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具有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其产生迎合及拓展了受众的审美心理及期待视界,价值实现需要全社会认可.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公益广告的创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连娜 《东南传播》2011,(5):54-55
"红段子"是网络时代的产物,自诞生以来迅速被大众接受并自觉参与到创作和传播中来,这说明"红段子"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来看,"红段子"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受众发挥了巨大的能动作用,在创作和传播中读者和作者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同时,"红段子"不仅符合受众的期待视界,并且其创新模式更加超越和拓展了受众的期待...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谍战片持续热播,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不仅关乎编剧、导演和演员,更关乎社会转型期受众的集体期待和心理寻唤。本文试图从受众社会心理学视角,探寻谍战剧热播与当下社会大众集体寻唤心理间的契合关系。借以证实,电视剧的创作,与受众心理的成长与迷失具有微妙的联系,只有契合了时代性的受众心理需求,才可能生产和播出真正的优质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谍战片持续热播,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不仅关乎编剧、导演和演员,更关乎社会转型期受众的集体期待和心理寻唤。本文试图从受众社会心理学视角,探寻谍战剧热播与当下社会大众集体寻唤心理间的契合关系。借以证实,电视剧的创作,与受众心理的成长与迷失具有微妙的联系,只有契合了时代性的受众心理需求,才可能生产和播出真正的优质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5.
张觅奇 《视听》2016,(7):19-20
受众心理研究,一直是研究戏剧影视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戏剧与影视观演关系的不同,"在场"概念为戏剧所独有,这又导致观众在舞台和银幕上的观看心理的不同。本文试图从镜头、视角、人类本能欲望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分析,希望以此了解受众心理,从而指导作品创作。  相似文献   

6.
徐宝金  刘倩 《新闻世界》2010,(8):190-191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作用。信息时代,媒体应注重读者意识、期待视野和审美心理,注重受众的能动性和批判性,从而在媒体和受众间形成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艺术"与"人工智能时代"更广泛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面对人工智能艺术的发展,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影视艺术作品让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下去,"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也是人工智能艺术和影视艺术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影视艺术是视听一体、时空统一的艺术,同时又是具有最全面、最完整地再现现实生活能力的艺术.本文借助于中国古代传统美学的"形神"范畴,考察影视艺术对"形神"关系进行把握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手段,旨在为国产影视创作者提供一个新的创作视角,用本土美学概念提升影视艺术的美学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9.
欧阳沛 《今传媒》2011,(4):66-67
影视和影视艺术的诞生创造了现代传媒形式的革新,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传统艺术门类的生存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图书的创作及其销售也因此受到不小冲击,并试图借助影视求得生存之道。将小说改编成电影,依托荧屏寻求受众,为图书扩大市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当代影视艺术创作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低俗化、虚假化、泛娱乐化等高碳病象。不过,也有少数艺术家面对市场诱惑,始终坚持文艺的真善美价值导向,他们的作品在取得了巨大的市场效益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冯小刚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电影创作所恪守的是基于艺术真实的低碳美学理念,他所创作的很多作品堪称低碳艺术作品。善于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所谓低碳美学就是一种注重、发掘和锻造艺术作品的正面美学价值,着力  相似文献   

11.
谢旭慧 《新闻爱好者》2011,(21):110-111
现在的小品受众更多是通过电视(网络)而非剧场观赏小品的,相对于过去的剧场看戏,现在的受众具有分散性、个别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当代民众对喜剧小品的娱乐期待普遍较高,这种高期盼在其他形式的艺术门类中是不多见的。加之在南北地域、思想修养、文化水平、审美情趣、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决定了小品观众是难以应对的特殊受众。因此,小品创作要想获得比较满意的接受效果,只能努力去了解受众的接受需求,揣摩观者的接受心理,并不断获取受众的反馈,以调整  相似文献   

