如顾学颉、周汝昌《白居易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7月版),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ZI课《古诗两首》,第一首便是《古风》。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 一、关于诗的题目 诗的题目是《古风》,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案》(以下简称《教案》)简单地解释为“‘古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