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余年前,也就是1974年7月23日上午,去年刚刚故去的著名汉语音韵学家李方桂先生(1902—1987)在台湾的史语所作了题为《汉语研究的方向——音韵学的发展》的专题演讲,讲演稿经整理后发表在《幼狮月刊》第四十卷第六期(1974)2—8页上。此文后来转载于《音韵学研究通讯》1982年第1期。李先生此文就几个音韵学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精辟看法。李先生是当代汉语音韵研究的权威,笔者才疏学浅,不敢望其项背。但我现在也做一篇与李  相似文献   

2.
在1991年第1期上,我刊曾发表李兴同志《标由本定也是一个普遍规律(一、二部分)》一文。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哲学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新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此文曾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自然辨证法》1991年第5期全文复印,现发表作者《标由本定也是一个普遍规律》的三、四部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误,我已写了两篇文章,刊于《山西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文献》(1987年第1期),共订正了三十九条错误,今又续得二十则,撰为此文。  相似文献   

4.
(一) 市成人教育学会、成人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北京成人教育》编辑部于1987年5月15—18日联合举办了成人学历教育与考试制度改革专题理论讨论会,讨论会共收到论文百余篇,会前,《北京成人教育》已发表了部分论文或摘要,并将全部论文的主要论点汇编成《综述》,刊登在1987年第1期上。讨论会除本市论文作者外,还邀  相似文献   

5.
有的研究徐志摩或沈从文的著作,把徐志摩说成是沈从文第一篇作品的编辑。这是不确的。据现在能够证实的材料,沈从文第一次在《晨报副刊》发表的作品是署名“休芸芸”的一篇短文《一封未曾付邮的信》,此文刊于《晨报副刊》第306期(1924年12月22日),此后便不时有散文或诗作在《晨报副刊》发表。  相似文献   

6.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志成《汉语音韵学研究导论———传统语言学研究导论卷一》日前由巴蜀书社出版。此书原本是作者给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上课的讲义 ,使用过十年 ,又历经三年修改 ,方成书。全书共十章 ,分别是绪论、反切、等韵 (上 )、等韵 (下 )、《切韵》与中古音、《中原音韵》和北音、上古音、古代汉语方言研究、音韵学的应用、音韵学的研究方法和展望。书后附有作者上古汉语方言论文三篇。此书与已经出版的一些音韵学著作相比 ,有如下特点。 (一 )论述全面 ,涉及了音韵学的各个领域。该书不只对反切、等韵、上古音、《切韵》等知…  相似文献   

7.
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厅、河南日报社共同组织的1986—1987年全省优秀理论宣传文章评选活动,经过评委会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结束。我校赵德教同志撰写的《理论研究要为加快和深化改革服务》(发表于本刊1987年第4期,责任编辑张家鹿)一文荣获二等奖。省评选委员会将对获奖文章的作者和编者颁发荣誉证书,并由得奖文章的  相似文献   

8.
六年前,当时我正读研究生二年级,为了迎接湖北省首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我在导师王道俊、郭文安两位教授的指导下,撰写了《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文。在大会宣读后,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将此稿投给我校学报。当时的责任编辑宋才发老师读了此文后,马上首肯,决定予以选用。我的文章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增刊上发表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新华文搞》1987年第12期全文转载,当时的《国内外教育文摘》也发表论文摘要。可以说,它是我成功的处女作,而学报则是我成功之路上的铺路石。  相似文献   

9.
普及教育     
今年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辰100周年。1934年陶先生在我校(原安徽大学)作了题为《普及教育》的著名演讲,原载当时的《安大周刊》第176期。此文今天读来仍觉新鲜,很有现实意义,特予重新发表,以资纪念,并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苏联普通学校条例是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该条例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完善。1970年9月8日苏联部长会议批准的《苏联普通中学条例》刊登在《苏联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法令汇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中。1987年第7期《教学与管理》杂志刊登了1987年1月苏共中央政治局审定的《苏联普通中学章程》(草案)。现将1989年7月18日刊登在苏联《教师报》上经苏联国家教委正式批准的这一暂行条例翻译如下。以供教育研究人员和教育行政领导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敝文《“现代史诗”,自我意识和文化传统的融合》在1987年3月1日的《文论报》(此文同时见于《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87.3)上发表以后,我又读到了余曲诗同志对该文的批评文章《“现代史诗”刍议》。(87年10月21日《文论报》)文章得到他人之关注,这无疑是作者的幸运。这也正说明了“现代史诗”这个课题有必要再深入探讨下去。下面聊述浅见,以求教于余曲诗同志并诗歌界理论界的前辈与同行。  相似文献   

