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急停跳投动作技术进行分析,以达到对急停跳投动作技术的深入了解,便于在教育教学和训练比赛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篮球运动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个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篮球战术的不断创新,导致了攻守双方的对抗异常激烈,急停跳投作为篮球运动投篮技术中的一项攻击性很强的得分手段,具备了快速、突然、多变等特点,能在激烈的对抗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此内容也从不同水平层次的比赛中进入到了我们普通的课堂教学中。因此,研究如何摆脱防守后的急停跳投技术对于战术的创新,科学的指导篮球技术具有较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急停跳投动作技术和运用时机分析,以达到对摆脱防守后急停跳投动作技术的深入了解,便于在教育教学和训练比赛中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3.
篮球运动的普及发展推动着整个篮球技术体系不断的创新完善,篮球急停跳投技术动作已被广泛采用,但随着新的防守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攻击性防守,压迫性贴身紧逼防守使接球后的跳投失去了举球出手的时间和空间,本文将从技术的合理改进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使改进后的急停跳投技术更能适应现有的高强度防守。  相似文献   

4.
4×10m往返跑是人民警察入职体测中的必测项目,其技术动作包括起跑加速、急停、换取木决、转身加速等环节。通过测试成绩与分析技术特点认为:受测者应根据自身能力特点确定适合的起跑姿势并采用合理加速技术迅速起跑提速;形成右脚在前制动,身体侧对端线的急停姿势;运用稳定性较强的双手同时换取木块技术以提高成绩;并在有效急停和换取木块基础上,完成同步转身和加速动作。  相似文献   

5.
关于篮球跳投技术出手时间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先后从吉林、辽宁两省的甲A男子篮球运动员中共选出10名优秀跳投选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速摄影的方法对10名受试者在三种不同距离位置上的单手原地跳投动作进行了定点拍摄,并运用生物力学的影片分析法对所拍摄的动作图片进行典型测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单手原地跳投技术的出手时间在所有情况下都不是在身体上升到最高点时,而是在最高点之前的不同时刻.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跳投考核,学生往往会受紧张因素的影响,命中率或高或低,情绪波动较大,其中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有:①考试压力;②考试前练习主课;③跳投技术不过硬;④意志品质差;⑤学生的状态不佳;③环境影响。对此,可通过加强心理训练的方法加以改善,具体做法为:1培养学生跳投命中率的信心跳投考试信心是考出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信心属于一种积极肯定的情感。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考试中充满信心,他们在不利的客观环境中,能排除杂念和一切干扰,专心一致地进行考试。跳投考试成绩差者,除跳投技术不到家…  相似文献   

7.
单手跳投技术是篮球投篮技术中的一种投篮方式,在比赛中,其使用频率及得分数已远远领先于其它投篮方式。结合青少年身体特点及实践教学期间的教学情况,查阅多方面资料针对业余选手单手跳投技术所提出的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为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跳投教法在篮球比赛中,投篮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也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一切进攻技术和战术的运用,都是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投篮机会。如果投篮不准,机会再多也无济于事。而跳投又是我院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主要教材之一,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而较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排球专项大学生完成急停纵跳动作的生物力学指标变化,探讨排球专项学生完成急停纵跳时下肢生物力学的特点及膝关节损伤对急停纵跳动作的生物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以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38名排球专项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Motion Analysis数字影像捕捉分析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对受试者进行急停纵跳动作特征进行信息采集与分析。同性别2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P0.05。结果:在落地缓冲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男子膝关节损伤组与无伤组相比,损伤组表现出踝关节内旋力矩增大、触台时刻踝关节外展角度增大,呈现显著性变化。女子单侧膝关节损伤组与双侧膝关节损伤组相比,髋关节外旋力矩和膝关节屈膝力矩显著增大。小结:排球专项男学生完成急停纵跳动作时,落地缓冲过程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的力矩特征为:髋关节伸并呈内旋、外展位,膝关节为伸、呈内旋位,但左膝呈外展位右膝呈内收位,踝关节为背屈,呈内收、外旋位;排球专项学生膝关节损伤者完成急停纵跳动作相应时刻,通过代偿性改变髋、膝、踝关节的力矩和踝关节外展角度来完成动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篮球运动员上下肢爆发力的影响。方法:以20名男性大学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为期7周、每周3次的跳深、跳箱和双手传实心球训练,并进行跳深、跳投、20 m直线冲刺跑、20 m变向跑、双手胸前传球等项目测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双侧)对训练前后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7周训练后,跳深和跳投起跳高度有所提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跳深和跳投时脚与地面的接触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20 m直线冲刺跑的平均速度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20 m变向跑的整体平均速度的提高非常显著(P<001),各区间平均速度没有显著性变化,但变向瞬间脚触地时间显著缩短(P<001);运动员双手胸前传球速度都较训练前极显著地提升(P<0001),球与手接触的时间也显著缩短(P<005)。结论:上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能够显著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上下肢爆发力。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特征及专项力量训练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特征和专项力量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起跳专项力量训练的练习原则和方法。指出:背越式跳高是“双动力”起跳;起跳专项力量特征表现在起跳的结构特征、肌肉工作特征和技术特征;起跳专项力量训练过程是将起跳技术环节化,环节技术力量化,环节力量专项化,专项力量整合化,整合力量速度化,速度力量技术化。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跳投已成为现代篮球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对不同水平比赛中三分跳投的动作特征比较,能揭示其共性特征和优化特征。方法:采用比赛现场三维摄像,视讯解析系统,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采集,解析及统计数据,分析了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高水平组),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中水平组),高校业余联赛(低水平组)等3个水平比赛的三分跳投。结论:跳投的共性特征有:1)跳投的各动作阶段持续时间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举球阶段,稳定阶段,投球阶段,随球阶段,准备阶段。2)远距离投篮都在重心达最高点之前出手,需借助重心向上的速度,以给球更大的初速度,产生更大的出手速度。3)各关节遵循了近侧端→远侧端的发力顺序,各关节角速度从近侧端→远侧端依次增大。最大伸肘速度与球出手瞬间几乎同步,可能对球的出手速度影响最大。4)稳定阶段小幅度的肘外张角与上肢关节解剖结构的限制有关。上臂的外展,肩轴,髋轴的旋转有利于肘,腕,眼正对篮圈,保持上肢各关节的屈伸运动与球的飞行方向一致,也使球在出手前更接近篮圈。5)在比赛中,出手时躯干小幅度的后倾可以拉开与防守者的水平距离,减少来自防守的干扰。也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动作的稳定,并形成更大的出手角度。跳投的优化特征有:1)高水平组在一次完整的跳投中持续更长时间,表现在有更长的稳定阶段,腾空时间和随球阶段。可能是高水平组更高的起跳高度和更接近重心最高点的出手时机引起。更长的稳定阶段和腾空时间使其身体重心更稳定,并有更充裕的时间调节身体姿态和对球的控制,更长的随球阶段则表明动作完成得更充分、舒展,有利于产生更好的动作效果。2)高、中水平组相对于低水平组有更高的出手高度,其原因除身高外,更主要的是起跳高度和出手时机。  相似文献   

