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学自觉的前提是人的觉醒,经过仕与隐的挣扎,陶渊明终于觉醒,走上了真正归隐的道路。他归隐后的诗文创作彻底挣脱了政治的藩篱,摆脱了世俗功利的羁绊,以崭新的思想内容、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显示出高度的文学自觉精神,把文学自觉推向了时代的峰巅。  相似文献   

2.
文学自觉的前提是人的觉醒,经过仕与隐的挣扎,陶渊明终于觉醒,走上了真正归隐的道路。他归隐后的诗文创作彻底挣脱了政治的藩篱,摆脱了世俗功利的羁绊,以崭新的思想内容、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和平淡自然的诗歌风格显示出高度的文学自觉精神,把文学自觉推向了时代的峰巅。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学自觉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考述有着很多的争论,主要有魏晋说和汉代说以及齐梁说等。笔者认为应该注意到中国文人的一种独特的国家政治参与意识,进而判定中国文学的自觉应该是从文章的行文构篇中由于艺术技巧和表现方式的不断强化与情感的介入而导致文中这种政道意识的逐渐淡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作者身份上的分化来考察,单纯地用“人的觉醒”来考察是不够全面的,并因此认为中国文学的自觉应是萌芽于先秦,完成于两汉。  相似文献   

4.
鲁迅说过:"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他指出曹丕的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期,据此,本文指出了建安时期文学自觉的一些表现,希望能够找到文学自觉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和理性自觉,是一个国家、民族乃至政党对自身文化发展演变的自觉理性,既对其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也与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胡锦涛同志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有着深刻的把握,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有着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继汉开唐的转折时代,位于这段时期开端的建安文学呈现出了由不自觉转向自觉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学独立意识、文人思想解放以及文学创作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文学自觉"的肇始期已有诸多论述,有"西汉说"、"宋齐说"、"建安说"等。究其原因无非是各家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各有差异以及对"自觉"概念互不认同,自觉标准存在异议,自然出现了关于"文学自觉"的百家争鸣现象。本文拟以"文学本质"和"自觉"为纲探究"文学自觉"形成的时代流变,认为"文学自觉"在西汉初露端倪,魏晋稳步发展,南北朝趋于兴盛,隋唐走向式微。  相似文献   

8.
何其芳前后期的创作有着不同的价值倾向,延安整风运动前后他的文学活动又有着创作与研究之别,人们因此常常见出他文学生命中的断裂性和失衡性,忽视了他在种种变化中的内在的一致性.其实,何其芳在早期创作中显现的文体自觉意识,是他一生文学活动的原点,造就了他根深蒂固的诗性人格,并在此后动荡复杂的社会变迁中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对社会现象和文学问题进行诗性判断,维护着文学的本质与尊严,最终为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邺下时期"文以气为主"、"诗赋欲丽"文学理论观点的提出是文学自觉的标志,而专业文人创作队伍的形成与文学创作的繁荣和文学作品中个体意识的张扬是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文学观念的自觉和文学批评的自觉是文学自觉的又一重要体现.因此,邺下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相似文献   

10.
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而在魏晋这个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玄学,作为一种哲学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从“重情”角度着手,简要论述魏晋玄学对文学自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福州三巨人的林纾与林则徐、严复,都是心系国家,深明民族大义的名家。五四时期,由于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将新青年同路人和先驱者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敌人。以致后来将他视为反对新文化运动的玩固的守旧派。这是严重的历史歪曲。其实无论他早年的维新主张,中年后大量翻译外国小说,还是晚年为传统文化辩护,都是秉承了华夏赤子保种爱国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立场。精神脉络是统一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12.
创新意识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新切忌浮躁心态,它不是凭着激情单纯地、狂妄地幻想,而是人们脚踏实地的扎实功夫和远大志向的统一,是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创新是对传统的辩证否定,它基于传统,又突破传统,超越传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批判意识,两者同时存在于同一认识过程中,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甚至可以说批判意识本身就是创新意识的一个环节、阶段。  相似文献   

13.
论路翎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翎建国前的小说创作首先在现实主义上取得了杰出成就 ,但路翎并没有止于传统的现实主义 ,较之中国现代文学其他作家 ,他的更深刻处在于写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物那种以生命价值感为核心的生命意识 ,这种生命意识集中体现在小说中所一再渲染的原始强力 ,漂泊流浪情怀以及个人英雄主义情绪等方面。本文试图抓住路翎小说中这种不同于新文学其他作家的独特个性 ,以路翎小说中大量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为依据 ,具体分析了内含在路翎小说中生命意识的类型、成因及其社会学意义 ,并有意将这一特色提升到人的生存方式这一层面 ,在深刻揭示路翎小说创作的现实社会背景的同时 ,也揭示了路翎小说创作的西方人本主义哲学背景  相似文献   

14.
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笛福的小说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原因是除了他对经典小说创作所做出的努力外,他的小说还明显带有通俗性的一面,以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多样化和审美多元化的诉求。笛福在小说创作中采用了多种通俗模式的表现手法,这表明作者在神圣的艺术殿堂中孜孜不倦地寻求自己的创作理念,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敏锐洞察和对自然界的深邃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主体意识的强弱展现了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文学欣赏有助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建构,这是由丈学的人学内涵、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以及文学鲜明的价值倾向等特点决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丈学欣赏获得自信心、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在校园里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乃至建立起自己的人生信仰。  相似文献   

16.
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囿于传统的束缚,而是告别了高雅文学的象牙之塔,拆除了横亘在雅俗文学之间的高墙,这种鲜明的通俗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划和框定小说模式的作用。福克纳在创作中吸纳诸多的通俗手法,并不是要去媚俗,而是要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创作理念,更好地将自己对人生、对世事、对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种种思考、忧虑、探索见诸于文字,从而在更深、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与读者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中,苇岸及其生态散文创作是较为独特的存在。他的《大地上的事情》等散文是特别精粹的生态散文。他对大自然饱含爱心的书写,对现代文明负面性因素的峻厉批判,都显示出了明确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位公认的美国文学大师,威廉·福克纳在其著名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中,将意识流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频繁地表现意识流是为了直接向读者提供生活的片断,使作品能更加接近真实,同时也是服从刻画特殊人物的需要,从中可以领会到福克纳运用娴熟意识流写作手法而体现出的独特的个人风格.这一崭新的文学形式不仅使他走到了时代文学的前列,而且也给他的精神追求以合适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其诗作中,他常常感时叹逝并且对自身的变化及生命流程表现出极度的关注。与佛学的接触使他的生命意识得到深化的同时也确立了其生命的主体意识。在渐入佛教的过程中,前期白居易诗中所表现出的易感的生命意识最终被佛教的看空物我所取代。其生命意识的变化与主体性的自觉反映出他与佛教尤其是禅宗之间复杂而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汪曾祺独特的语言把握方式,其散文话语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魅力。摆脱主流语言束缚的审美自觉性,讲究气韵流动的朴实美,具有跳跃性和节奏感的音乐美,富有多重变化的交响美。这些话语特点统合在汪曾祺散文的话语形式中,显示出其成熟的散文话语组织系统的厚度和张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