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顺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需求,微信公众平台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微信平台,政府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在线交流,及时准确地了解民意,实现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尤其是在媒体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微信平台要想凸显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理念,真正实现微信平台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本文主要是在阐释政务微信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政务微信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以“三微一端”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媒体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并以其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传播成本低等特点而被政府机构广泛用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社交媒体平台作为即时通讯与综合服务平台,是联结政府机构与人民群众的“民心桥”,并日益成为开展政务信息公开和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阵地.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政务微信总量已逾十万,阅读量突破“十万”已成常态,政务微信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不仅是政务微信,政务微博更是如此.政务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政府机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拓展和延伸,其所生成的文件理应作为档案予以归档并进行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3.
在政务微信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智慧型城市,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以"上海发布"政务微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用户对该平台电子化公共服务的使用频率及满意度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对政务微信电子化公共服务的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趋于扁平化,政务新媒体作为连接政府和公众最短路径的公共信息传播平台,其建设与应用正在逐步完善.政务新媒体建设应兼顾公共服务、舆论监督、信息传播、社交传播的功能,坚持政府话语、社会机构话语与个体话语相融合的主体融合方式及柔性话语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5.
吕欣 《传媒》2014,(24)
正含有"朋友圈""公众号""群聊"等社交功能的微信正在成为中国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平台之一。一时间,"刷微信"迅速侵占了睡前、交通、午休、等餐、如厕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介碎片化"黄金时间"。在聚会、会议、节展等社交场合中,彼此扫微信二维码、加微信账号甚至替代了交换名片等社交行为,成为大受众人追捧的社交时尚。于是乎,使具有强连接社交属性的微信朋友圈生态体系正在一种近乎无限膨胀的趋势中,不断地突破其赖以成功的熟人私密社交体系。一时间,人们在使用微信时日益对那些越来越多的陌生"好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互联时代,根植于社交功能的微信成为最方便快捷的媒介,得到党政机关和其它职能部门的重视。我国政务微信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内涵建设初见成效,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差异大。政务微信在社会信息传播、服务、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政务微信发展现状的分析,探索政务微信传播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移动互联和微时代的到来,社会公众的信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继政务APP、政府微博之后,政务微信逐步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采用的电子化公共服务平台,借助政府微信电子平台进行公共社会管理和服务,不仅能够提升社会组织、党政机关、社会公众等角色的信息沟通效果,也能够实现政府公共管理的科学化和亲民化。2016年,中国政务微信公众号已经超过10万,政务新媒体实现了快速发展,"两微一端"成为政务领域的新常态,政务微信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创新工具,在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利用政务微信电子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吴幼祥  李慧娟 《传媒》2018,(4):48-50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及新闻APP这些新媒体平台组成新的"微舆论场",在社会"安全阀"这个角色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网络社会中,政治力量、媒介技术与民间社会力量三方在不断的博弈,为舆论与社会情绪寻找最佳的减压机制与疏导平台,其中,政治力量的主导地位毋庸置疑,更承担着社会舆论引导者与平衡者的核心角色.经历了初创探索期和遍地开花期,目前各级政府的政务新媒体进入平稳发展期,并突破了"两微一端"原有格局,政务APP与微博、微信的数据联动成为发展新态势.截至2017年3月,全国范围内的政务微信已超14万个.与政务头条号、微信城市服务、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平台上的优质政府账号渠道互通、相辅相成,打造为公众服务的多级联动一站式智慧城市平台.  相似文献   

9.
程婧 《传媒》2023,(18):45-47
在信息时代,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应用日益发展。公安机关在加强社会管理、改善公共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人民群众中担负着重要职责。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公安政务新媒体完成了包括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多种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取得了警务工作创新发展、构建良好警察形象、推进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成效。通过对公安政务新媒体的微博、微信、视频号传播实践发展现状和功能作用的分析,以期为公安政务新媒体的创新发展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信的使用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微信已经成为时下最受大家欢迎的社交软件,并且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方式,正在影响受众的社交习惯.本文引用实际案例:微信表情包、微信分组、微营销等来分析不同理论在不同层面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两个角度研究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受众如何使用大众媒介和大众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1.
纸媒试水微信的转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本地化"、"移动"等几个关键词,让微信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它构筑的手机社交网络能完成通讯、社交、获取新闻等多种功能,用户被牢牢"粘"在微信上.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的电商、纸媒都想方设法在微信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微信5.0即将推出,对公共帐号模式进行调整,传统媒体及企业帐号、自媒体都异常关注.本文仅探讨纸媒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现状,并试图厘清以内容生产为优势的纸媒,在微信上是否依然有拓展前景和机会.  相似文献   

