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缪卓群 《冰雪运动》2013,(2):62-65,73
申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对于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哈尔滨申办冬奥会应该放长眼光,深谋远虑。借助SWOT态势分析法,论述了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基于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地域、环境、社会、文化等的SWOT分析,从树立哈尔滨"冰雪之都"的城市知名度,促进冰雪运动大众化,提高宣传运作水平等多方面提出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宣传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沟通的桥梁.保障语言服务是国际赛事筹办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为启示,从社会语言环境、高校志愿者培养、专业团队建设、培训机构和公共标识语5个方面分析了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整体语言环境,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旨在为相关部门改善北京的语言环境提供参考,并展望冬奥会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申办冬奥会是中国哈尔滨一项重大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头等政治大事。采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等方法研究哈尔滨独具风格的建设、哈尔滨市环保建设、哈尔滨生态城市建设、哈尔滨地铁的建设对哈尔滨在申办冬奥会过程之中的城市建设影响的相关问题,旨在促进哈尔滨城市建设,加速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申办冬奥会是向世界推荐哈尔滨,是向全世界展示哈尔滨城市的文化历史、经济发展和城市魅力的最佳机遇,届时所有申办冬奥会的城市,以及参加冬奥会的国家都会有媒体记者采访哈尔滨,哈尔滨以靓丽的市容、市貌,欧式、中式、现代相互交融的城市风格,优雅、大方和文明的姿态迎接五湖四海的宾朋,在展示城市风格、城市品位和城市容貌的过程中,使哈尔滨在有意与无意中宣传、塑造了良好的形象,提升了城市的美誉度、知名度,这种与奥林匹克有机结合的无形宣传,胜过有意的刻画。无论哈尔滨申办冬奥会是否能够成功,其实哈尔滨已经成功了,成功地对城市进行了推广,成功地扩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在国际范围提高了哈尔滨的城市影响力。提升哈尔滨承办冬奥会的能力,必须首先提升自身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上,应发挥政府的宏观政策指导作用,加强长远的科学规划;在建设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上,应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导,以社会、民间和企业资本为主体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融资和管理体系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5.
孙宏伟  谭虹 《冰雪运动》2011,33(2):50-52
从有利条件、良好契机以及我国冬季竞技体育水平的发展等方面阐述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理性思辨总结归纳,总结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经验与成熟的风险规避措施,及其对举办城市发展的积极效应,为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成功提供理论的依据,为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申办冬奥会成功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以及哈尔滨申办冬奥会成功对整个东北地区的社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中国申办冬奥会的最佳时机、条件,申奥成功可能性及应做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在第19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盐湖城曲终人散之际,国际社会已经把关注的目光瞄向了国际奥委会将于2003年确定2010年冬奥会主办城市。1月29日,哈尔滨已正式向国际奥委会递交了申办2010年冬奥会的申请,那么哈尔滨能成功吗?  相似文献   

8.
居民参与北京冬奥会环保进程,是实现北京冬奥会和主办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研究以北京居民为研究对象,探讨居民对北京冬奥会环境影响的认知情况。研究结果发现:(1)居民对北京冬奥会环境影响基础概念与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较低;(2)居民对北京申办冬奥会后的重点关切环境问题的整体认知水平较好,但居民认为政府在交通与能源、水环境、工业污染和固体废物所产生的环境问题改善上仍有待加强;(3)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居民划分为体验者、现实主义者与积极拥护者,不同群组之间对北京冬奥会环保基本认知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我国成功取得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这必将引起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冬奥会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冬奥会中注重环保将促进举办城市地理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环境价值的平衡。与此同时,结合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环保形势进行研究,由环保教育、环保发展、环保监测、环保评估、环保防治、环保保障六大方面构建北京冬奥会环境保护体系,得出了北京冬奥会环境保护的实施路径:把握环保原则,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利用环境管理工具,做好环境评估监测;注重公众环境教育制度,创造良好环保氛围。  相似文献   

10.