12.
《语文月刊》一九八八年第三期发表了张寿康先生《汉语组装语法述略》一文。张先生认为汉语“既不是屈折语、孤立语,也不是粘合语或分析语,而是一种组装型的语言。读了此文,再联系笔者目前所做的一些研究,产生了一些想法。本文着重想在句子语义的组合上探讨一下汉语语法组装的根由。  相似文献   

13.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各个历史时期语音系统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结合研究对象,可把音韵学细分为古音学、今音学、北音学、等韵学四个部分(略去了人们比较熟悉的现代语音)。古音学以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特别是《诗经》为主要研究对象,是研究上古汉语语音系统的。今音学以《切韵》、《广  相似文献   

14.
背景材料:《献给祖国的歌》作词:高竣作曲:刘青发表于1987年第7期《歌曲》杂志及其他音乐杂志《人间第一情》作词作曲:刘青发表于1996年第1期《音乐世界》杂志及其他音乐杂志  相似文献   

15.
我在《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文版)1983年第三期(总第廿八期)发表了《关于八思巴文与》一文之后,读了服部四郎教授《关于八思巴字—特别是e字与é字》一文,受到了一些启发,但也觉得有些观点值得商榷。一众所周知,八思巴字是用来“译写一切文字”的拼音文字。现存八思巴字资料中有蒙古语、汉语、藏语、梵语、维吾尔语以及其它目前还不能确定的语言。因此,在研究八思巴字的时候,应当充分利用现有诸语种八思巴文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一) 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选用的鲁迅先生的作品《风筝》,是一篇优美的、战斗的散文诗。此文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选来,作于1925年1月24日,最初发表在《语丝》周刊第十二期上,副题为《野草之九》,署名鲁迅,后收入《野草》。《野草》是鲁迅先生重要的作品之一,共收集了23篇散文诗,创作于1924年9月至1926年9月。这段时期,我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都很严重:一方面,美、英、  相似文献   

17.
一《古音类表》是傅寿彤的古音学著作。王力的《汉语音韵学》在附录“汉语音韵学参考书”中列了傅寿彤的《古音类表》。李新魁先生的《汉语音韵学》“上古音”部分也提到了“傅寿彤的《古音类表》分为十五部”。但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人对傅寿彤的古音学说进行研究。傅寿彤,原名昶,字青徐,贵筑(今贵州省贵阳市)人,清咸丰癸丑进士。学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所著除《古音类表》外,还有《澹勤室诗》六卷、《古易殊文记》一卷、《易原》二卷、《周官源流  相似文献   

18.
高文达先生主编的《近代汉语词典》(知识出版社,1992年3月)问世以来,因是“中国第一部”,从而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辞书研究》曾发表两篇评论文章:骆伟里《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可喜收获——近代汉语词典简评》(1993年4期),元白《评〈近代汉语词典〉》(1993年5期),从收词、释义、例证方面予以肯定,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之处.本书的主  相似文献   

19.
巳故逻辑学家李匡武先生曾在《华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上发表《论逻辑谬误》一文,评述了西方关于逻辑谬误的若干理论,其中比较详细地评介了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弥尔(J·S·Mill)和柯比(I·M·Copi)的谬误分类理论.李先生的这篇文章很有意义,也很有启发性.由此我们进一步想到,现代谬误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很有必要继续予以介绍,以获得谬误研究的完整印象.同时,也引出了评价以往谬误分类理论的问题.所以,我们愿承继李先生的论述,续论逻辑谬误,并以此纪念这位逻辑前贤.  相似文献   

20.
《题辞》《野草·题辞》作于1927年4月26日,发表于《语丝》周刊第138期(1927年7月2日)。这一篇其实也可以当作“野草之二十四”来读:它本身也是一首文采斐然、意境深远的散文诗。作《一觉》后四个多月,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厦门、广州,环境和思想都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