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生态体育城市"进行了引入与探讨,认为生态体育城市是生态体育、生态城市和体育城市三个上位概念的聚合.生态体育城市的建设契合了当前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健康中国"的基本国策,有利于促进体育生态本源的回归,对城市的发展和市民幸福感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建立了融"生态体育资源"、"资源单位"、"体育治理"、"结果评价"、"制度建设"、"用户享用"于一体的基本分析模型.并指出主体的生态体育意识薄弱、体育内部生态的发展失衡、城市生态体育资源的不足等是制约生态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提出了自然资源驱动、城市交通驱动、传统文化驱动、体育科技驱动的生态体育建设模式.并提出了"公众生态体育意识的培养"、"生态体育资源的整体规划"、"体育生态城市建设的制度建立与完善"、"畅通市民体育需求通道,搭建市民参与机制"等生态体育城市建设推进路径.  相似文献   

2.
城市形象的塑造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解决城市发展的趋同化问题,使城市实施差异化战略成为可能.城市形象塑造应立足于"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依据生态城市的形象要求和形象评价标准,分析城市形象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从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等方面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人口将迅速增加,城市工业化不断提高,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复杂尖锐,从而使解决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到了世界各国的议事日程。城市作为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笔者就贵州省贵阳市如何有效地解决因资金不足而制约城市生态绿化建设的矛盾,探索一条生态补偿的可行之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实质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城市建设遵循"三步走"策略,中心城区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其建设处于第一、二阶段的过渡阶段时,往往存在两大问题:其一,城市建设是第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执行结果不尽合理;其二,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建设。为此,可采取科学规划、转变政府经营城市理念、控制城市发展的规模等策略确保生态城市的建成。  相似文献   

5.
六盘水当前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及城市形象上得到了提高,但仍存在着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产业模式单一、城市人文精神缺乏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六盘水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森林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森林城市建设还存在诸如地州创建森林城市较少,尚未形成体系,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区域特色,建设中忽视本土物种等问题.对此,应紧紧抓住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有利契机,深入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制定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高原森林城市群建设规划,优化建设实践和管理监督机制,强化科研和创新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认知与参与度,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最终形成各地州中心城市、县、乡镇全覆盖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具有云南特色的森林城市群的良好发展局面,以此推动整个云南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美丽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美丽城市”的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美丽城市更新建设的保证者,而美丽城市的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两者互动发展、共同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蓬勃开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推动与滋养,生态文明建设是休闲体育发展的至高境界,为城市休闲体育发展提供了外在环境和内部动力。城市休闲体育通过亲近自然、绿色消费、健身怡情、协调“三生”等实际行动,起到了推动人居环境改善、拉动低碳经济增长、实现生命价值延展和促进城市休闲功能提升的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践行手段。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构建思政教育"生态课堂"来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实践总结出"生态课堂"的特点,分析其内涵及意义。进一步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将"生态课堂"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其稳定性及平衡性等规律。逐一分析各个生态因子及限制特性,生态因子之间的关联性,将"生态课堂"的各个生态因子转化为设计变量,寻求各个设计变量的最优值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从而使思政教育"生态课堂"效果最好,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系统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在建设生态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应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和继承人文景观,塑造多样化的自然生态环境以造就城市景观生态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厦门市作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典型代表,通过对其近40年城镇化与生态城市建设的历史自然过程回顾分析,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对厦门生态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区划、建成区扩张和自然资源限制是影响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因素。按照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将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物质资源约束阶段,90年代至21世纪初环境污染与生态修复阶段,21世纪初至今城市空间格局优化与管理阶段。最后,将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经验总结为3方面:1)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整合领导;2)依托自然环境禀赋,城市建设与生态建设并行;3)顶层设计城市发展路径,多规合一。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引发了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发展和自然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基于生态德育归属于高校德育活动的范围,本文在“天人合一”思想下重新审视高校生态德育现状,分析高校加强生态德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阐述生态德育的含义、传统道德教育的缺陷及生态德育的优越性,得出了高校生态德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体育是在全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背景下酿生的一种"体育文化演进新思维","生态体育教学改革"是这一前沿认识的代表性教育理念。新的课程体系应该注重向受教育者传授快乐体育、休闲体育、静心体育、音乐体育、审美体育和有氧体育等健康体育理念,应该注重研究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育方式之间、体育教育制度和体育教育课程之间、体育教育投入和体育教育产出之间、体育教育精神和体育教育设施之间、体育教育生理和体育教育心理之间、国内体育规制和国外体育规制之间、体育自然环境和体育社会环境之间所形成的共生共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文明观指导下,我们发展社会经济,进行城市建设,不能再走传统工业化道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全社会建设生态城市的背景下,沛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又有新的内涵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城镇数量大幅增长,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快速增长的资源能源消费以及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成为中国城市扩张资源环境响应的主要特征和突出问题。从强化城市资源环境的综合治理、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与城镇功能生态化、完善城市资源环境优化的政策制度保障等角度提出中国城市扩张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玉溪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生态问题"已成为限制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只有"生态城"模式才是玉溪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只有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玉溪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有机统一整体,这就形成了英语课堂生态,它是一种人为构建的生态。目前英语课堂生态管理存在普遍性的问题:课堂生态主体之间缺乏教学对话和互动,课堂生态主体之间人际关系隔膜,课堂教学管理的低效性等。针对课堂生态管理中存在的普遍性生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教学话语转化策略,人际沟通策略,课堂教学事件管理权回归策略等。从生态学角度予以分析、研究,使课堂生态平衡、稳定,课堂生态各要素和谐统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入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部分以所在城市苏州为例.  相似文献   

18.
行政生态存在的重大理论缺失使其难以有效指导公共行政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属于代际公平的范畴,从代际公平的本义切入,寻求政府管理与代际公平的契合,就是要推行生态行政。生态行政是对行政生态的修正和政府处理资源环境问题及维持社会代际公平的必然选择。推行生态行政需要从斧正行政目标、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平衡政府权能、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约束政府生态管理行为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环太湖旅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的生态位决定了它是环太湖城市的生命源。发展生态旅游业,从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来看,都是环太湖城市产业发展的有利选择。发展环太湖生态旅游,优势在于环太湖城市生态位好,劣势则是太湖水污染严重。为此,环太湖地区应更新观念,制定和落实保护太湖良好生态位的政策,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建立环太湖生态旅游协调会,从而使环太湖生态旅游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建成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城市.因此,探讨其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对加快其生态城市的建设步伐显得很有必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