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由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由表及里,由略到详,有顺序的观察事物.例如:在教学<溶解>这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两杯水,并告诉学生一杯是食盐水,一杯是糖水.  相似文献   

2.
实验一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粒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2007,(10):36-36
学校请来一位著名的教授给我们做一次演讲。这位教授拿了两杯水,一杯黄色的,一杯白色的,故做神秘地对我们说:"待一会儿,你们从这两杯水中选择其中的一杯尝一下,不管是什么味道,先不要说出来,等实验完毕我再向大家解释。"随后先问甲乙两位同学想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师演示:把一只生鸡蛋放入一只盛满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中的鸡蛋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下沉。教师接着取出另一只盛满盐水的透明玻璃杯。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把这只鸡蛋放入这个盛满水的杯子里,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下沉。师:实际情况是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呢?现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这个实验。请大家仔细察。生:鸡蛋浮起来了。师:对比这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生:两个杯子里的水肯定不一样。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尝尝这两杯水有什么同。生:一杯是清水,一杯是盐水。师:观察实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使鸡蛋上浮的这…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新教材第六册的《溶解》一课,作为概念教学,学生理解是有难度的,如何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溶解现象的两大要点:①变成极小的微粒(即对学生说的“看不见”、“化了”的概括)②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如何使学生观察到这两个活动过程呢?我在教学中没有依据教师用书的程序进行,而是在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观察能力,使之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桌上放着两杯水,一杯是白开水,另一杯是糖水,尝一尝,哪杯好喝?你一定会说:“当然糖水好喝,甜呗!”是呀,作文就像水,要加点“糖”进去,才会“甜”起来。也就是说,要恰当地用上形容词,给文字以修饰,加上细致的描述,这样文章才会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教学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则。现在,介绍我校谢老师一节成功的自然课。课题是“饮水的清洁”。谢老师在讲自然界中的水不是纯净的水的时候,做了一系列实验。首先,把分别从河里、井里取来的两杯水,指导学生观察,这两杯水都含有许多不溶解的物质。接着,又拿出一杯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面对学校硬件设施薄弱,连学生配套自然实验材料袋都没有,一些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实验都无法做的情况下,如何用新理念驾驭自然教材,我上《溶解》一课时作了一些尝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摘录以下教学片断。片断一:课的引入,我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让同学们猜一猜,把一小勺食盐放入水中,用小棒搅拌食盐会怎么样?话音一落,人人争先恐后,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食盐会溶解掉;有的说,食盐没有了;有的说,食盐是用海水晒出来的,把食盐放入水中不就变成海水了吗?有的说,盐放入水中搅拌不就成了盐水了吗?还有的说:我…  相似文献   

9.
水的形态变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是认识天气现象的基础。学习这类规律性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能力。为了让学生直接认识蒸发现象,为新授作准备,课前,我要求学生在家里进行个小观察:装等量的两杯水,在杯壁上标出水面的位置,一杯用玻璃盖上,另一杯不盖东西,都放在通风的地方,每天观察几次,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0.
义务制新教材第六册的《溶解》一课,作为概念来说,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溶解现象的两大要点:①变成极小的微粒(即开始学生说的“看不见”,“化了”)②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如何让学生观察到这两个活动过程,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溶解”概念理解的深浅。故而,我在教学中没有依据教师用书的程序进行,而是在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中使之形象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1.
1+1≠2     
一杯水加一杯水等于两杯水,一杯酒精加一杯酒精等于两杯酒精。那么,一杯水加一杯酒精等于两杯水和酒精混合液吗?别忙回答,还是先来做个实验吧!一、实验材料有刻度的盐水瓶两只、水、酒精。二、实验方法将同样体积的水与酒精分别倒入两只盐水瓶中,比较一下刻度,记下。再将盐水瓶里的酒精全部倒入水瓶里。勿让一滴酒精倒出瓶外,检验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刻度。这时你会发现,混合液的总体积小于纯水体积与纯酒精体积之和。三、实验原理为什么水与酒精混合起来,体积小了呢?原来酒精和水可以互溶,因酒精分子、水分子之间都有一定的间隙,…  相似文献   

12.
学校请来一位著名的教授给我们做一次演讲。这位教授拿了两杯水,一杯黄色的,一杯白色的,故作神秘地对我们说:“待一会儿,你们从这杯水中选择其中的一杯尝一下,不管是什么味道,先不要说出来,等实验完毕我再向大家解释。”随后先问甲乙两位同学想喝哪杯水,甲乙二人都说要黄色的那杯,接着又去问丙丁两位同学,丙丁二人也同样要尝试黄色的那杯。就这样,总共有200多个同学做了尝试,其中只有1/3的同学选择了白色的那杯。之后,教授问同学们,黄色的那杯是什么水?2/3的同学伸出舌头回答:“是黄连水。”“那你们为什么想要尝试这一杯呢?”教授接着问道…  相似文献   

