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去年5月9日,暴雨狂泻的厦门市街区,马路上的一个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一个叫柳涛的摄影记者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用镜头拍下了一个骑车人摔倒的全过程。随后,他又在骑车人摔倒的水坑旁立了块警示牌。尽管如此,照片发表后,却遭到了公众舆论的指责,一时间成为舆论关注和争论的热点。一方认为:作为记者,柳涛只顾强调现场真实感却有悖社会道德和良心,明知下暴雨路面有坑却满怀信心地等着人栽跟头,其职业行为中透露着“不可饶恕的冷漠”,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谴责;而另一方则认为:柳涛只不过是忠实地报道了新闻事实,尽了自己的职…  相似文献   

2.
汪凯 《新闻实践》2005,(6):23-24
事件回放: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突袭厦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背着相机“搜街”,在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有人告诉他附近有一水坑,已经造成不少人摔倒,希望他能够报道此事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于是,柳涛拿着相机等候在那里,一个多小时以后,他终于拍摄到一个骑车人摔倒在水坑中的一组镜头(见右图)。  相似文献   

3.
王华 《今传媒》2008,(1):56-58
作为一门职业,新闻工作有一定特殊性与复杂性,它与繁多的公共事件和复杂的公众生活紧密相联.职业赋予了新闻工作者受尊重的光环、不失尊严和卓尔不群的感觉,但同时也给他们诸多苦恼和矛盾. 当河南电视台记者曹爱文在落水少女报道现场,趴在女孩子身上做人工呼吸,经过多次努力失败后,无奈地哭了的时候,她被誉为年度"最美丽的女记者";同样是面临悲剧事件,<东南快报>记者却在现场等待拍摄一组市民骑车栽倒在水坑中的场景,而没有预告行人躲避危险,被部分公众指责"良心何在".  相似文献   

4.
天口 《中国广播》2005,(6):21-23
今年5月10日,新华网上登出的一组图片新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叫好声、指责声此起彼伏。这是发生在厦门大雨中的一幕,记者忠实地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位复旦大学的MBA,本可以和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拿着丰厚的薪水,过着优雅的职业经理人生活,但他没有选择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而是选择了另一条崎岖之路“傲然独往”。  相似文献   

6.
一、事件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当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市区道路上的多处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各大报社,数家新闻网站都转载了新华社柳涛拍摄的这组发生在厦门的新闻照片。这组照片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尽管不大,但网上的评论却高达数千条,在传统媒体上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认为记者不就路上有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谴责“:照片拍得倒是精彩,可拍…  相似文献   

7.
生存无畏     
瑜儿 《湖北档案》2005,(5):32-32
我不知道那个憨厚敦实的年轻擦鞋匠是何时登陆长阳的,更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选择到长阳发展,我只知道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在长阳他绝对是第一个租赁门面擦鞋的人。  相似文献   

8.
刘丹 《新闻采编》2006,(1):18-19
柳涛“水坑摄影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评,也引起了新闻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事情的原委如下:2005年5月9日下午,福建省厦门市风雨交加,一个骑车人由于马路上的水坑而栽了跟头,摄影记者柳涛蹲点拍下了这个场景,随即在媒体上发布了相关照片,并被许多报纸和网站转载。此事  相似文献   

9.
关于骑车人雨中摔倒,陷入水坑的新闻照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总的说来是批评大于肯定,认为记者不就路上的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到谴责,进而联系到类似的新闻行为,认为都是不可取的。这些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一件引发争论的事件性质的评判,还要从理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看清事件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前不久,一组"水坑照片事件"引起新闻界乃至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日前,本刊高级编辑周凤桥(以下简称周)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日报>摄影部主任王文澜(以下简称王),就这一事件引发的诸多问题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名德国职业军人,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却是在遥远的异国他乡--中国. 从军阀混战到剿共、抗日,每个战场都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并因此得到蒋介石的青眼相加. 性格孤傲且特立独行的他,终于落魄到不招人待见,黯然踏上返乡之路.被后人揶揄成"德国的史迪威".  相似文献   