13.
速度型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级跳远已经出现了速度型技术 ,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是现在和未来三级跳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这一技术 ,探讨其运动特点 ,并对近年来使用该运动技术所得到的成绩时的远度和比例进行研究 ,对该运动技术的训练框架作出科学的设计 ,认为进行三级跳远的训练应从如何提高运动员的助跑速度 ,尽量减少前两跳中水平速度的损失 ,以及改进和加强弱腿的跳远技术和能力等三个方面来设计  相似文献   

14.
跳远起跳阶段摆动腿摆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根据起跳腿的运动特点,把起跳阶段摆动腿的动作划分为体后前摆、体前前摆、“突停”制动三个阶段。对起跳阶段摆动腿的技术特点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出:重视对跳远运动员摆动腿的力量、速度、幅度的专项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跳远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讨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发展趋势,找出符合正确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存在规律的过杆技术.通过对目前5年我国13名优秀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效技术的拍摄,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以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的影片解析所得运动学参数为依据分析比赛中助跑、起跳特别是杆上技术,研究得出正确的起跳技术是顺利过杆的保障,同时通过改变身体部分环节的位置主动降低部分肢体,而升高另一部分肢体,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依照体院田径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体院学生推铅球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本教法在常规教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组合教学--顺进式教学,教学结束时用高速摄影机现场拍摄学生的技术动作,结果表明本教法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为今后体育院系铅球教学实际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教学与训练的循序渐进等原则,研究通过渐增跳高高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条件对跳高技术教学的影响,研究通过高度的变化调节跳高的难度,提高学生对跳高技术的掌握程度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从而丰富现有的跳高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以指导跳高的教学与训练。  相似文献   

18.
浅析现代男子三级跳远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世界20名优秀男子三级跳远男运动员的技术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速度型三级跳远技术的概念.研究结果表明:三级跳远技术由最初的自由式跳法发展到高跳型,又由高跳型发展到平跳型,现在又出现了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发展的趋势.速度成为三级跳远的关键环节,即三级跳远运动员须具有很高的助跑速度、上板速度、动作速度、跳跃速度.因此,三级跳远的训练应当把速度正确合理地运用于技术之中.  相似文献   

19.
我国部分推铅球运动员技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高速摄影及解析的方法 ,对我国优秀女子推铅球技术速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 ,在滑步阶段铅球的运动速度须与身体重心运动速度的下降相适应 ,以便形成有利的最后用力姿势。运动成绩在1 9.0 1~ 2 1 .5 2 m时 ,铅球速度适应区段为 1 .870~ 2 .1 38m/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实验和高速摄影及影片解析等方法 ,获取客观的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研究运动心理定向对掌握运动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在掌握专项技术和提高跳远成绩方面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跳远教学训练中 ,合理的专项心理结构 -定向有利于发挥助跑速度 ,提高上板速度和获得更大的腾起初速度 ,促进专项技术和专项成绩的提高。研究结果提示 :在技术教学中 ,应重视正确的心理结构 -定向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