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评估田径运动损伤的各种致伤因子,并建立运动损伤病因预警动态链模型,为运动员回避和降低损伤风险,保证正常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分析和评估各种致伤风险因子.结果:田径损伤致伤因子可分为三类:内部致伤因子、外部致伤因子和刺激诱发因子.内部致伤因子增加损伤发生的倾向,在外部致伤因子的共同作用使运动员成为“易伤人群”,而刺激诱发因子是导致损伤的必要条件.结论:结合两级预警机制建立了田径运动损伤病因预警动态链模型,为研发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的田径运动员伤病预警系统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并在山东省田径队伤病预警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
对粤西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员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粤西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员损伤的调查分析,发现运动员损伤主要是由于技术动作因素、准备活动因素和场地因素等几方面造成的。为此,希望通过对高校田径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研究,为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加强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建立体育医务监督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全面提高公体田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运动损伤一直影响着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使科学系统的训练和比赛难以按计划正常进行,导致一批有前途的运动员过早地离开田径场,严重阻碍了田径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避免和减少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的伤病发生,延长运动员的运动生涯,提高训练质量。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3所高中业余田径运动员的常见损伤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其田径课余训练运动损伤的原因,具体区分男女运动员不同项目、不同层次运动损伤的特点,对其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将运动损伤率降低到最低,使我市业余田径运动员预防损伤的意识增强、整体水平提高、运动寿命延长。为该地区教练制定田径业余训练、考学安全预防措施、积极调整学生心理状态,提供依据;使得训练、比赛、考学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整个市的运动水平,为我国田径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13—2016奥运周期我国183名11~23岁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损伤现状、损伤原因及康复策略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损伤特点,探讨造成损伤的风险因素,为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此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高达87.4%,运动员带伤训练现象普遍;损伤部位最严重的部位依次是腰、膝、踝、足、髋,髋部损伤比率较上一奥运周期有明显下降;损伤类型主要为韧带损伤和肌肉与肌腱损伤,主要在跳跃和柔韧类难度动作过程中致伤;造成损伤的原因机制比较复杂,除训练学致因外,训练时间及分配不合理、评分规则对技术动作的导向、疲劳和带伤训练、不科学控体重导致营养失衡、关节松弛和晚熟等也是诱发损伤的风险因素。针对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提出强化基本功和力量训练、合理补充营养、科学控制体重、强化医务监督及康复训练等预防康复策略。  相似文献   

5.
田径比赛是田径运动员最基本的运动能力的体现,当今田径比赛中运动员的成绩也越来越接近,为突破自己的成绩上限,运动员会加大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可能会在训练和比赛中因为各种原因受到运动损伤。因此,应该有针对地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本文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商丘学院田径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状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调查了阿克苏地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情况,通过分析回收问卷,研究发现不同等级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在病程上多属于急性损伤,损伤的轻重程度上多属于轻度损伤和中度损伤;运动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和技术训练时期,身体训练时期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少;运动损伤以软组织挫裂伤、关节韧带损伤、肌肉损伤为主等特点。分析了排球运动员的致伤因素为潜在因素和直接因素两大部分。探讨了运动员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综述法,对青少年运动员田径训练特点及训练的制胜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运动负荷逐渐加大、训练的超量恢 复、训练过程和比赛相结合、防止专项成人化训练等因素是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制胜规律所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业余田径训练中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学生在业余田径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进行了调查,并对损伤在项目上的分布情况、损伤性质及损伤原因作了重点分析。大学生在田径业余训练和比赛中,不同运动项目受伤的情况各有不同。同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使运动员与教练员明确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从而提高田径训练的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对田径运动员训练的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今田径运动的迅速发展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的技术、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被认为是高水平比赛夺取胜利的关键因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影响田径运动员运动因素有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的特点,运动训练的心理学因素和其它客观条件等。提炼了近年来田径训练的成果,突出了心理学因素在训练中重要作用。对提高我国运动员成绩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粤西地区部分高中体育高考田径训练队的运动员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对他们训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和损伤部位以及造成损伤的主要运动项目。探讨了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规律和特点,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橄榄球运动损伤风险非常高,运动损伤是橄榄球运动员因伤缺赛和退役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回顾总结了橄榄球运动损伤种类、损伤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以及最新的预防性康复训练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橄榄球运动的医务监督水平、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保障运动员健康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在联赛准备期中损伤特征的研究,为有效控制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提供研究依据。