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教学《小珊迪》一课,临近尾声,在总结课时,我提问学生:“同学们,学完这篇课,你觉得课中哪些地方最令人感动?”我话音刚落,学生便纷纷议论起来。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起来了,有的说:“小珊迪请求‘我’和同事买火柴的情节最令人感动。”有的说:“小珊迪被马车撞倒后,轧断了双腿,还特地让弟弟把零钱送还给‘我’这件事最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2.
《小珊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时,穿越马路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我”零钱,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语言质朴,富有深刻的人文内涵。教学本文,不仅能让学生深入感受小珊迪诚实、善良的优秀品质,还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还有1便士呢     
人教版第七册第31课《小珊迪》一课讲了诚实善良的小珊迪为了换回零钱而被过往马车轧断双腿。文中讲了那位先生给了小珊迪1先令(等于12便士),小珊迪的弟弟送回找回的4便士时说道:“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便士也不知道哪儿去了?”细心的学生发现:“老师,你不是说1先令等于12便士吗?可这里只有11便士,还有1便士呢?”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疑感,也让我感动一片茫然。是啊!在备课时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小珊迪给留下了1便士。  相似文献   

4.
【案例】《小珊迪》教学片段:师:你觉得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生:我觉得小珊迪是个坚强的孩子。生:他是个守信的孩子。生:他是个爱弟弟,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的孩子。生:他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孩子吗?生:(大多数学生)喜欢!生:(有两个孩子)我不喜欢。师:为什么不喜欢呢?生:因为他太穷了。生:小珊迪没有爸爸、妈妈就没有了父爱、母爱,好可怜。我不喜欢。生:(针锋相对地)老师,我喜欢小珊迪。他虽然穷,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缺钱就把“我”的钱据为己有,还让弟弟来还钱。他这样诚实守信,我喜欢他。生:(立即附和)我也喜欢小珊…  相似文献   

5.
《小珊迪》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其训练重点是检验一下一学期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6.
《小珊迪》是英国作家迪安·斯坦雷的一篇作品,讲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换零钱时不幸被马车轧伤致死的故事。课文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守信、善良的品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我”对小珊迪的认识经...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有一篇课文<小珊迪>,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小珊迪》这篇文章讲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文中小珊迪怎样卖火柴?去找零钱后为什么叫弟弟去还钱?他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时关心的是什么?这些问题是用人物对话的方式表达出来的。为让学生理解小珊迪的不幸经历及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我们引导学生从读懂人物对话人手,入境动情,以获得真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小珊迪》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 ,在为“我”换零钱时 ,穿越马路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 ,临死前托付弟弟还“我”零钱 ,牵挂弟弟没人照顾 ,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文章语言质朴 ,但富于深刻的人文内涵。一、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1 师 :(板书课题后)《小珊迪》这篇课文 ,讲述的是一百多年前 ,发生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过之后 ,看谁能把这个故事具体地讲给大家听。(学生自由读课文后 ,抽一学生讲故事。)2 师 :刚才的同学把故事讲得…  相似文献   

10.
《小珊迪》是英国作家安·斯坦雷的作品,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作者用了第一人称,以“我”的言行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这样不仅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而且文中“我”的心理活动更有力地烘托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品质的可贵。具体说来,“我”的心理活动经过了厌烦、同情、感动、赞扬几个阶段。故事开始,当“我”和同事站在旅馆门前,小珊迪过来卖火柴时,“我”和同事都显得厌烦,表现在同事极快表态“不,我们不需要”。当小珊迪再请求时,我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案例案例一为加深学生对小珊迪“诚实善良”美好品质的感悟 ,一教师这样引导 :师 :课文已经读过几遍了 ,此时 ,你有哪些问题呢?生 :如果小珊迪受伤后没有让弟弟送还零钱 ,那位先生会责怪他吗?生 :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 ,事情会怎么发展呢?生 :如果小珊迪没有受伤 ,他会怎样花那十一个便士呢?(其他学生发言略)师 :下面请大家各自选择一个问题 ,通过想像写一个片断。(学生写好片断后指名朗读)生 :小珊迪换回零钱 ,随即往回走。可就在这时 ,一辆马车迎面驶过来 ,只听“啪”的一声 ,他重重地摔在地上。他只觉得全身麻木 ,站起来低头一看 ,…  相似文献   

