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体育高考是中学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十分关注的问题,它对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高考学生的心理焦虑是必然存在的,而且影响着考生的高考成绩。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广西2006年参加体育类高考的学生心理焦虑状况的调查,从而分析了体育类考生心理焦虑产生的必然性;引起考生心理焦虑的因素;同时对广西体育类高考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需加强与改善的地方提出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沈惠琴 《体育教学》2009,(11):55-55
学生的体质持续下降,已经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的体质成为了目前大家所关心的焦点,也成为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邢亚楠  张军 《体育教学》2009,(12):43-45
在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课程标准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然而,在关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方面,学生的体育学习不能只倚靠学校一力所为,必须依赖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已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但大多只是停留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一轮教改工作在我国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开展,体育已经成为各地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就目前来看,为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兴趣化游戏教学已经逐步被引入实际教学工作中,该教学模式可以冲破传统教条主义教学思维的拘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更好地实现当今时代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5.
武术作为我国古典体育项目,是世界人们喜爱的运动,也成为目前小学必修课程。小学低年段是学生学习武术的关键阶段,目前,我国体育课程中对武术指导存在阻碍性因素。对此,本文探究小学低年段武术教育的意义,关注小学低年段武术教育的阻碍性问题,提出小学低年段武术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体育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 学生体育考试焦虑的形成,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和学生生活学习的外部环境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可能导致体育考试焦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没面子,怕取笑。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自尊的敏感期。考试考得好可以得到同学的尊重和信赖,或者成为偶像;考试考得不好便觉得没面子。其原因有二,其一,体育成绩较接近的同学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人才的激烈竞争,高考已经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体育术科高考也面临同样的压力.体育术科高考既不同于普通的文化高考,又区别于一般的体育课考试和运动竞赛,考试焦虑往往成为体育术科高考的关键.为此,本文主要对体育术科高考生的术科考试考前状态焦虑和考试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体育术科训练和应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忠波 《精武》2012,(33):44-45
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喜好和关切的情绪,主要表现为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变,高等院校中对学生德、智、体、兵全面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排球教学作为体育运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课程,如何培养学生对排球学习的兴趣已经成为了大学体育教学中重要的一课。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对排球兴趣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其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对学生排球的兴趣培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协会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学生能力、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实现形式。目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高度重视,关于大学生协会活动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因此,本文以学校体育与学生协会作为研究对象是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创新点,具有现实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课程标准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然而,在关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方面,学生的体育学习不能只倚靠学校一力所为,必须依赖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已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但大多只是停留在教学形式的设计上,或过于形式化地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其结果不仅没有达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目标,反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知所云.在与家长合作方面,我国虽然早已建立了家长与学校联系系统,并以家长会、家访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合作交流,但这也只是为大多数体育以外的学科所用,在体育教学方面与家长进行的深入交流则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11.
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大学生健美操课中进行教学实验,分析了采用合作教学法后对大学生心理调节的作用。结果发现,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受大学生的欢迎,能够改善学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健美操的特殊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分量袁的焦虑程度排序为: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孤独倾向;黑龙江省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在自责倾向上有着较显著的差异,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身体症状上无显著性差异;黑龙江省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上有着显著性差异,而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自主性目标和非自主性目标的教学设置对排球垫球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自主性目标的教学效果比非自主性目标的教学效果好;在目标教学的过程中焦虑和唤醒水平与技能的掌握有密切关系;目标设置对学生的努力程度有很重要的影响;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不同的目标教学中其努力程度不同,对学习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采用社交行为、交往焦虑量表,主观锻炼诱导情绪体验量表,对实验对象进行心理测量法和数据统计,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心理指标交往焦虑和锻炼主观情绪体验指标上实验前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试验后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实验后横向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发现合作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交往的意识,降低交往焦虑提高交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维持;合作学习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激情,利于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向东 《体育学刊》2007,14(3):92-94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TH),对河南省12所学校(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和高中)5 812名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中高焦虑水平学生检出率为3.8%,内容量表检出率最高的为自责倾向(9.02%),其次是对人焦虑倾向(8.66%)。城乡男女生比较,乡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于城市学生,女生的心理焦虑程度高于男生。建议体育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突出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游戏等能够减轻或消除这些因素的体育项目,同时要求体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心理障碍的学生;加强农村体育师资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地和学生交流,运用体育手段减轻学生的心理障碍;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女生的教育,选择合适的语言、合适的运动项目促进女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分析冬季户外有氧运动对高校学生焦虑状态的影响,寻找降低大学生焦虑状态的有效手段。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的《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哈尔滨商业大学学生进行两次测评。结果显示,通过冬季户外有氧运动训练,实验组学生的焦虑情况轻于对照组的学生;冬季户外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更加显著。建议大学生经常参加各种有氧运动,尤其是冬季户外有氧运动,以缓解或消除焦虑情绪,改善并提高其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学习焦虑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心理训练为手段,探讨大学生体育学习焦虑控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体育学习焦虑的控制有助于动作技术的掌握和完成质量的提高;有针对性地采用认知、表象、放松训练及暗示调节等心理训练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学生体育学习的状态焦虑。  相似文献   