北京申办冬奥会展示了我国的综合实力,同时对北京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2022年冬奥会背景下北京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从完善现有旅游形象品牌、开发新型旅游产品和加大赛事旅游促销三个方面提出对策.旨在为2022年冬奥会筹备工作注入合理思考和建议,并借助冬奥会的契机,改善北京旅游环境、提升北京旅游品牌形象,促进北京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冬会滑雪比赛应对恶劣天气环境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忠喜 《冰雪运动》2008,30(6):64-66
保证滑雪项目运动员不受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安全地参加比赛是大冬会成功举办的一个重要标志。认为恶劣气候环境对举办城市的形象、声誉和经济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使运动员、观众不能正常地参加预观看比赛,并降低哈尔滨申办冬奥会的成功率。提出申办冬奥会是为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创造一次机遇,应采取建立应急制度与工作流程、提高气象预测工作的科技投入、开展公民安全意识教育、公开诚信的宣传方式与制定应急方案等措施,防止恶劣气候的发生,避免意外事件产生的不良影响,提高黑龙江省抗御自然灾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冰雪运动旅游"奥运会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喜君  刘巍 《冰雪运动》2007,29(5):81-83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我国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哈尔滨冰雪运动旅游应借助奥运会的举办契机加快发展。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访谈业内人士和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统计,认为哈尔滨冰雪运动旅游应抓住机遇制定"奥运会发展战略":传承北京2008奥运会"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发展理念;打造哈尔滨冰雪运动旅游的品牌,进行形象设计和包装,制定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后和迎接200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宣传策略;建立冰雪文化、体育产业支撑体系,进行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佟胜志 《冰雪运动》2010,32(5):67-69,79
哈尔滨通过举办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使城市建设、生态和人文环境方面得到了极大改善。如何利用大冬会的后效应,加强哈尔滨"冰雪名城"建设,对提升哈尔滨的城市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认为大冬会的成功举办,提升了哈尔滨城市知名度、完善了哈尔滨城市基础设施、推动了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哈尔滨市民整体素质。提出从塑造"冰雪名城"文化品牌、提升"冰雪名城"形象、增强"冰雪名城"竞争实力、建设"冰雪名城"人文环境等方面发挥"后大冬"的持续效应,推进哈尔滨城市国际化进程,加速"冰雪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大冬会对哈尔滨城市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了抓住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举办对促进哈尔滨城市发展这一良好机遇,采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等方法,探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将给举办城市及区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积极影响。举办大冬会可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城市建设不必要的浪费等负面影响;但作为重要的国际体育赛事,大冬会将对哈尔滨市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文明水平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树立城市形象、开发旅游客源市场、增加旅游收入与就业机会、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方面将对哈尔滨市产生积极影响。提出发挥举办大冬会对哈尔滨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以期最大限度地挖掘大冬会对哈尔滨城市发展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大冬会媒体传播与城市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哈尔滨大冬会的成功举办与媒体有效的传播密不可分,对大冬会的媒体传播进行有计划、有目标和有内容的资源整合,将提高哈尔滨市的社会影响力,并推动哈尔滨市经济的发展。认为媒体应以哈尔滨的人文风貌、冰雪文化和扩大哈尔滨冰雪产业的知名度为传播的切入点,采用挖掘大冬会赛事的社会价值、制定媒体传播的阶段、策划媒体传播的方式与内容等宣传策略让世界深度认知哈尔滨,从而提升哈尔滨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后大冬”效应加快哈尔滨城市文明进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学海 《冰雪运动》2009,31(2):53-56
为使"后大冬"效应在哈尔滨城市文明建设中得以有效发挥,通过对城市文明的内涵及其功能的阐述,指出大冬会的成功举办提高了哈尔滨城市公民的文明素质程度、完善了哈尔滨城市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新风尚、掀起了哈尔滨市民的全民健身热潮等促进哈尔滨城市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总结出建立德法兼施的行为规约体系,继续巩固和加强社会公民的文明素质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建设优美城市环境、弘扬"志愿"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氛围等加快哈尔滨城市文明进程的"后大冬"策略,为哈尔滨朝着国际化的文明都市迈进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对哈尔滨2009大冬会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赵宁 《冰雪运动》2008,30(4):65-68
论述国际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培训的历程,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工作,认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内容,提高奥运会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岗位意识和应对意外事件的能力,控制志愿者培训的成本是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的宝贵经验。提出哈尔滨大冬会志愿者培训应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从组建培训的教师队伍、建立多渠道的培训方式、将绩效管理与志愿者的激励管理相结合、制定适宜的大冬会志愿者培训计划与内容等几个方面,控制大冬会的培训的成本,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培养志愿者应对意外事件能力,全面提高大冬会志愿者培训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8.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开幕式的设想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谢璠 《冰雪运动》2007,29(2):12-14
通过对若干体育赛会开、闭式效果的分析,认为在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开幕仪式设计上必须进行创新,体现节约环保的意识。并设想举办2个文体表演活动专场,这样不仅展示我国和哈尔滨市的风土人情,而且也展示世界各地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充分体现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和展示奥林匹克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19.
杜春华 《冰雪运动》2009,31(6):58-61
提高冰雪体育项目水平,使我国的冬、夏季体育并行发展是我国真正走上体育竞技强国的关键,黑龙江省是冰雪资源大省,哈尔滨体育学院是我国冰雪运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建设冰雪人才培养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冬季奥运会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我国冰雪体育产业的科学研究为重点,针对我国冰雪运动项目科学研究能力不足和我国冰雪体育人才不足等现状,提出突出学院冰雪特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院基础建设等途径,以及发展我国冰雪体育产业的科学研究和冬季奥运会项目的科学研究等研究方向,为我国的冬季体育项目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举办大冬会对哈尔滨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资料分析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筹备情况及对哈尔滨市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大型运动会对举办地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在对哈尔滨大冬会生态环保举措进行归纳总结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加强大冬会场馆的生态环境建设、科学规划体育场馆设施、用“绿色”理念指导体育场馆的施工建设、在交通与废物管理领域努力推进节能和减排工程以及充分考虑大冬会后体育场馆的开发与利用等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大冬会对哈尔滨生态环境的破坏,为哈尔滨世界大冬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