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触景生情、睹物思乡的抒情散文。它是以榕树为线索.围绕着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展开了叙写,寄托于思乡之情的是一件件往事及生活情趣、乡土气息。是述因住所的“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而动了未泯的童心,产生思旧怀乡之情。叙述从儿时故乡的榕树周围发生的趣事.表达了对故乡和故土古老传统习惯的深切怀念,围绕故乡的榕树着重叙写像榕树一样多的记忆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久居异乡的作者由住所附近土坡上的榕树想到故乡的熟悉的大榕树,进而对榕树下发生的趣事别情进行细腻精彩的描绘,抒发蓄积在作者心头的对故乡的真挚眷恋的感情。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让人享有视觉之美、听觉之乐。  相似文献   

3.
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久居异乡的作者由住所附近土坡上的榕树想到故乡的熟悉的大榕树 ,进而对榕树下发生的趣事别情进行细腻精彩的描绘 ,抒发蓄积在作者心头的对故乡的真挚眷恋的感情。文中有画 ,文中有诗 ,让人享有视觉之美、听觉之乐。一、精美的画面 ,赏心悦目作者用多姿之笔绘多姿之景。先用白描的方法来写故乡的“驼背”榕树 ,“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 ,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 ,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 ,形成丈多长平放的凹槽 ,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 ,横过溪面…  相似文献   

4.
丁晓 《现代语文》2008,(4):103-104
《故乡的榕树》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阔别家乡的作者,由住所左近土坡上的榕树想到故乡熟悉的大榕树,进而对榕树下发生的趣事别情进行细腻精彩的描绘,抒发蓄积在作者心头的对故乡真挚眷恋的感情。作者黄河浪,能诗善画,使得他的散文文中有画、文中有诗,让人享有视觉之美,而且感情真挚,画面纯美,诗情画意如水乳交融,恰似山间小溪,时急时缓,自然流淌。  相似文献   

5.
“把握文章主旨,围绕主旨恰当地选择和剪裁材料”是中专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以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为例,具体分析主旨和材料的关系,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审美感受中明白了“文章的主旨靠材料来表达,文章的材料为主旨服务”的道理。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像丰富,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故乡的榕树》就是一首洋溢着生活情趣和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散文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子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为了表达这个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  相似文献   

6.
於红问:《故乡的榕树》是如何抒情的? 《故乡的榕树》通过寓情于景、托情于事、直抒胸臆等多种方法,抒发了蓄积心头的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谱写了一支感情淳朴深厚的思乡新曲。寓情于景。住所左近的榕树苍老蓊郁,绿阴遮地,青翠悦目,清凉诱人。故而触景生情,思绪纷然。故乡的榕树,躯干魁梧,长须飘拂,绿云团团,嫩叶如玉,因而栩栩如生,可敬可亲。榕树的四周,有那清澈的小溪、彩色的卵石、汲水的少女和欢笑的鸭子,有那洁白的石桥、兀立的石碑、光滑的小石狮子。所以清新隽秀,令人陶醉。驼背的榕树,树形奇异,树干苍虬,树心被烧,树头昂起,树叶浓密,特别是爬上凹槽,敲起锣鼓,划起船来,是何等欢乐,因此,童心纯真,憧憬美好。由此可见,作者不仅勾勒了榕树的形,刻画了它的神,而且融进了作者的爱,寓入了他的情。  相似文献   

7.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玲珑剔透、真挚优美的散文,曾获香港1979年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文章之所以脍炙人口,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有下列四美。一美的意象文章的核心意象,就是故乡的榕树。榕树  相似文献   

8.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情者文之经。”《故乡的榕树》就是以游子心桑梓情织成一条绵长的金线贯穿了全文。作者缘情为文,在叙事、状物、写景中融注了思乡的深情。文章开篇描写住所附近山坡上两棵苍老葱郁的榕树时,作者特意提到“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于不经心间提起了这条感情线索,一开始就对榕树注入了特别的深情。接着写由于特别高兴,用榕树叶卷成哨笛,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时又提到这是由于“动了未泯的童心,”再一次连起这条金线。由这哨音勾起了一片思乡之情。在散文的中心部分,围  相似文献   

9.
一、“唱”可以调节情绪,设置氛围。比如,要学习散文《故乡的榕树》,如果学生的情绪过于“兴高采烈”,就很难被文中的乡思乡愁所感染。这时我们不妨做点准备工作:在课前预备时花几分钟听听张明敏唱的《故乡的云》(或《我的中国心》,最好配一点流浪异乡的电视镜头):“故乡的风,故乡的云,叫我抹平创伤……”在深沉而略带凄凉伤感的歌声中,学生的心会渐渐地沉静下来,继而不同程度地受到感染,上课所需要的那种氛围  相似文献   

