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错误的展示,容易引起注意和警觉;对错误的剖析,有助于对所学内容的实质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学会利用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是不犯或少犯错误的最好途径。语文教学中可相机运用“示错”法。一、教师有意“示”自己之“错”。对有些看似简单,但学生常常出错的问题,教师可有意示错,并要求学生去发现是否有错和错在哪里,引起学生的警觉。二、教师有意“示”学生之“错”。课文中的有些问题,一些学生往往似是而非,也不深究便轻率下结论。对这类问题要启发学生深思,将其提出来让同学们分析出错的原因,以求透彻理解。三、教师有意“示”教材之“错”。课文大都是名家  相似文献   

2.
李争艳 《成才之路》2012,(27):92-92
正创新思维是指在思维过程中含有较多创新成分的思维,它具有批判性、挑战性,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种思维尤为可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共识。一、唤醒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积极探求并解决问题的心理意识。小学数学教学要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唤醒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就是"好奇"。我们大家都知道,好奇是小学生  相似文献   

3.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在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时机设计探索性问题,或者布置操作实验性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创新意识苏霍姆琳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  相似文献   

4.
“示错法”就是在教学中,有意出现学生易错的知识,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加以纠正。恰当地运用“示错法”,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字音示错法。学生在识字中往往只凭某字的声旁取音,出现错误读音的习惯。如不少学生常将“诱”读成xiù,别墅的“墅”读成yè。还有不少学生对一些多音  相似文献   

5.
示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学生示错,也可以是教师示错;可以是有意示错,也可以是无意示错.但无论是哪种示错,都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去分析错因,去寻找正确解法.我们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示错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学生示错法  相似文献   

6.
一、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唤醒“问”的意识,转变观念,使学生“想”问。科学减除学生过重的学业和心理负担,明确教学中“教”与“学”的责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多举一些因问题而开始的科学发现,让学生知道问的好处,从而唤醒他们“问”的欲望。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人才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各科教学都要贯穿创新人才的培养,都要开展创新教育。为此,我们对化学创新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并努力探求解决途径和方法的心理取向,是创新的动力源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当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即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均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得到了培养和发挥。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精心设计教学情景,…  相似文献   

8.
康耀霞 《甘肃教育》2010,(14):36-36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探索,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比如,在教学“日历中的方程”时,  相似文献   

9.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鲜明的创新意识、连续的创新精神、独到的创新能力、整体的创新人格等素质的人。下面分别论述。(一)创新是一种意识。对于学生而言,创新是对他们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给他们一种意识,一种创新意识。让学生勤于思考、富于想象、有所作为。任何一项创新,都是对已有观念或方法或理论的突破,它没有现成的方法、途径可以遵循;相反,它必须打破旧有的事物的束缚,寻求和探索新的东西。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  相似文献   

10.
欲擒故纵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谓欲擒故纵,是指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暴露一些外显的差错,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围绕教学目标指导思辨,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以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谓欲擒故纵,是指执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暴露一些外显的差错,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围绕教学目标指导思辨,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以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比如学习《颐和园》一课,在引导学生体会昆明湖静的特点时,我用幻灯出示摘抄下来的优美词句,让学生品读欣赏。当读到“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不留一点儿痕迹”时,学生纷纷指出我把“滑”写成了“划”,把“几乎”也漏掉了。我在表扬学生认真的同时,扣紧“错”处做开了文章——  相似文献   

11.
曾仁付 《四川教育》2002,(10):44-45
“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认为,“问题”是指“有关知识的获取、转化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方法的归纳、发现、概括过程;决策的决定等过程。”培养“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的前提。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这说明发现问题本身是一种创新思维活动,它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要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定位为前提。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发现问题的每一个细节,与学生互相勉励、互相信任,共同提…  相似文献   

12.
错误资源是指师生在认知过程中学生发生偏差或失误,并通过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生成的课程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错误资源,既有利于锻炼教师的教学机智,又有利于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意识和拓展思维中达到实现创新、促进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所谓“解决问题” ,是指学生面临新情景、新课题 ,并发现它与主客观需要存在矛盾 ,而自己没有现成的对策 ,由此引起寻求处理问题方法的一种心理活动。在教学中运用解决问题的环节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质疑、讨论、操作、求异”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质疑学习 ,以“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质疑是学生探求知识 ,发现问题的开始 ,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把金钥匙。质疑问难是激发探索精神、培养能力的最好方法。数学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  相似文献   

14.
杨振玉 《山东教育》2005,(26):24-25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程改革为实现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考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有效地触发学生的操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尝试。  相似文献   

15.
课例沙龙     
主持人:我在搜集“指瑕”课例时发现一个现象:时间越往前,搜集“指瑕”性质的课例就越困难。在较早时期的课例中,批判元素通常如凤毛麟角般隐现于教学中。而新世纪以来,以“指瑕”乃至“批判、颠覆”为主导的课例比比皆是。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相似文献   

16.
张玮 《甘肃教育》2009,(18):44-44
一篇好的文章,不只是字、词、句的简单排列,而是作者生命意识的真挚流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呢?  相似文献   

17.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十分必要。在数学教学中应有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良好的氛围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效率就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示错则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十分有效的环节,通过阐述无意示错,教师有意示错,预设学生示错几种示错方式,探究示错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现代主体教育的重要追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常见的情境教学,由于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等鲜明的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有着独特的作用,因而被广大教师大量采用。思想品德课中创设生动的情境,建构一个让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信息场”,引导学生由境人情,在情境交融中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发现者、探索者,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中“示错法”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中“示错”是指对错误动作的演示,是教师在预防和纠正学生错误动作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是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