12.
倪南 《新闻世界》2007,(4):43-43
诸葛亮实现了个人事业的成功——这归根结底取决于诸葛亮近乎圆满的职业选择策划!诸葛亮的个人职业发展定位非常清晰。他自幼胸怀大志,始终以春秋战国时期两位著名的最高参谋管仲、乐毅为个人楷模,立誓要成为他所处时代杰出的“谋略大师”,为光复汉室贡献力量;同时,  相似文献   

13.
城市马路上的“坑洞”常常让不少骑车人栽跟头,这样的事情在每个城市都时有发生。2006年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东南快报》摄影记者柳涛冒着大雨,在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拍摄了一组一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水坑摔倒的照片,被各大网站转载,相关评论有上万条,有人夸他恪守了作为记者的职业道德,但也有人谴责他“没公德”,一场关于“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争论,几乎将柳涛淹没。  相似文献   

14.
澳门今昔     
澳门,地处广东珠江口西侧,和位于珠江口东侧的香港遥遥相对,是祖国华南沿海的又一颗璀璨明珠.今天的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凼(dang,小水坑之意)仔岛、路环岛三个部分,陆地总面积共有23.5平方公里,人口约50余万.  相似文献   

15.
一个新闻系快毕业的学生最近纠结于就业选择,两个选择摆在面前,一个是某集团的新媒体岗位,一个是某报社的采编记者岗位.他之前在那个集团实习过,有一定的情感依赖,但大家都建议他去采编记者岗位,他问我应该怎么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只需要十分之一秒的时间,一个小水滴的冲击力就能在水面上飞溅出一个漂亮的小水坑,如果身形足够小,水坑就能将人包裹起来——这就是设计师迈克尔.文德尔新作“飞溅”沙发椅的灵感源泉。“飞溅”沙发椅以雕塑黏土为内核精确建模,再覆以树胶和玻璃纤维等多重外壳材质,经过设计师巧手处理,留住了水滴飞溅时的定格生动形象。坐在其中,就如同一颗小水珠一般,被飞溅的水花所包围,让休憩变得更有乐趣。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05,(7):79-80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记协和中宣部新闻局6月13日在京召开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座谈会。座谈会结合近期社会关注的某报摄影记者蹲水坑拍摄骑车人摔倒的照片等几起典型案例,围绕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行为要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新闻记者在采访中要起示范作用等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8.
5岁那年,他决定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在那之后,几乎在每一次选择的转折点上,李开复都采取了主动。2009年9月,由著名的职业经理人到前途未知的创业者,他再次完成一次重要的转身。其与此前的若干次转身一脉相承的,就是对自己价值观和志趣的遵从  相似文献   

19.
简丹 《新闻三昧》2013,(3):73-75
今年,是张扬步入职场的第七个年头,在此期间,他曾先后在两家大型企业集团工作过,由于工作能力较突出,前5年内他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职位不断得到提升,从人力资源部小职员升到主管,然后再升到部门经理,30岁时升到高级经理.然而,近两年他一直在人力资源部高级经理的位子上没有挪过窝,当然薪水也在原地踏步. 如今,张扬感到自己已经遇到了职业瓶颈.今年32岁的他,已经身为人父,养育子女和照顾老人的生活压力扑面而来.职位上升空间有限,工资近年不涨,使得他感到家庭负担在不断加重.新年伊始,部门的高层主管领导换了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让他的工作状态不断下降,不知如何走下去.  相似文献   

20.
林白水的职业认同感 报界先驱林白水(1874年~ 1926年),教过书、办过学、从过政,但就其一生来看,主要的职业生涯还是办报.只是他对自己新闻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认同感是有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林白水把教育当做是救国的第一要义,为了宣传救国,他除在省外兴办新式教育外,还不忘回家乡福建办学.1903年,林白水应蔡元培之约来到上海,与他一起创办《俄事警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