方法:以备战2018-2019年WCBA联赛的14名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sRPE监控运动员的训练负荷,通过跟踪调查记录运动员的损伤情况,分析训练负荷对损伤的影响。结果:江苏女子篮球运动员的慢性损伤率为100%,非接触性急性损伤高于接触性急性损伤,健将级运动员的损伤风险显著高于一级运动员(P=0.020);sRPE与基于Polar心率带的训练负荷得分(r=0.644,P=0.000)有显著性强相关;以中等负荷组(491~590 AU)为参照,低负荷组(98~490 AU)损伤风险有所降低(OR=0.912),而高负荷组(591~676 AU)的损伤风险(OR=2.174)和极高负荷组(677~1 219 AU)的损伤风险(OR=1.692)有所增大,其中高负荷组的损伤风险显著性上升(P=0.040)。结论:职业女子篮球运动员普遍患有慢性损伤,好发非接触性损伤,损伤部位以膝关节、足踝部和腰部为主;健将级运动员比一级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明显更高;中等负荷的训练课下运动员有较低的损伤风险,但减少负荷并不能有效降低损伤风险;相反增大负荷会使损伤风险显著增加,而进一步增大负荷时损伤风险又会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发现,大众网球运动中运动者膝关节的损伤比较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大众网球运动中膝关节损伤原因、损伤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网球运动爱好者预防和治疗运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如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已经成为一种全民行为准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注意因多方面不利的因素,而导致的一些运动伤害和意外事故发生。如何主动预防运动伤害和损伤后如何及时、正确的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进行救助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运动伤害的分类、产生的原因、预防及急救措施进行综述,旨在为所有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伤害事故与日俱增,这些伤害事故给教师、学生和家庭带来麻烦的同时,也给学校和上级管理部门带来麻烦。本文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伤害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把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探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风险问题,提出大学生体育教学中的风险应对策略与方法,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与风险应这三个部分组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高校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性损伤状况进行调查,认清运动性损伤的特点和规律,探讨损伤发生的原因,提出部分运动性损伤的防治方法,为今后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逻辑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武汉市高校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致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按影响程度划分为最重要致因与次重要致因。采用现代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武汉市大学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问题,初步构建起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应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提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系统梳理有关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英文文献,对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损伤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预防策略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发现:(1)高山滑雪的损伤发生率高;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手指、下背部、头面部等部位次之;损伤类型主要包括韧带损伤、应力性骨折、神经系统损伤/脑震荡等,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方面无性别差异;损伤程度一般为中、重度,最严重者可致使运动员停训或中断参赛超过28天;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所面临的损伤风险相近。(2)影响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基本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技术动作、性别年龄、先天遗传等相关的内部因素,它是减少和预防高山滑雪运动损伤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二是与竞训场地、器材、装备、气候等客观条件相关的外部因素,它们也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特征产生一定影响。(3)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可主要侧重于提高力量素质、优化技术动作、创新器材设备,并逐步加强多措并举、相互配合以产生综合效应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为加强与高山滑雪项目特征相匹配的运动损伤评价体系的构建,加大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机制探究,探索新的预防手段和策略等后续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系统梳理有关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英文文献,对高山滑雪项目的运动损伤特征、影响因素及主要预防策略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发现:(1)高山滑雪的损伤发生率高;膝关节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手指、下背部、头面部等部位次之;损伤类型主要包括韧带损伤、应力性骨折、神经系统损伤/脑震荡等,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方面无性别差异;损伤程度一般为中、重度,最严重者可致使运动员停训或中断参赛超过28天;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中所面临的损伤风险相近。(2)影响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基本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员本身的竞技水平、技术动作、性别年龄、先天遗传等相关的内部因素,它是减少和预防高山滑雪运动损伤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二是与竞训场地、器材、装备、气候等客观条件相关的外部因素,它们也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特征产生一定影响。(3)对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可主要侧重于提高力量素质、优化技术动作、创新器材设备,并逐步加强多措并举、相互配合以产生综合效应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为加强与高山滑雪项目特征相匹配的运动损伤评价体系的构建,加大高山滑雪运动损伤的机制探究,探索新的预防手段和策略等后续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2002-2003年陕西国力足球队运动损伤情况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运动员伤病跟踪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陕西国力足球队2002- 2003赛季运动损伤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两个赛季内,共有17名运动员发生了128例不 同部位的损伤,占被观察人数的65.3%,78.7%的损伤发生在下肢。通过对足球运动员损伤机制 的研究,旨在提出足球运动致损因素,寻找措施,减少运动员在比赛与训练中的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