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陈红 《化学教学》2004,(10):31-32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的理想课堂教学应该包蕴三大理念: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  相似文献   

2.
黄兆峦 《广东教育》2004,(10):44-45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认为知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是本位的;智力、能力、情感、态度等价值都是附属的,可有可无的。这种教学观念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品质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3.
李振 《教师》2010,(19):39-40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新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以过分关注“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原则,  相似文献   

4.
课程理念的变革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理念是人们对课程的根本看法,是指导课程实践的方法论。传统课程以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为核心。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的转变将直接影响新课程纲要精神的落实,会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多元化地评价孩子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明确地提出了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构建起完整的目标体系,实现从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的转变,真正实现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要求我们构建起生命课堂。怎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个目标?笔仅结合自己两年来的新课改课堂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要求,不论哪门学科都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落实,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名生物学教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教学风格等方面进行变革,从而实现生物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8.
国家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特别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课程观以传承为育人之本,因而教学方式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处于被迫学习的地位,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被压抑。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任务性学习等方式,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新课程中的教育目标正在走向多元、综合和均衡。为此,新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了重新定位,每一门课程都提出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这些目标的整合使实施新课程对于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并促进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新课程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够自主学习,鼓励富有个性的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中首先提出了课程理念对原有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观念超越,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习目标的三个层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实验教学也是适应新课改要求提出的新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实验教学充分挖掘生物实验的教育功能,制定高中生物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载体,并进一步形成高中生物实验学习的总体目标,为生物实验教学指明方向。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2.
沈维珍 《新课程研究》2009,(10):89-89,92
新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新课程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是: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要开掘、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使他们能够实现有特色地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以新课程理念为前提。对探究式教学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步实现了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逐步深入,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创建一种以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的方式,成了迫切需要进行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问题为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态度、提升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发展"为基本目标的项目学习,运用了Moodle为我们探索新课标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理念是对课程的根本看法,是指导课程实践的方法论。传统课程以社会本位、知识本位为核心。新课程观强调以人为本、能力本位,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的转变将直接影响新课程纲要精神的落实,会产生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理念下有效学习评价指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学生有效学习的评价可从历时态和共时态两个角度构建指标,前者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整个学习历程,后者则侧重于从学习结果的角度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主要是考察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具体可分解为五方面的内容:知识与能力的获得,方法与策略的掌握,情意与态度的养成,社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个性化发展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出了明确的变革目标,对传统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是从1997年开始参与异步教学实验的,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态度和各种能力,我认真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和《异学教学论》,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物理课程标准>中阐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紧密结合"的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和态度进行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始终处于开放的情境之中,用类似于史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探索,以培养能力和态度的学习活动。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传授为方式。这种学习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信息时代要求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位。采用以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基本特征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形成自觉的、习惯性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具有历史研究所要求的立场观点、方式方法的属性。因此,我们围…  相似文献   

19.
学科教学从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本位的转变引发了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关注师生具体的即时的行为方式及表现。引发、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使得教学具有了管理学意义,教学指令是实施管理最为主要的因素,其内涵及运行机制、分类及设计目标、开发及运用、对教学设计的实践性重构等方面仍需要我们进行全面、深刻的梳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1 .教育目标的变化“新课程标准”中首先把情感、态度目标放在首位 ,其次是能力目标 ,再次是知识目标。“新课标”更加关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培养 ,情感态度是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基础 ,是使学生潜在能力转化为现实能力的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终身发展的手段 ,而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 ,保证学生现时发展的基础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 .教育内容的变化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