12.
在创作层面,中医药文化纪录片《本草中国》是一部具有中国美学表达风格的作品.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让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药文化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唤起了观众对中医药文化传播与电视艺术作品有效结合的新的认知和期待.本文将从叙事艺术与视听语言角度解读该片所体现出的中国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13.
蒙太奇在今天,无论作为美学或一种思维,都依然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可以说,影视艺术为蒙太奇艺术,因为蒙太奇作为一种技巧和艺术思维,它是影视艺术的基础和灵魂。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心理和注意力,将  相似文献   

14.
“假如你拍得不够好,那是你离得不够近.”这是美国著名摄影师卡帕对于摄影的心得.如果延伸到纪录片创作,也许可以这样表述:假如你拍得不够好,那是你离观众的心灵不够近.从心理学角度看,观众对于纪录片的心理期待取决于纪录片对于观众心理期待的满足程度,只有当观众充满期待的时候传播才是有效的.所有艺术作品都是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游戏:心理期待、心理体验与心理认同,这是一部和谐的心理舞蹈.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012年春节期间制作播出的5集纪录片《春晚》再次验证了这一心理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5.
孙宜君 《现代传播》2002,2(3):52-57
影视艺术鉴赏学是一门亟待构建的新学科。它的构建既是指导大众正确欣赏影视艺术作品、促进影视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客观需要 ,也是学科分化和融合发展趋势的必然。影视艺术鉴赏学应定位在影视美学和影视艺术学的交叉地带 ;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诸多理论基础上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学科论、本体论、特性论、语汇论、构成论、客体论、主体论、过程论、选择论、方法论、批评论、实践论、历史论等阐述了影视艺术鉴赏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从接受美学理论视域研究非遗文化传播,必须十分关切受众的期待视野。以粤剧为比较对象,百度指数分析的行为趋势、需求图谱和人群画像,折射出了潮剧受众的接受动机、接受行为、知识素养和审美理想。顺应和提升潮剧接受的期待视野,提供小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将很大程度上提高非遗传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7.
商凌云 《青年记者》2017,(27):76-77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所蕴含的审美教育意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从美学意义上来说,艺术作品所具备的审美教育功能,不仅在于艺术美的形式,还在于艺术作品的内涵,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视听语言,可以为受众带来最直观的感官刺激,好的电影语言可以为受众带来审美趣味性,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受众的审美水平;而在内涵上,将电影反映社会、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审美教育功能隐含于文本之内,才能使受众易于接受,在此基础上,深刻地反映社会、揭示真理,唤起受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审美活动具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由于时代的变迁、地域的差异,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存在着不同的审美理解.  相似文献   

18.
电视广告的时空艺术来源于影视时空艺术,影视画面的分切与组合,使影视时空打破了现实时空的制约,形成了影视独特的时空艺术,产生了有限时空和无限时空,一部影视作品可以有其无限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但又在其有限时间和空间里活动。同样电视广告作品也在其有限的时空里进行无限时空的创意表现,而无限时空的艺术处理直接关系到电视广告的叙事节奏、内在的戏剧性、主题的表达及受众的接受心理。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接受美学为视角,通过对《国家宝藏》弹幕评论进行内容分析,讨论文博类电视节目受众的期待视野。研究结果显示,文博类电视节目受众的期待视野由文化期待、娱乐期待、身份期待、情感期待和社交期待等五种期待构成,其中文化期待、身份期待与情感期待尤能彰显文博类电视节目受众在期待视野上的特殊性。要保持自身的吸引力,文博类电视节目应与受众的期待视野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不仅要满足受众的娱乐期待与社交期待,更要通过引导文化期待、平衡身份期待、强化情感期待实现对受众期待视野的超越乃至校正。  相似文献   

20.
受众心理主要指受众的意志、愿望、情绪、要求等,民生新闻与受众的寻常生活密切相关,也与受众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这一民生新闻栏目的成功,就在于它把握住了新闻与受众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高度关注受众的心理需求,抓住了受众的求近心理,顺应了受众的求快心理,契合了受众的求新心理,符合受众的期待引导心理,满足了受众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