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谈起新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前进,人们常常会连带提及“东亚病夫”一词。在旧中国,“东亚病夫”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污辱性称呼,它包含着贫穷、疾病、落后等许多意义。但是,最早在谈论中国局势时使用“病夫”一词的却是一个中国人,他就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改良思想家严复。1895年3月,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的《原强》一文中,第一次把中国比作“病夫”。他说:“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今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  相似文献   

2.
在旧中国,“东亚病夫”是外国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污辱性称呼,它包含着贫穷、疾病、落后等许多意义。 但是,最早在谈论中国局势时使用“病夫”一词的却是一个中国人,他就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改良思想家严复。1895年3月,严复在天津《直报》发表的《原强》一文中,第一次把中国比作“病夫”。他说:“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今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助  相似文献   

3.
五、力的发现与力的风尚在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尚武思潮和大批知识分子对力的崇尚,均与严复的启蒙运动分不开。严复的功劳很大程度上归于《天演论》及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思想的介绍。中国人几千年绝少有近代史那股尚武精神。在近代,中国人真正意识到了强体之必要,意识到了竞争之重要。在严复的鼓动下,一大批优秀知识分子个个激扬文字,诉诸“武”“力”。梁启超在《论尚武》中说:“中国以文  相似文献   

4.
程宝泓 《收藏界》2014,(8):122-123
只要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没有完成,鲁迅的价值是永存的。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非常深入的,他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仅《资治通鉴》而言,鲁迅就读出了传统文化有“吃人”的本质,仅仅这一个命题,我们认为鲁迅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人。如果每一个受过基本教育的知识分子都能领悟到鲁迅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现代体育文化李翅鹏(杭州大学)传统体育文化的误区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现代体育文化的核心是:“平等参与”,“更快、更高、更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在他光辉的一生中,从实践到理论诸方面,给我们留下一份极其珍贵的体育遗产,为我辈弘扬体...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邮票史上,人物题材除了导师、领袖之外,30间有5套11种问世的,仅仅鲁迅先生一人。元帅、大将,甚至某些开国元勋、古代的圣人贤士也“望票莫及”;这一殊荣之所以只落在鲁迅先生头上,除了他是一个伟大的启蒙家、文学家之外,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赞誉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绝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武术、气功之间有过什么关系?这实在是中国近代体育史上有关“体育文化”的一段极重要史实。 一、鲁迅作“杂感”反对“保存国粹” 鲁迅(1881-1936年),作为近代最有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虽届“文人”范畴,却和中国最传统的体育——武术、气功有  相似文献   

8.
余岢 《上海集邮》2007,(4):30-31
在我国邮票史上,人物题材除了导师、领袖之外,30年间有5套11种问世的,仅仅鲁迅先生一人。元帅、大将,甚至某些开国元勋,古代的圣人贤士也“望尘莫及”;这一殊荣之所以只落在鲁迅先生头上。除了他是一个伟大的启蒙家、学家之外,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赞誉他“是中国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绝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等有关。[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试论陶行知"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1891-1946年),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师范教育、乡村教育,通过吸收外国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国情,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思想。他的这些理论思想不仅为创建新民主主义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而且对于我们今天体育教育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一、陶行知“健康第一”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一百多年以前,中国正处在内外危机之时,有识之士严复、陈独秀、蔡元培、毛泽东、恽代英等考证了世界先进国家的学校体育,无不以体育作为培…  相似文献   

10.
此前.除了毛泽东和鲁迅,英国没人知道中国还有什么李铁。初登英格兰国土,李铁穿上了从未穿过的黑衫,因为黑衫胸前印有“雷锋”两个大字,后背竖文“向雷锋同志学习、向雷锋同志致敬”,他要让英国人知道雷锋.他要在英超赛场上用雷锋精神激励进取,释放无限奉献的东方敬业美德,尽管先迎接他的是头顶一片听不懂的咦呀鸟声。  相似文献   

11.
"养气"不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手段,而且是从哲学的角度喻意其与生命来源的联系。先秦老庄"养气"说理论奠定了我国古代"养气"说理论的雏形,两汉时期桓谭、王充等人进一步确立以自然论生命意识范畴的"养气"说理论;汉代刘勰认为养气的实质是"清和其心,调畅其气",是古代"养气"说理论体系中极富代表性的学说,对后世影响较大。古代思想家们对"养气"说理论的探究,对"养气"说理论的最终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城文化”“三统一”模式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城文化”的形成条件一一列举分析,探讨其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得出结论与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体育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社会文化中引起的效果与反应,一方面表现为对社会文化的进步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减少现代体育传播的负面影响不仅要靠体育传播者、观众,也要靠政策、法规和技术的保障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等。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是历史上一个思想比较复杂的人物。肯定者有之,否定者亦有之。文章把二十世纪初鲁迅与胡适的批评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从“哭庙案”事件、晚明的“清议运动”和金圣叹的思想等历史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认定金圣叹“并非反抗的叛徒”,也非“清议运动的代表”,他只是一个有“名士”气的才子而已。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育规律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提出安徽省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为"全运争金,奥运争光",简称"双争战略",以及全面实施"双争战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意"审美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的“形”美、“意”美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形”美是“意”美的物质基础,“意”美通过“形”体现内在意象,两者和谐统一。“意”美是竞技武术套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核心。含有攻防含义的“意”是一切“形”美的生命源泉;“形”的姿势美、节奏美、结构美创新是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的美键,是多角度反映“意”美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7.
荀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哲学家。他集儒家学派之大成,采纳诸子百家之专长独树一帜。他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派的"礼治",形成了荀子"隆礼"思想,其影响极为深远。文章通过对荀子"隆礼"思想的研究,认识了其基本理论,以这些基本理论为指导思想,运用到武术的礼节中,目的是寻找武术礼节的理论基础,为武术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图去解决存在于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如下4个根本性问题:(1)建立“体育哲学”学科的虚幻。哲学的“元性质”表现为它要关注各种学科,而哲学的能力表现为能够在“元性质”的水平上制造和解决问题。(2)虚假的“百家争鸣”学术氛围。福柯的“权力理论”表明,任何时代的社会知识和话语都具有“权力背景”,今天的中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领域所具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在表面上看来至少不逊色于先秦时期的那种“百家争鸣”的情境,但却缺少了“百花齐放”的效果。(3)构建“大体育观”的梦幻。一种文化现象只要存在,它就有着摩尔式的“因其本身的缘故而值得存在的”理由。体育由于被赋予了“全能教育”的功能而变成了一种缺少捕捞能力的“大鱼网”。(4)信守“科学主义”的误区。作为一种针对人的身体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体系,体育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人文性的,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科学只需要日常性思维,人文学才要求创造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三艺通备"理念下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教学中"三艺通备"教学理念的产生背景、含义进行说明,结合体育学院办学思想和专业定位,确定"三艺"(武艺、医艺、书艺)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三艺通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三艺通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和凸显了武术专业"一专多能"、"尚武崇文"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20.
在运动训练实践中,要贯彻和执行好“弱者优先”原则,首先要正确判定动作模式的“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为此,以原地纵跳动作为实例,阐述了判定“关健环节”与“薄弱环节”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