12.
微信自腾讯推出,发展势头迅猛,其开发的公众平台、朋友圈信息推送、多人群聊和移动定位等相关功能广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以通讯、社交、营销三大功能为一体,立即成为继微博之后个体和企业追捧的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其中,以原创内容为主的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独树一帜,信息传播包含文化、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通过它们的发展状况,并结合相关案例,解析其运营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林玲 《新闻通讯》2014,(5):32-33
作为如今国内最流行的两大社交应用,微博和微信之间的“斗争”似乎从微信崛起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微博将被微信取代”一度成为业界、学界争论的焦点。本文以马航事件为例,从属性定位、传播模式、受众需求等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微博和微信的差异,认为二者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交平台,微信的社交功能、情感交流功能强于微博,但在信息获取和观点表达方面,微博具有微信无法比拟的优势。微博不会被微信取代,二者将在互补中共存。  相似文献   

14.
微信以双向性和互动性的显著特点倍受用户的青睐,并成为微媒体中最热门的社交工具,同时也成为图书馆拓展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的重要手段。图书馆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分析用户需求、合理选择微信公众号、撰写微信公众平台推介等,同时还应结合图书馆自身运作情况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功能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术期刊是一所大学的名片,办好学术期刊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学术期刊建设要适应供给侧改革,发挥好传播科研成果的平台作用,为科研创新提供保障.近两年微信的发展迅速,并在短时间内成为集通信、社交平台与营销平台于一体的移动产品.随着微信产品开发的不断升级,微信公众号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微信支付、微信扫一扫等功能的上线,更是为公众号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更多可能.对于高校学术期刊而言,在数字化的大潮中,应该对微信公众号给予更多重视,为高校学术期刊拓展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提高高校学术期刊的社会影响力,凸显其学术与科普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李燕群 《青年记者》2017,(24):39-40
微信的产生和广泛使用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互联网技术实现了“地球村”“信息高速公路”的伟大构想,使当今社会成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又大大简化了人们接触信息的路径,微信便在这个节点上萌芽,一经推出,便得到了众多人的追捧.截至2016年9月,微信用户达7.68亿.①由于微信朋友圈的社交媒体功能,使微信用户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这些年轻用户的信息需求显然更旺盛.为满足用户扩展视野等各方面需求,微信公众平台也在不断壮大,据微信官方消息,微信公众号数量在2016年2月就已超过1000万.②其中,不仅包括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台的迁移,还有政府机关、企业和自媒体人的入驻.  相似文献   

17.
松姗 《北京档案》2016,(11):29-30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政务微博与政务微信成为档案部门提供信息服务的两大平台.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二者在功能特点、信息扩散与效果、服务对象与定位方面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认识"双微"平台作用做好功能定位、矩阵式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升级,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其中,微信平台的兴起与发展比较引人注目,而微信公众号又凭借微信平台的熟人社交优势,以其传播速度快、信息到达率高、服务定位精准、用户交互性强等特点,迅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媒介之一。在此趋势下,成都市档案馆于2016年12月4日正式开通"成都档案"官方微信公众号。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我国微信用户数量不断增加,有关党政机构也及时开设政务微信,发布政务信息,服务民众。政务微信产生发展至今,也伴随着一些问题和局限。本文以"武汉发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政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建议从加大对政务微信的宣传力度、提高政务微信的回应性、丰富政务微信推送内容的感情色彩三方面着手,来提高政务微信的政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朱琳 《传媒》2016,(11):80-82
“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的移动网络与社交媒体重构了信息的传播格局,政务新媒体也因此闪亮登场了。2015年,河南省政务新媒体在规模数量及影响力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河南省政务微信由井喷式激增进入到务实发展阶段,如何更高效地回应公众的诉求,实质性地提高政府的整体公共服务水平成为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