12.
“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几句话摘自人教版九义六年制小语第七册《小珊迪》一文,是小珊迪临死前对“我”所说的一段话中的最后几句,是全文的匠心所在。可惜的是该教材在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让我久久难以释怀:有位教师在教学《小珊迪》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小珊迪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呢?”接着让孩子们找出有关语句朗读并思考,然后,他请一位小男孩子来读。这男孩子慢慢地站起来,低着头颤着声音读道“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声音始而断断续续,  相似文献   

14.
李明 《四川教育》2006,(6):36-36
[案例]《小珊迪》 (一生在熟读课、小组合作探究后提出了“小珊迪的死”是否与法律有关的问题。) 生:“我”让小珊迪去换零钱被马车轧断了双腿该负法律责任,马车车主把小珊迪双腿轧断了也该负法律责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5.
“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是小珊迪临死前对“我”所说的一段话中的最后一句.廖建华老师曾就此在《小学教学参考》1998年7、8期合刊上发表了题为《是“他”不是“你”》的文章.文章说既然小珊迪此时说话的对象由“我”转向了小利比,就应当把“你”改为“他”.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这里用“你”不用“他”,并非如廖老师所以为的“人称混乱”.  相似文献   

16.
《小珊迪》(“九义”教材六年制第七册)一照顾你呢?”’这段话是珊迪对“我”说的,而这段文,“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玻床上,一看见我就话中“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这是小小利比说的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话9珊迪说话的对象由“我”转向了小利比,说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话的前后缺乏一致性。应该把“你”改为“他”字。是“他”不是“你”@廖建华$四川仁寿县教研室~~  相似文献   

17.
是什么让我废寝忘食?是什么让我心情旷达?是什么让我热爱生活?是什么让我拥有坚毅?我要说,是读书与学习。记得小时候当我读到《小珊迪》这课时,我忍不住大哭起来,小珊迪和我是一样的孩子,她不能上学而只能去卖火柴,可命运女神还要将她的双腿压断,为什么?我哭着问妈妈,妈妈笑着对我说;“傻孩子,看你哭成那样,那是作家写的,那是艺术。”我不懂妈妈说的是什么,我只是不再哭,只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去帮助像小珊迪一样的小伙伴。时间伴我走进了小学,走进了中学。当老师讲解高晓风的《金黄色的大斗笠》时,我才发觉,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真无邪的童年,每个…  相似文献   

18.
[片断回放] 生:“我”让小珊迪去换零钱被马车轧断了双腿,“我”该负法律责任;马车夫把小珊迪双腿轧断了也该负法律责任。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何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教学研究》第八期发表了署名柳笛的一篇文章,题为《<小珊迪>一处笔误》。文章批评“小珊迪”临死前对“我”说的一段话是作者的一处笔误,且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意见。对文中所持的“笔误”之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小珊迪临死前的这段话本来是作品独具匠心,妙笔生花之处,竟然被简单地视为“笔误”,不能不使人感到愕然。笔者认为,《笔误》一文所  相似文献   

20.
《小珊迪》是浙教版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文章通过对小珊迪卖火柴被马车轧死的经过的描写 ,表现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也表达了作者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文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先写卖火柴 ,再写遇车祸 ,最后写小珊迪惨死。其中 ,在“卖火柴”和“遇车祸”两部分中 ,有一个过渡段 ,写了作者对小珊迪换零钱不回的猜想 ,但又觉得他不是“那种人”,然后 ,顺畅地引出小利比的到来 ,道出了小珊迪不回的缘由。根据课文的这些特点 ,我采用从过渡段切入 ,导读全文的教法 ,引导学生读中体会 ,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