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探讨竞技运动的哲学内涵是体育哲学研究的重要范畴。长期以来,诸多以探讨“体育内涵”为主题的体育哲学研究,往往对体育所涵盖的竞技、休闲、锻炼、娱乐等领域不加区分,笼统地使用“体育”这一总概念进行统摄,使得研究成果缺乏具体而深刻的解释力。文章立足于尼采的身体哲学,结合其关于人性、权力意志、苦乐观、男性气概、审美与陶醉等的论述,聚焦于竞技运动这一主题,阐发了竞技运动的内涵及其教育学意义。认为:作为身体存在方式的竞技运动,彰显了权力意志的表达,是人性发展的内在需要;痛苦是权力意志的催化剂,同样也是运动竞技中的核心体验之一;男性气概是尼采倡导的身体德性,同时是竞技运动中的价值典范;身体之美是竞技运动中的美学核心,陶醉是竞技运动中的最高审美体验。尼采的身体哲学思想为我们深入探讨竞技运动的内涵这一体育哲学主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和空间。  相似文献   

2.
身体是人类存在的一个基点,也是体育教育的一个原点.自由而强健的身体引发了古希腊人对于体育教育的认识,从而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开启了人类身体教育的序幕.在理性主义的推动下,体育教育成了一种对身体的教化过程,而文明社会形成的对抗更使体育教育的竞技化成为一个常态.  相似文献   

3.
为个体的身心健康服务是体育运动的终极目标,个体主体性的丧失以及由此导致的个体在利益蛊惑下的身体冒险却成为竞技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挑战,最终将影响竞技体育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体育活动中的不同,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的不同,概括而言,就是中国古代体育是一种"心性思维",而西方体育则是"身体思维".用心思考的结果是我们传统体育运动中的规则往往是一种变通的、灵活的、甚至于是因人而异的"柔性"规则;重在体验,衡量事物的标准是经验的积累与领悟;以个人问题为取向,讲求天人感应,因此规则随人的改变而改变.而西方体育则在以"身体"为视角的量度下,强调同一与平等,体现出一种"钢性"规则;重在分剖解析,考察事物的标准是层层相加,深入分析;以观念为取向,理性至上,因此规则是恒常的、不变的、同一的,直至发展成今天全球通用的体育规则.  相似文献   

5.
足球,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身体竞技游戏。身体竞技游戏是人类以现实社会为对立参照系所进行的、富于生命活力的艺术化身体活动,足球运动根本的社会及商业价值也根植于此。作为游戏的足球运动,已经被我们过度地推向它的对立面———参照系化,遮蔽了游戏中的身体自由与艺术之美。那些被现实的物质追求与外在权利意志所控制意义的身体,无法对属己的身体进行自由地表达,也无法对队友与对手异己的身体作出恰当地回应。以一元化的垂直行政权力为核心、以资源效率为特点的举国体制,在足球这类身体游戏中面临"体制失灵"的困境。从"身体与游戏"视角,对我国足球运动员"技术性"的身体表达实践进行解构与反思,以期我国足球训练思想的改进、足球政策的设计乃至最终竞技实力的提升提供帮助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语境下,人类身体兼具文明与野蛮两个特征,并通过竞技体育运动表现出来。文明时代,身体的野蛮特征借助竞技体育某些运动方式开始强势回归,引起人们对竞技体育发展和人类身体走向的忧虑。拮取格斗文化领域中的一种奇观体育(UFC)试图探讨此问题。通过历史视角,发现身体的走向陷入了从野蛮的文明到文明的野蛮的历史怪圈;通过文化视角,探究身体的野蛮借助竞技体育这条渠道如何实现突围和回归;通过追问,寻求体育语境中人类未来的身体归路。通过思考,认为人类身体在竞技体育运动中必须远离过度暴力,从而维护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和实现人类身体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7.
关于竞技体育异化理论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竞技体育是人类自身创造并发展起来的。从游戏的创立,比赛的规则到竞技的对抗,竞技体育在其社会化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与人类的初衷相悖的异化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永恒的,然而被利欲所驱使,在竞技运动中利用科技成果作假舞弊及摧残人性的异化行为是违背科学的。竞技体育出现的异化现象,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身体叙事文本——权力话语视域下的女性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现代主义以语言学为转向,通过文本策略反叛传统西方哲学,使社会化的“文本身体”浮上水面,迎合了批判理论对父权制的反抗和对女性身体的关注.体育作为一种制度体系,在成为女性身体重要展示舞台的同时,也实践着微观的权力控制,并通过隐形的话语机制建构女性的社会化身体.通过文献查阅,以女性身体为议题,揭示了体育领域内女性身体和社会文化的同构,及生物学、消费主义等权力话语的策略机制,探讨和展望了女性在体育中找回主体意识、反抗霸权话语、规划美学身体救赎的困境与希望.  相似文献   

