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鉴于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的认识,本文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吸收能力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动态能力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还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并购成为企业快速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但对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尚未达成一致认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和Tobit经济计量模型,对国内医药上市公司2015—2017年的并购创新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吸收能力对并购后创新绩效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在技术并购和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动态能力正向调节技术并购与创新绩效、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企业在通过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时,需要注重吸收能力的提高和动态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相比于自主研发,技术并购成本低、时效性快的特点使其成为企业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技术并购的热潮中,但技术并购所带来的创新绩效却往往不尽人意。文中选取我国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2012—2014年技术并购案例为研究对象,使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比分析主并企业在加强型技术并购、互补型技术并购以及非相关技术并购中,并购前一年、并购时、并购后一年及并购后2年创新绩效的变化。然后将主并企业知识基础按照深度及宽度2个维度进行划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进一步探索知识基础维度在加强型、互补性以及非相关这3种技术并购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强型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影响呈倒U型,互补型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相关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主并企业的知识基础深度在技术并购中对创新绩效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基础宽度只有在非相关技术并购中对创新绩效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雷辉  赵海龙  任利琴 《软科学》2011,25(9):105-110
以2002~2008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集为研究总样本,通过构造面板数据中的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探究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结论是: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有显著的影响,发生并购后会使劳动力需求显著地减少;在并购前提下,职工薪酬对公司劳动力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总销售收入对公司劳动力需求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并购创新绩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峥  聂思 《科研管理》2016,37(4):36-43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并购成为企业获取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构建负二项回归经济计量模型,对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13年的并购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技术并购能促进并购企业创新绩效,非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目标企业知识基础绝对规模对并购创新绩效产生倒U型的影响,并购企业知识基础绝对规模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相比类似性技术和不相关性技术,互补性技术并购能够显著促进并购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6.
并购不仅为股东带来财富效应,还使企业产品市场获得延伸,并为新产品开发获取创新技术与资源,最终导致产品差异化,而差异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本文以2010—2015年信息技术企业的并购事件为实验样本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与实验组特征相同的控制组,基于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双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创新驱动下信息技术企业的并购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对于电子信息制造业,并购提升了产品差异化水平;对于软件信息服务行业,并购降低了产品差异化水平;行业竞争和内部研发强度能够增强信息技术企业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投资者对信息技术企业并购决策的短期市场反应为负,主并公司的投资机会正向调节并购的股市绩效;不同特征的收购目标会带来不同的并购效应,并购双方技术互补性正向调节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和股市绩效,而目标公司成熟度负向调节并购的产品差异化效应,正向调节并购的股市绩效。  相似文献   

7.
以2009年~2013年我国A股发生的98起技术并购事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发生技术并购前,公司的研发投入及技术知识基础对并购绩效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技术并购后,公司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知识基础对并购绩效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企业发生技术并购后,公司的并购绩效逐年下降。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跨国公司并购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发现跨国公司并购对上市公司并购前一期至并购后一期的绩效产生了影响,并且统计意义上显著,表明并购次年相对于并购前一年而言业绩显著下降;并购当年相对于并购前一年业绩亦显著下降,但是,并购次年相对于并购当年业绩并没有显著变化。也就是跨国公司并购上市公司后持续性绩效有一定的改善但并不显著,个别公司并购后绩效不理想,甚至被迫转让股份,黯然退出。  相似文献   

9.
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现存知识并获取、吸收外部知识是公司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技术并购作为公司获取外部知识源的有效手段,日益受到公司青睐。通过对2001-2008年我国高技术上市公司为主并方的96起技术并购的实证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正,非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目标公司技术知识基础规模对并购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负;目标公司与并购公司技术知识基础的相对规模对并购后并购公司的创新绩效影响为负。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技术并购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A股上市公司2011~2013年间517起并购事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技术并购在发生当年对公司产出绩效有负向影响,通过与后续研发投入的协同效应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在国有企业中尤为显著;而非国有企业却未从并购中取得显著收益,但其国外技术引进的效率较高;并购公司的成立年限和股权集中度对最终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与技术基础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1.