13.
梅红英  陈伟 《湖北教育》2002,(17):25-26
案例1 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设计如下实验:①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温开水170克和450克;②分别加入白糖30克和50克,待充分溶解后问哪杯糖水更甜。本意是让学生分别计算每杯糖水中糖占了百分之几,比较大小后得出哪杯糖水甜,然后诱导学生得出“如果计算出糖占糖水的百分之几,则更便于比较”,进而引入百分数意义。谁知问题刚抛出来,竟有一位学生没等举手就兴奋地说:“让我喝一口”,把全班学生逗得哈哈大笑。该怎么处理?该教师沉默了几秒钟,果真让这位学生当众“喝”了,并让他把品尝的结果暂时“保密”;再问还有谁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让“喝一口”的学生说出“秘密”,验证其他学生的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4.
1 从观察能力着手 提高学生兴趣  观察能力是自然教学的基础 ,是学生直接参与对现实事物的有意感知 ,提高学生的这种目的性和科学性。例如 :我在教学自然课《溶解》一课时 ,先让学生把白糖放入有开水的杯子里 ,接着让学生观察杯子里还有没有白糖 ,学生立即行动起来 :“我看见白糖‘化了’” ;“我嘴里尝到了甜味”。我抓住时机提问 :白糖怎样“化了” ?“化”到哪里去了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 ,认识到白糖在水里变成极小的看不见的颗粒 ,均匀分散在水中这个现象最后被学生总结出来 :“溶解”。2 加强学生对实…  相似文献   

15.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一、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具有条理性,应按照一定的顺序系统地去观察对象。我在教学中是按如下步骤操作的:首先应选准目标即被观察的对象。其次,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仔细观察被观察对象的反应。若被观察的是测量仪器,则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对象的特征、标志、各部分的特点及作用。以天平为例说明观察方法。首先,观察其整体结构由底座、横梁、…  相似文献   

16.
弱智儿童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须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物教学以它丰富多彩、灵活生动的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对直观演示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个正确的理解。教《空气》这课时 ,我是这样利用实物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学生找空气 ,我先肯定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但它看不见、摸不着 ,不容易被发现。组织学生先来做等几个实验 ,找一找它在哪里。实验一 拿一只“空”玻璃杯 ,让学生观察杯里装了什么东西 ,有些学生说 :“杯子里面什么也没有 ,是空的。”我把“空”玻璃杯倒扣在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到玻璃杯一…  相似文献   

17.
1 从观察能力着手提高学生兴趣 观察能力是自然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直接参与对现实事物的有意感知,提高学生的这种目的性和科学性.例如:我在教学自然课<溶解>一课时,先让学生把白糖放入有开水的杯子里,接着让学生观察杯子里还有没有白糖,学生立即行动起来:"我看见白糖‘化了'";"我嘴里尝到了甜味".我抓住时机提问:白糖怎样"化了"?"化"到哪里去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认识到白糖在水里变成极小的看不见的颗粒,均匀分散在水中这个现象最后被学生总结出来:"溶解".  相似文献   

18.
一天,妈妈对我说:“胜胜,去买根甘蔗吃吧。”我高兴极了,到小店买了一根粗甘蔗回来。妈妈看了看,说:“你怎么买这种甘蔗呢?看,这甘蔗根部那截太短了。”我迷惑不解地问:“有什么区别啊?”妈妈说:“甘蔗的根部更甜些。”我想,这是为什么呀?姐姐走过来,说:“我们做个小实验,解决你心中的疑问吧!”她拿出一个杯子,一包砂糖,一瓶开水。“先把杯子里灌一些热开水,再把糖放进去。对了,不要搅拌。”过了5分钟,姐姐要我慢慢喝糖水,我发现越喝到下面越甜。“好,你看看杯子里有什么?”姐姐说。我看到杯底都是些没有溶解的糖。姐姐说:“甘蔗吃到根部,也…  相似文献   

19.
现象描述这是一节小学的科学课,内容为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前,教师已经在学生的课桌上摆放了实验材料:两杯水,一堆食盐,一堆沙子。课始,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任务。师:请同学们把桌子上的食盐和沙子分别倒在有水的两个杯子里,观察杯中的现象,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  相似文献   

20.
观察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因为,人们大量的感性知识是要通过观察得到的;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掌握观察能力,培养观察习惯是很重要的。下面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一、掌握观察能力掌握观察能力是培养观察力的核心问题。在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和多种感觉器官参加活动,并且对从观察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提高到理性认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辨证的观察方法,掌握观察能力,提高独立观察的能力。(1)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所谓从整体到部分,就是在观察实验装置时,首先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然后再观察各部分仪器的构造,抓住重点,注意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