9.
竞技、异化、极限、潜能--关于竞技体育异化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是人类自身创造并发展起来的,从游戏的创立,比赛的规则到竞技的对抗,竞技体育在其社会化的进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与人类的初衷相悖的异化问题,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永恒的,然而被利欲所驱使,在竞技运动中利用科技成果制伪舞弊及摧残人性的“异化行为”,是违背科学的,竞技体育出现的异化现象,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推导,从词源、技术、身体和文化等角度对竞技进行探析,认为竞技的根本在于身体行为所表现出的“技”,有“技”方能“竞”。“技”非常丰富,表现多维。多维的“技”被“人化”促使肢体活动衍生为技艺精湛、目标明确的身体行为,身体行为在构建完整技术体系的身体控制、身体建设、身体知识过程中践行着竞技化。由肢体活动—身体行为、随意动作—精湛技艺、肌肉记忆—文化记忆、身体知识—文化知识、身体资本—文化资本等彼此交织、融合拧成强劲的竞技化传承链条,是有效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必然依托,具有较强的可能性、可行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1.
以人类身体在自然与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及它们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分析人们的身体观念、身体参与度和体育开展以及体育权确立之间的关联。人们对身体所持有的观念决定体育的活跃程度以及竞技体育的发展高度。人们对身体过多禁忌和过度开放都会限制体育的发展。身体禁忌权的收拢和开放权的行使让体育权利的属性也得以延展。对体育权利属性界定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身体权利属性界定的过程。总体而言,禁忌是身体权和体育权的自然属性,开放是身体权和体育权的社会属性,而无论禁忌还是开放都需要借助于法律规制手段,在此过程中,法律通过赋权的方式对身体权和体育权进行固化和确证,也使其具有了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大体育理论缺失实在性的理论基点,由此导致其理论架构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从而造成各结构要素关系混乱。基于身体既是肉身化的主体,也是灵化的肉体,还能够实现体育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的统一,提出以身体为基点,以身体不断生成的特性为依据,按照身体存在者、社会化、技术化的逻辑重新演绎大体育理论;最后阐述以身体为基点构建大体育论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商业中的“赢家通吃“现象同样在竞技体育中愈演愈烈。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同时成为阻碍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另一诱因。通过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认真分析这种现象对人、对社会、对经济体育本身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从竞技体育管理的角度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体制,以及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身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它也是体育教育的核心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前人身体研究的基础上对身体本身可能存在的教育价值及身体与体育教育价值实现的关联与逻辑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由身体本身以文化、艺术及美的形式所彰显出的生命力量、自由意志和人类情感欲望等因素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体育教育的实现应立足于对身体的教化,从身体出发,最终回归到身体中去.  相似文献   

15.
法律视角下的竞技体育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深化竞技体育社会化改革,以实现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竞技体育社会化必须与法制建设同行,以法制作为保障。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法制建设比较薄弱,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学术界对此研究相对较少,通过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构建我国竞技体育社会化的法制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献研究及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在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混用状况前提下,阐明竞技体育的内涵,提出理清“竞技体育”与“竞技运动”二概念的必要性,并得出以下结论:(1)对“体育”的理解应扩大并准确其内涵,“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层次概念;(2)竞技体育内涵身体性活动、运动属性与社会属性;(3)竞技运动是竞技体育所采用的身体性活动、运动;(4)sport(s)应根据情况分别对应于“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5)理清二概念有助于确立竞技体育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定位,在理论和实践中把握竞技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身体危机是体育领域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从表面看,身体危机是由不合理的体育实践方式所致,但透过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是体育异化使然.体育异化的原因是人在欲求身体运动价值时,颠倒了需要与欲望的关系,是人被欲望所奴役的结果.拯救身体危机和体育异化,必须将"人"从欲望中解救出来.在伦理意义上,欲望表达着人对身体的恶,是人在身体面前迷失了自己的道德本性.根据马克思"人是对象性存在物"的观点,体育只有将人性的"真善美"在身体上显现出来,才能拯救人于欲望之中,才能最终化解身体危机与自身异化.  相似文献   

18.
以人类学、宗教学相关理论对宗教文化中的身体进行发掘和考证。研究认为,宗教文化内含清晰的身体线索:宗教崇拜中的身体偶像经历了从自然灵魂崇拜阶段身体的缺位,向图腾灵物崇拜阶段的身体隐现,再到祖先崇拜阶段的身体显现的演进。宗教仪式曾经对体育活动占据全面的主导地位。体育的世俗化倾向和近代宗教对体育的适应性促进促成了附属于宗教仪式的竞技体育向独立竞技体育的迈进。宗教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现代体育有“类宗教”回归甚至发展成新的崇拜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身体理论视角出发,认为身体沦为工具才是竞技体育异化的动力之源.在分析了身体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身体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与终点,最后得出以健康为基础,以提高审美能力为桥梁,以增强智慧为最高境界的 "身心合一"的崭新的身体观是阻止竞技体育异化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就当前人们对身体运动、体育运动与竞技运动的模糊认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所提出的新的视角和方法, 对认识身体运动和界定体育运动与竞技运动, 对人们遵循体育与竞技规律行事, 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