18.
篮球游戏教学法对中学生学习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教学实验方法 ,对中学生进行篮球游戏教学与学习效能的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篮球游戏教学 ,提高了篮球的基本技术 ,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讲解能力、创造和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 ;篮球游戏教学法以其广泛的人际沟通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以其适宜的运动负荷增强学生体质 ,以其娱乐性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 ,以其竞争性增强学生自信心 ,以其锻炼性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特征的形成 ,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Background: Fitness testing is a commonly appli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 implemented in both second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E). Many teachers believe that by using a variety of different tests, they are able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feedback regarding their fitness status, and furthermore, increas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be physically active later in their lives. However, empirical evidence concerning students’ affective responses during fitness testing classes is limited.

Purpose: The primary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njoyment and anxiety differed between two different types of fitness testing classes and PE in general. In addition, the measurement invariances over time and between Grade 5 (aged 11–12) and Grade 8 (aged 14–15) groups were determined.

Method: A total sample of 645 Finnish Grade 5 (N?=?328, 50% boys, mean age?=?11.2, SD?=?0.36) and Grade 8 students (N?=?317, 47% boys, mean age?=?14.2, SD?=?0.35)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Series of multi-group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level of measurement invariance between general PE and fitness testing classes, and between age groups. Strict factorial invariance was supported for both enjoyment and anxiety scales allowing for latent mean comparisons. Latent mean differences were studied using z-tests.

Results: Grade 5 students perceived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enjoyment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and a higher level of somatic anxiety in fitness testing classes compared to general PE. Additionally, for Grade 8 students, levels of enjoyment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somatic anxiety and worry higher in fitness testing classes than in general PE. Furthermore, enjoy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somatic anxiety and worry lower among Grade 5 students compared with Grade 8 students in both contextual PE and during fitness testing class.

Conclusion: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enjoyment were lower in fitness testing classes compared to PE in general. Additionally, students perceived lower levels of cognitive anxiety and higher levels of somatic anxiety in fitness testing classes than in general PE. It is noteworthy that students might not significantly dislike fitness testing per se but instead have significantly more positive affects towards PE in general. Generally, practitioners conducting fitness testing lessons are encouraged to embrace different strategies such as fostering basic psychological needs or promoting mastery climate to facilitate enjoyment and diminish anxiety.  相似文献   

20.
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焦虑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望洋  赵军  谢卫忠  路开来 《体育科学》2004,24(2):61-62,69
运用Spielberger等设计(Spilberger,1996)的状态一特质焦虑测试问卷(STAI),时平时参加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311名大学生进行状态焦虑分数测评。从311名学生中选60名状态焦虑分数较高的学生,其中50%(30名学生)的学生作为试验组参加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而另外30名作为对照组不参加体育锻炼。在为期70天的试验过程中,运用状态一特质焦虑测试问卷对两组实验者进行3次心理状态测评。结果显示: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状态焦虑水平比男生更高;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可以降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学生的焦虑水平。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活动在降低青春期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