10.
卞钟鸣 《学语文》2006,(6):32-33
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深刻动人,情文并茂是时代对散文创作提出的要求。香港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就是一片洋溢着生活情趣和浓郁乡土气息,文字优美的“抒情诗”。表达对有庇护之恩的故乡的深情思念,抒发游于对故乡.对祖国的挚爱是它的主旨。为了表达这样的主旨.作者在选择材料时可谓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11.
佳作的失误     
《故乡的榕树》是一篇思乡怀旧的佳作,曾获1979年香港第一届中文文学奖散文组冠军奖,评价是很高的。但是吹毛求疵,还是有一疵可求的。例如课本204页,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在写眼前榕树生长的环境时: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以榕树为线索,按“物——事——情”的顺序组织材料,并运用了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把各部分“焊接”得严严实实。如用“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眼前的景物过渡到对故乡的怀念;用“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过渡到写小溪、石碑、石狮  相似文献   

13.
香港作家黄河浪先生的《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联想丰富、感情真挚的优秀散文。通过它的教学,可以也应当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联想的基本方法。这样做,既有助于他们进一步阅读欣赏,又有益于他们在写作时展开联想与想象。在《故乡的榕树》一文中,主要的联想方法有:  相似文献   

14.
故乡的榕树(教案)银川二中朱宗明一、教学目的体味本文“寄情于物”的写法并借鉴之。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小事,来表达自己真挚、浓郁的思乡之情。三、教学方法及课时安排以教师点拨...  相似文献   

15.
浅谈《故乡的榕树》的结构艺术程道隆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结构方式。散文结构不象小说那样严谨,讲求情节完整,也不象议论文那样严密。要有一定的模式;而是行云流水。无拘无束.散文作家都在结构艺术上精心琢磨,以求更好地表现主题。《故乡的榕树》是一篇咏物抒怀的散文...  相似文献   

16.
乡土,是人类永远的精神家园,是作家们以“地之子”的自觉身份不知疲倦的歌吟的永恒的文学母题。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是乡土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他以榕树为中心意象,通过对故乡闽东土地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乡俗民情及纯朴人性的描绘,传达出对都市文明合理性的深刻质疑,对精神返乡的强烈渴望,从而使他文本中的“乡土”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含意丰富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7.
一、笔酣墨饱抒真情 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是写文章的大忌,是不能感动人的。“情动于衷,始能为文”(刘勰)写文章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故乡的榕树》是作者通过回忆故乡榕树下的童年生活而抒发思乡之情的散文,作者写此文时“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而且时间已过了“三十年”,但故乡、故物、故人、故事时时在脑海中浮现,离乡愈远愈久,思念愈切愈深。这是一种游子对于母亲的思念。这种思念之情是真切浓郁的,是崇高纯粹的,刻骨铭心,挥之不去。 只有真情,并不一定会写出好文章。《故乡的榕树》的作者运用了高超的抒情技巧,笔酣墨饱地抒写  相似文献   

18.
故乡远方     
小小的时候故乡是岸远方是船河面便是一摇一免的童谣长大后故乡是鞋远方是脚路面便是奔波如雨的思念年老了故乡是一探榕树远方是挂在叶片上的水珠疾风劲吹落一地萧萧的乡愁故乡远方@胡南春$湖南武冈六中~~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大家都越来越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但在研究中,人们往往看重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而对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却很少有人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联想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尚缺乏足够的认识。 首先应该认识到,联想能力是学生在练习写作时的基本能力之一。缺乏联想能力、或没有联想能力的人是很难写出好的文章的。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完成的。如香港的作家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就是通过看到眼前的两株榕树而联想到故乡的两棵大榕树,联想到发生在故乡榕树周围的许许多多的乡俗,童年趣事,从而抒发了作者那种深深的思乡之情。再如秦牧的《土地》用蛛网式的结构,把几千年的民族历史和一百几十万年的人类发展史有机地融为一篇,内容丰富,知识广博,没有联想是写不出来的。许多散文、诗歌、小说,甚至议论文都离不开联想,所以说联想  相似文献   

20.
我时常思念着故乡的灵魂,榕树。 记得有人问我:你追求过怎样美丽的灵魂?我说,榕树。 情感的潺潺,思想的潺潺,再一次流过故乡崎岖的山野,再一次流过往昔峥嵘的岁月,回过头来思量,那昨天使我爱恋过的灵魂,今天依然使我向往着的灵魂,也只有它一榕树,我的永恒的爱恋。 二 我爱恋的榕树,不知道使多少陌生人为它兴叹过,倾倒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