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韩国短道速滑青少年运动员陆地技术训练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采用文献资料和采访调查等方法对2007年全国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陆地技术训练进行分析,通过韩国教练员与中国教练员之间训练理念的差异和陆地技术训练方法的不同,总结我国青少年教练员在陆地技术训练中应改进的问题,并提出各种陆地技术训练都要在保证技术动作关键点的正确性前提下进行练习和我国的教练员应该在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中,认真总结并抓好训练中的细节等问题,为我国短道速滑广大运动员、教练员以及短道速滑工作者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遵循速滑专项训练的特点和少儿速滑运动的训练规律,针对少儿运动员在速滑训练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动作,采取有效的训练方法进行指导纠正,是业余体校速滑教练员的一项主要训练课题。指出少儿速滑运动员常见的错误动作,提出了采取直接错误动作纠正法、定位错误动作纠正法、录像观察错误动作纠正法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少儿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所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具有一定的效果,为开展好速滑运动员少儿阶段的基础训练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阶段是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掌握基本技术的重要时期,只有在这个时期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短道速滑运动员。在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技术训练中,教练员应把握好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多想多练、想练结合,确立正确的技术动作表象等关键性要素;遵循重点突出与全面兼顾相结合,循序渐进,改进技术与提高素质相结合,学习与独创相结合,严格要求与互教互学相结合等技术训练的原则,才能使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掌握良好的基本技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发展前途,科学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对提高其力量素质水平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多年的训练经验,认为教练员对力量训练质量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力量训练负荷安排不当,训练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力量训练内容安排比例失衡,缺乏对完成训练动作质量的严格要求等是影响力量训练科学化的主要因素。应从更新教练员力量训练的理念,注重力量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反馈与调整,每一次力量训练都要进行强化恢复性训练,重视核心力量训练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力量训练的质量,合理、有效和科学地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5.
保护好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预防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是提高短道速滑运动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短道速滑运动项目特点进行分析,认为膝关节结构、训练量与训练强度过大、技术不正确、心理因素等是诱发膝关节运动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避免过多屈伸跳跃练习、保持训练和比赛的平衡、坚持正确技术动作、加强对运动员心理因素的培养、加强对膝关节的保护和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等预防措施,为短道速滑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空枪练习是掌握射击动作要领和提高射击技术的基础,同时又是一种节省子弹的有效训练手段。但是,空枪练习表面上单调、枯燥、乏味,很多运动员对空枪练习的意义、目的、作用不明确,只认为是一种耐力性、熟练性的练习。因此,空枪练习除按一般的训练原则进行训练外,教练员、运动员更主要的应注重于正确动作要领的获得与熟练,和实弹、考核、比赛相结合--即侧重心理素质的训练。一、空枪练习时教练员、运动员应严格掌握按正确动作要领--即正确动作的获得与熟  相似文献   

7.
利用肌电图测试技术测试分析我国两名优秀女子短距离速滑运动员冰上过程中以及主要陆上专项力量练习动作下肢主要肌肉的用力规律,通过对比分析确定我国两名女子重点运动员速滑过程和陆上专项力量练习的肌肉发力特点,指出陆上专项力量练习与实际速滑过程中肌肉用力特点的差异,进而对陆上专项力量训练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专项力量训练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侯强  王鹏  安秋 《冰雪运动》2010,32(2):13-16
在少儿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中,练习的兴趣是其主要动力,为了提高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的兴趣,作为业余体校的基层教练员要千方百计地探索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途径。速滑训练无论从调动少儿运动员的积极性,还是激发其练习兴趣,难度比球类和其他训练项目要大得多,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将直接影响少儿速滑运动员的练习兴趣。教练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训练方法上狠下功夫,使少儿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收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少年业余体校速滑技术教学与训练中,经常采用陆上诱导动作练习,以使少年初学者能较快地掌握速滑动作。但在具体训练中仅限于上冰前的陆上实践诱导性练习,而在整个速滑训练课尚未运用诱导法进行系统教学与训练。本文通过多年来训练实践,在理论上总结了速滑诱导法教学:语言诱导、技能诱导、直观诱导、同伴诱导等4种方法。教学与训练结果表明,系统、灵活地运用诱导法教学可以提高少年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达到技能和素质尽快地迁移,使少年速滑选手尽快地掌握所学动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哈尔滨市部分业余体校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调查访问。发现儿少速滑运动员基本技术正确性、规范性较差,在技术训练中,大多数教练员缺乏直观性,系统性训练方法手段。针对上述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分组实验的研究方法,偿试运用念前练习与身体练习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来解决篮球教学中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难点。结果表明,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减轻因多次重复的身体练习引起的疲劳,而且可在无球、无篮的情况下起到实际训练效果;对技术动作进行正确念动,十分有利于加速掌握和改进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对提高投篮命中率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单手肩上投篮是最基本的投篮技术动作,在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在教法上对这一基本投篮技术动作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杜更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38-439,437
微格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不断的运用于各种技能的培训当中.在游泳的教学当中,教师采用微格教学法进行动作技能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充分的运用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建立一个完整的游泳技术动作表象;学生从中学习提高了对游泳技术动作的分析、观察、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而且能够进一步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更利于培养社会需求的田径专业人才。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调查法通过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院校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学经验,并结合集美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特点及教学环境,针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田径专项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发展对策。研究表明:现行的教学大纲不适应田径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与田径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林勇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2):189-190
在跨栏训练和比赛中,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反映。通过心理训练的不同方法,使学生掌握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以往的教学与训练中,教师更多的注重身体素质和技术动作的训练,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训练,以致于在比赛时不能发挥最佳水平。所以心理训练对学习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跨栏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李振斌  王保成  周志雄 《体育科学》2005,25(4):43-45,57
为了探讨和创新田径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有效提高田径运动教学训练质量,将76名大学体育系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教学训练,采用了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田径技术教学中,专项动作速度合成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能更有效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和专项运动技术。  相似文献   

17.
运动表象训练法在足球基本技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现代化教学思想和足球技战术教学规律,结合运动表象教学法,设计出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并成功进行了对照实验,发现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能提高学生合理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对竞技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进行了分类,概述了当前竞技武术散打的发展;以项群训练理论为借鉴,分析了迁移在竞技武术散打技术学习与训练中对技术发展与提高的作用。研究认为:竞技武术散打运动的对抗性决定其运动技术没有绝对固定的规格,竞技武术散打的项群训练,应该以多种项目相结合进行某一项群技术训练,同时,在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各项群要整体运用到竞技散打技术中进行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跳马部分基本技术训练方法、手段的研究,探讨跳马难度发展与基本技术各环节教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对女子跳马动作发展和趋势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表象训练法是心理训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将表象训练法运用到排球专选的教学中,意在提高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并运用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将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得出,在进行表象训练教学法教学时,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把握,加速动作表象的建立,克服心理的焦虑不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