周城雄  赵兰香  李美桂 《科学学研究》2016,33(10):1569-1575
本文以A股34个行业2436个上市公司为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描述统计等方法在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创新与并购之间相关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表明:(1)创新水平的提高对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参加并购的公司相对于未参加并购的公司而言,创新能力一般较弱,并且在并购前几年创新能力的提高速度明显低于未参加并购的公司。然而创新对公司并购并没有显著影响,即中国企业并购还没有以创新为动机。(3)参加并购公司,第三年创新能力增长的速度要高于未参加并购的公司,并且相较于创新能力强的公司而言,先前创新能力较弱的公司通过并购提高创新能力更为有效。长期来看,在我国并购促进企业的创新,增加了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3年至2017年中发生跨国并购的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跨国并购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就不同专利产出类型分别回归检验.结果 显示,技术密集型企业跨国并购对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促进作用最大的并不是发明专利.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密集型企业应创造条件通过跨国并购来提高创新绩效,应加强并购后的学习与吸收以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同时政府应继续对企业创新加以补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依据技术获取的目标差异性,将技术并购区分为互补型技术并购和替换型技术并购两种,通过对2005-2013年发生技术并购的98家中国上市公司的361起并购案例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引入技术差距分析两类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两类技术并购对主并方企业并购后的创新绩效均起到正向促进作用,且并购双方的技术差距在两类技术并购对创新绩效的促进方面存在明显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提出基于技术并购提升创新绩效的管理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高技术企业并购浪潮下,为有效提升并购效率,提高企业并购收益,引入进化博弈理论,对高技术企业的并购定价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技术企业的并购中,主并企业的吸收能力将有效提升其平均期望收益;并购双方向接受策略进化受并购双方谈判破裂发生概率、报价以及目标公司对自身的估值影响;通过进化博弈推导出主并企业报价策略,当主并企业不断学习了解目标公司信息并根据报价策略进行报价时,并购效率和收益将能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宛秋  张永安  刘煜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712-1719
技术并购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是实现技术跨越、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手段。但目前人们对技术并购的绩效表现并不明确,本文对我国目前技术并购对企业绩效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文章以2000年到2005年上市公司的并购公告为基础,以其在公开信息披露中称获取某种技术为其并购的意图或意图之一为标准,并进行管理因素"噪音"和再并购因素"噪音"控制,最后选取由41个公司的并购事件组成的一个样本。采用ROA相对值和ROE相对值作为评价基础,对该值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并购后第一年和并购后第二年的变化进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技术并购并没有给主并企业的绩效带来普遍贡献。再结合频数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发现尽管技术并购的成功率不高,但获得成功的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并购创造很高的效益。所以,提高技术并购的收益与效率是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国创业板信息技术业的7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地域分布现状、专利申请状况、发明专利授权状况、国际专利申请行为以及技术演进进行分析。研究显示,信息技术业正处于发展期,上市公司集中于北京、广东、上海以及江浙一带地区,专利申请数量逐年提高且申请类型以发明专利为主,专利授权率逐步提高,国际专利申请行为与企业国际化战略密切相关,技术演进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展开理论研究,认为海外研发中心的设立,是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中追赶发达国家企业的重要方式,并对于母公司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选取汽车行业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证明:海外研发中心能够更好地将获取的国际资源转化为专利数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但对专利质量为代表的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国有控股企业因国内政策支持反而会受到东道国的某些限制,从而抑制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当企业自身能力较弱,无法独立建立海外研发中心时,企业可以采用并购海外技术先进型企业并在并购企业所在地建立研发中心的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我国汽车制造业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1-2014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并购数据,利用PSM方法研究了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来看,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国家的跨国并购显著提升了其研发水平;相比较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资本要素和研发创新技术具有较强的敏感性,跨国并购对其研发创新的影响更明显;相比较于东部地区,由于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且多以要素密集型为主,跨国并购对中西部地区跨国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较弱。此外,在考虑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地区)的地理分布和创新能力因素时发现,跨国并购对母公司研发创新的提升效用随着目标企业所在国家创新能力的减弱而下降。最后,本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裴瑱彭飞  杨国豪 《科研管理》2021,42(12):185-194
   种植历史影响了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不同影响了群体信任进而影响协作创新。文章基于 “南稻北麦”理论解释文化差异,使用 2007—2014年间16 795个中国上市公司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文化差异对企业协作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水稻文化形成的群体信任对企业创新有很大帮助,但是相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这种正面效应更主要体现在外形设计专利上,尤其是对长期的累积有效专利和民营上市公司的创新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小麦文化形成的一般性信任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实用新型专利更有促进作用,并且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有更强的累积效应;各省份政府R&D资助对于发明专利的贡献要依次高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对于国有企业创新的贡献要高于民营企业。各种检验均表明本文结论具有稳健性。因此,政府应不断加强文化建设,积极传承文化,鼓励协作创新,重视文化因素在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坚持加大对创新、对R&D的投入,完善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在关系国家创新能力的发明创造方面,还需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合力重点支持大型国有企业,增强国企及其经营者的危机感和使命感,激发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