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形式应包括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非法占有目的要通过客观行为来推断,坚持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合同诈骗罪的数额应当以被害人的实际损失额为认定标准.“连环合同诈骗罪”的数额认定以受骗单位或者个人的实际损失额为认定标准.未完成犯罪形态下,合同标的额可以作为犯罪数额.  相似文献   

2.
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财物的行为。本文从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和合同诈骗罪数额的认定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张威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315-3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分子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并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1997年合同诈骗罪从普通诈骗罪中独立出来,并在新刑法224条中对其进行了规定。通过分析合同诈骗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及把它与经济合同纠纷、诈骗罪进行比较,能更准确的认定合同诈骗罪。  相似文献   

4.
合同诈骗罪,由于立法将其归类于刑法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而成为刑法理论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司法界对于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的内容、形式和犯罪数额等方面,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司法认定上都存在着争议。文章针对合同诈骗罪在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结合相关学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合同诈骗罪主观上要求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但该目的不是目的犯之目的,合同诈骗罪并非刑法理论上的特定目的犯。因为在主观故意中存在目的,所以合同诈骗罪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直接故意。司法实践中,合同诈骗罪与民事欺诈、合同纠纷不易分清,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非法占有目的,这需要公安司法机关运用推定方法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6.
合同诈骗罪是从普通诈骗罪分离出来的经济犯罪,本文对司法实践中该罪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了剖析,明确了合同诈骗罪的合同应是进行市场交易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探讨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认定;借鉴单位人格否认之理论,指出对于个人假借真实存在的单位名义进行合同诈骗的行为,实为个人行为,应以个人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犯罪主观方面入手,就合同诈骗罪主观方面的特点和内容加以阐述。论述了合同诈骗犯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由故意构成,以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为目的。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的认定是界定其罪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合同诈骗罪的实质是在非法占有目的支配下设定骗局无偿攫取他人财物。非法占有目的较之诈骗手段,因没有明确、具体的立法判定标准,其准确判定成为认定合同诈骗罪的难点。司法实践中,正确运用刑事推定规则,综合分析行为人特定的诈骗手段、方法等客观因素,推定其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性,对合同诈骗罪的成立不仅合理而且必要。  相似文献   

9.
合同诈骗罪是刑法规定的新罪名,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合同诈骗罪存在诸多难点问题。正确界定“合同”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践中正确把握“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同时将合同诈骗与民事欺诈行为相区别,对于正确定罪量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笔者结合信用证运作特点,对此罪的表现形式及其认定作了分析,认为该罪是行为犯罪,并以“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作为判断罪与非罪的标准,其与诈骗罪、合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亦有明显不同。在定罪与量刑时亦要充分考虑到其多为牵连犯罪或共同犯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规定了八种金融诈骗罪,但对罪与非罪的界限、各种具体金融诈骗行为的认定方法及金融诈骗罪与相关犯罪的法条关系等问题并未规定,也未明确所有金融诈骗罪的主观方面都应当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为了便于司法实践中正确认定各种金融诈骗罪,本文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1979年修订后的新《刑法》在诈骗罪之外又设了合同诈骗罪,将其从诈骗罪中抽出作为一个单独的罪名,并不再置于侵犯财产罪的章节中,而是置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罪章节中。新《刑法》实施多年来,合同诈骗罪一直是立法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诈骗犯罪的特殊形式,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很容易混淆。对两罪的区分应从各自的犯罪构成入手.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两罪的相似点和不同之处,揭示两者的法理关系。然后提出合同诈骗罪与票据诈骗罪竞合时的处理原则,希冀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集资诈骗罪是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种新的金融诈骗犯罪。我国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对如何准确的认定集资诈骗罪均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拟对集资诈骗罪在认定过程中存在难点予以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为司法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谭德凡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1):169-170,184
金融诈骗罪脱胎于普通诈骗罪,但又不同于普通诈骗罪,它与合同诈骗罪之间、与诈骗罪之闻,以及各种具体金融诈骗罪之间都存在着法律竞合现象。为了正确适用法条,做到正确定罪量刑,文章运用法条竞合的理论对这几种类型诈骗罪之间的关系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16.
信用卡诈骗罪中对"恶意透支"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较为新型的金融诈骗犯罪。恶意透支是信用卡诈骗罪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但在认定“恶意透支”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认识。本对“恶意透支”的行为内涵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以便能准确地把握恶意透支型的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3项规定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对于冒用信用卡的行为如何界定学界尚无专门讨论,“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冒充他人身份和使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二者必须同时具备.而对于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并不能因为刑法规定“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以盗窃罪定罪处罚”而认定为诈骗罪,应认定为冒用他人信用卡,从而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金融票据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认定、特点及防范措施,理清了有关认定、防范该罪的一些模糊认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吴英案为热点,刑法学界和刑事实务界围绕集资诈骗罪展开了争论与探讨。如何界定"非法集资"、"社会公众"、"非法占有目的"等要素,是认定构成集资诈骗罪的关键。在实践中,应当正确区分集资诈骗罪与民间借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依法严把集资诈骗罪的入罪门槛。《刑法修正案(八)》保留了对集资诈骗罪的死刑设置。集资诈骗罪死刑是否应予废止将是刑法学界长期研究与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信用卡诈骗罪的认定问题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本文从界定信用卡的概念出发,并根据现行法条,结合实际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罪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