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关于《花未眠》的主旨,人教社《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如是说:“课文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强调自然美是无限的,美是邂逅和亲近所得,艺术创作应该重视写实,表现自然美。”这就是说,本文的主旨包含了三层意思:一、自然美是无限的;二、美是邂逅和亲  相似文献   

2.
川端康成是日本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也是亚洲继印度作家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荣获此奖的作家,是20世纪国际文学界的名人,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古都》等。他的作品带有日本传统的纤细美和悲哀美,在文学领域里,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花未眠》,就是一篇启迪美、传播美的佳作。《花未眠》属于说理散文,作者从“花未眠”这一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关于审美的问题。川端康成认为“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因此要清醒地“活下去”,去努力感受到更多…  相似文献   

3.
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一座天堂。日本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是一篇富含哲理、韵味深长的说理散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而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对审美的思考。由于内容的艰深,如何教学是本文应探索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的说理性散《花未眠》,是从花未眠的这种胄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然而细读本.就会发现作品中隐含着一种“死亡意识”。在这里,“死亡意识”不再是一种普通人的思想意识.而是作家审视生活和自然的哲学思考,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生意义。据统计,川端康成近三分之一的作品都与“死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死亡”简直就是川端康成作品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叶渭渠先生翻译的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见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是一篇说理散文。该文从花未眠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引导读者思考关于审美的问题,很具有启发性。但细读来,却不免有几分遗憾。我不懂日文,没有读过原著,这里只能从汉语言的角度,对其译文谈几点看法。其一,语言冗赘,重复拖沓如第三自然段: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则是无限的。至…  相似文献   

6.
我曾经无数次的关注日本这位伟大的作家,这位在1968年“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的内心精华”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师川端康成,他的散文《花未眠》更多的被我作为美学论文来读。文章从作者发现海棠花未眠开始写起,写到发现美的机缘,一直写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如果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对当代作文教学应该有深刻的启示。一、作家看来,艺术美的本源是自然美艺术美的本源是自然美,这无疑是艺术起源于生活的佐证。川端康成谈到的罗丹的创作和玛伊约尔的创作时说“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谈宗达的画时说“深深理解宗达高尚…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的说理性散文<花未眠>,是从花未眠的这种自然现象引出对自然美的探讨,然而细读文本,就会发现作品中隐含着一种"死亡意识".在这里,"死亡意识"不再是一种普通人的思想意识,而是作家审视生活和自然的哲学思考,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生意义.据统计,川端康成近三分之一的作品都与"死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死亡"简直就是川端康成作品的灵魂.从分析川端康成作品的"死亡意识"入手,无疑更有助于我们领悟川端康成文学作品的独有魅力.  相似文献   

8.
美的遐想     
美,是指好看、令人赏心悦目吧!美,是无处不在吧!自从学了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后,使我进一步了解美之所在、美之真谛,但是美只是表面的东西吗?这在《花未眠》中似乎没有详细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宏伟 《文教资料》2011,(19):26-27
川端康成的一生是时刻不停息地追求美的过程,他对死亡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最后以极端的方式——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本文以《花未眠》为例,探讨其中所蕴涵的美的三重境界:感受自然之美,创造艺术之美,促进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沟通,并尝试以此阐释川端康成的美学观念和他奇特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初读《花未眠》,我就像一个初涉世事的孩子,既新奇,又茫然,更不用说执教了。于是,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里,我静下心来,灯下品读这篇出自亚洲文坛圣手的《花未眠》,经过反复品读、涵泳,笔者对这篇课文有如下心得: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后期散文创作的代表作《花未眠》,融合物我,把自然契入人类的哲学思考中,表达了艺术要尽可能地反映自然美的思想,进而表现了假托在自然之上的人类审美理趣,张扬了人文理想主义精神,显示了作家后期散文创作秉承了日本文学“物哀”“风雅”的传统,达到了禅趣、哲理美与物哀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思想的海棠     
1.体现作者对美的追求。不能单纯地认为《花未眠》的主旨是在探讨生命,感叹生命的短暂,提出要珍爱生命。从全文的主体看,或写自己亲历,或举例说明艺术美引导人们关注自然美。虽然个别地方也体现一定的生命意识,但文章主要是在探讨美,表达作者对美的不懈追求。(杨艳《〈花未眠〉主题商榷》,《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相似文献   

13.
美的遐想     
美,是指好看、令人赏心悦目吧!美,是无处不在吧!自从学了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后,使我进一步了解美之所在、美之真谛,但是美只是表面的东西吗?这在《花未眠》中似乎没有详细地探讨。早上,朝阳露出绯红的脸庞时,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位纯洁可爱少女那种羞涩的笑。当我走到教  相似文献   

14.
美在改变     
高中语文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审美力、文学欣赏能力。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散文 ,特别是抒情散文由于它取材的广泛、自由、写法的灵活、诗意浓郁、意境优美成为提高学生文学欣赏能力的最佳文本。正如周立波所说“举凡国际国内的大事、社会家庭的细胞 ,掀天之浪 ,一物之微 ,自己的一段经历 ,一丝感触 ,一撮悲欢 ,一星思想 ,往日的凄惶 ,今朝的欢乐 ,都可以移于纸上 ,贡献读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就是由一次在旅馆中发现海棠花未眠而引出对自然美及审美进行探讨的散文。川端康成是以“丰富的…  相似文献   

15.
沈清晨 《语文知识》2004,(10):28-29
出自日本一位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学宗师川端康成之手的一篇由对自然美的感悟而引发的关于美学的说理散——《花未眠》,因其自然化的结构、自然化的语言和禅悟般的高深的美学思考.让学生读后恰如面临一盘散落的珍珠,只觉得句句珠玑晶莹,处处睿智闪光,却不知如何赏析。教初读此感受与学生一样,后经反复阅读,有了以下的感悟。写在这里,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深刻地表现了日本民族与文化的精神,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该作品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7.
断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寥寥几笔,为后人勾勒出游子思乡图,淡黄色的月光轻轻洒落,月华初上,秋凉如水,听得见花园里玫瑰花瓣划破空气的气息,和着耳边轻盈忧郁的乐曲——《回家》,花未眠,人亦未眠。  相似文献   

18.
花未眠[日]川端康成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由学习,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完全放任学生。在此,笔者结合《花未眠》就语文自主学习教学策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花未眠》是一篇极富美学意蕴的散文,文章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开头,从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并由此引发联想,深入浅出地阐明了“吾生也有涯,而美也无涯”的主旨。阅读本文,我们透过作者对“微不足道”现象的发现与思考,可以领略他对于“美”、“审美”等问题的精辟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