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其产生的影响深刻而又广泛.中美两国的大学排行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归根结底也是中美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冲突的反映.从比较中美两国文化特点入手,阐述各自大学排行指标体系在价值取向、分类标准和指标设置等方面的差别,深入分析其中的文化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引领社会文化和社会批判是大学在新时期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学要承担起这些责任,必须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式来实现。鉴于自身的特质和功能,大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有限的,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大学所承担的责任各异,履行责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3.
日益高涨的社会需求与动态变化的高等教育环境使现代大学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制衡,迫切需要完善大学社会责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原则。什么是大学社会责任,大学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大学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是三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要以"使命确立-责任共担-机制保障-文化创新"为行动框架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再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学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现代大学有效履行社会责任必须注意:不管自己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多么重要,所能履行的社会责任始终是有限的;现代高等教育系统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多层次的,其中每所大学应当履行的社会责任只能由其自身发展定位所决定;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履行途径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固定的。正确认识和履行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是现代大学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的内在张力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文化组织,大学的文化职能体现在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通过梳理大学与社会的发展历史认为,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长期存在并形成历史的张力,影响着两者关系的未来走向。大学精神未来发展应以大学承担的社会责任和自身的文化追求作为逻辑基础,深入挖掘大学精神传统意蕴并履行引导时代文化发展责任。正确理解大学精神与社会文化关系的前提是大学知识精英的学术自治,这需要多种因素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中美两国的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对于大学就业创业教育的影响大学是传承和创新知识的社会组织,大学存在的状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体现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与社会文化形态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在对5所美国大学的考察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中美大学在支持学生创业就业方面的不同,这反映了中美大学发展阶段、体制机制和文化观念的不同。美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完善的市场经济,秉持个人中心主义的价值理  相似文献   

7.
要论大学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使命是人们对大学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认定和要求,其中蕴涵着大学的自我定位、价值诉求、发展愿景和社会期许.伴随着人的自我觉醒和文化启蒙,现代大学及其使命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当代大学引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两大使命.当代大学要更好地履行大学使命,应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探索教学、科研和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大学官方网页首页中的图像进行分析,研究中美两国大学的文化。运用符号学的研究方法提炼出大学网页图像在学术研究、教学、学生学习、校园艺术、校园体育、社会社区服务、行政等方面的诸多活动,在详细描述分析的基础上,统计出图像的主题内容。本文认为,就大学官方网页所进行的图像符号学研究而言,美国大学具有较优越的物质条件,是学者研究、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中国大学则几乎只是由校园建筑组合成的学术和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大学自治与责任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对中美两国大学和政府在自治和责任问题上的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学的成长轨迹,了解大学的自治和责任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转换的,从而进一步认清大学和政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捐赠与大学发展——中美大学社会捐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社会捐赠是个人、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大学谋求社会捐赠是大学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对比中美两国大学社会捐赠状况,我国大学社会捐赠相对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独立的非政府公益机构尚未形成,激励性制度体系不完善,以及社会文化环境方面存在制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一定要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所培养的学生理应具有中华文化气质和文化底蕴。利用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学沃土中蕴藏着的丰厚资源,采用学游结合、寓学于游的教育方式,积极而有效地开展中华文化本根教育,以利于大学生人格完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件富有远见并带有根本意义的大事。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儒家文化寻根之旅"为案例,对大学生游学活动进行总结和审视,以期对完善当今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大学发展史表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都是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的。我国大学向来缺乏自治传统,忽视文化传承,背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唤醒大学文化自觉并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文化,成为中国大学科学发展和实现卓越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的文化自觉包括坚守自己的文化特质和用先进的大学文化引领社会文化,成为社会良心以促进社会进步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弘扬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自觉地将文化建设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大学不仅要把大学生群体培养成为支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而且应肩负起向世界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弘扬中华文化应大力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要花大力气建设和谐、文化的校园。  相似文献   

14.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along with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in China, dramatic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where Chinese universities have been experiencing a variety of systematic reforms.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also facing some new issues yet they have largely neglected the task of establishing their own internal values and taking up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形象"塑造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中,当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现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时代诉求。因此,作为出版系统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一支重要的文化力量,高校社科学报参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时代的必然性。高校社科学报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现已取得了突出成绩,但还需为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当代文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大学发展融入中国梦的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大学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场域,大学必须自觉融会到民族复兴的宏伟大业之中,切实提升自己的社会担当意识与服务社会的能力;大学必须以培育年轻人的梦想为己任,大学作为年轻人筑梦的场域,所展现出来的应该是年轻人朝气蓬勃、襟怀开阔的生命气象;大学必须拥有自主发展与自我超越的梦想,主要表现为大学核心价值、实践形态与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的完善,由此而让越来越多的大学体现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分工中,大学承担着独特的文化责任,通过学术延续和发展人类的文化与智慧,不懈地为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提供思想价值资源和理想图景,是现代大学的理想与使命所在。服务于中国文化大繁荣与大发展的中国大学,应当在诠释当代中国实践、培育当代中国的文化精英、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引领中国的文化创新等方面承担起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中国大学需要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术传统、建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治校理念、强化大学的文化育人能力等方面加强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8个国家48所大学的使命分析,现代大学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质量、适切性,探索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于社会,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大学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带来影响深远的社会价值,也不断面临各种制衡和挑战,需要大学清醒地认识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职能,真正以自己的使命感和追求卓越的意识履行大学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不管是公立研究型大学,还是私立研究型大学,它们都各有特色,其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其中,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成功对中国的研究型大学建设似乎更有借鉴意义。因为,作为公立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办学目标和社会责任与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中的大学存在许多相似性。然而,它能够在1938--1958年短短的20年中,获得12个物理和化学诺贝尔奖,一举成为世界瞩目的研究型大学,其奥秘值得探讨。本文仅从大学管理机制的角度探讨该大学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