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系统分析法,对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状况及发展对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福建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中,运动水平真正达到高水平者数量偏少;教练员对高水平运动员系统训练接触和了解甚少,训练经验有限;教练员由"教学型",向"训练型"转变周期延长;训练时间不足对系统训练造成影响;福建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普遍面临训练经费不足的窘境。据此,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对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教练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影响教练员执教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辽宁省12所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走访辽宁省部分高校专家教授以及优秀教练员,对辽宁省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员选拔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并对选拔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获得一定有价值的材料,供主管部门参考,旨在促进辽宁省乃至全国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包荻文 《体育世界》2014,(7):113-114
田径是一门综合性十分高的运动,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创建属于自己的独立田径队。国内高校间高水平的田径比赛越来越频繁,因此高标准、有效的田径训练方法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田径队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了文献资料和相应的实践对田径训练内容里的田径训练组织方式、管理方法、运动员选拔和教练员的培养方式进行了阐述,就目前高职院校的田径队训练方式方法进行了相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湖南省 1 0 8名高校田径队现任教练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科研以及业务能力等几个方面的调查 ,对普通高校田径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教练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专业理论知识不丰富以及缺乏指导高水平田径队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 ,岗位培训工作滞后等是影响高校田径教练员业务水平提高的几个主要因素 ,同时也是影响高校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几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校田径教练员的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南省108名高校田径队现任教练员的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科研以及业务能力等几个方面的调查.对普通高校田径教练员队伍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练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专业理论知识不丰富以及缺乏指导高水平田径队训练、比赛的实践经验,岗位培训工作滞后等是影响高校田径教练员业务水平提高的几个主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高校田径运动技术水平提高的几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文献阅读、专家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复旦大学田径队"自主培养"模式、华东师范大学田径队"联合培养"模式和上海体育学院田径队"一条龙培养"三种不同的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上述三所高校田径队在培养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方式上各有特色,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研究和比较发现,三所高校田径队在培养模式上也存在着一些欠缺.鉴于我国田径水平的发展以及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趋势,应该尽快探索出一套符合上海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关两国大学田径运动员的选材、学业、训练与竞赛管理、待遇及其择业状况和教练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差距,并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学办高水平田径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丛林 《体育与科学》2006,27(3):90-92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北京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生源、经费、教练员执训水平和训练硬件条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企盼此研究能为北京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战毅 《体育科技》2011,32(1):70-73
从田径运动的实际出发,以现代田径运动训练学与运动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河南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量表》对河南省大学生高水平田径运动员对逆境应对认知力作定量测量,对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认知力进行客观评价,试图找出河南省大学生高水平运动员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力的特点与规律,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田径运动员的比赛中逆境应对认知、应对能力,提高竞赛能力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制约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成绩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对35所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办队宗旨、体制、后备人才、教练员队伍、训练、参赛、经费、学习与训练等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整体水平偏低,主要原因是办队指导思想定位不准,参加比赛少,后备人才起点低,教练员缺乏高水平专业训练的经历和经验,学习与训练、学制与训练年限存在矛盾,经费缺乏,缺乏科学研究与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家田径队、省市田径队和业体校教练员的调查访问,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对少年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必须了解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特征和训练当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前人在青少年田径训练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找出目前青少年田径训练中研究较少或尚未引起重视的方面,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找出方向。  相似文献   

14.
1959年出生在香港,1988-1992年就读于英国伍尔科安普顿大学,获教育学学士学位。现任香港中文大学体育部一级导师、国际业余田径总会一级教练员讲师、香港业余田径总会教练员培训讲师、香港中文大学及崇基学院男子田径队教练员、崇基学院女子篮球队教练员等职。  相似文献   

15.
高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负荷强度定量评定模型的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正越来越多地参加国内的一些重大田径比赛,所取得的成绩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我国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同某些省市一些专业田径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田径的短距离项目上差距尤为明显。据笔者对其他省市田径教练员的调查和对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最为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对高校田径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强度难以把握,尤其是在高校之间的竞赛期,担心强度大造成运动员受伤或过度疲劳,既影响大学生的正常文化学习,又影响大学生的身体。长期以来,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许多教练员在训练中对短距离强度的掌握主要是凭经验和运动员在训练后的自主身体反应来进行定性调控。然而在当今体育运动训练向更高、更快、更强的发展方向上,这种仅凭主观意识来控制训练的强度方法很难在训练中取得质的突破。本文拟用百分负荷强度模型来对高校田径短距离跑的训练中的强度进行科学的定量化控制,使各高校的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的教师或教练员能够主动及时地了解训练中的强度大小,真正掌握科学训练的主动权,为国家培养合格专业人才,并使我国各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训练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解世杰 《灌篮》2021,(3):54-54
我校多年开展田径比赛与训练,但各田径队教练员皆为我校体育系学生,在组织训练期间使用的训练方法杂乱不成体系,没有结合科学理论以及运动员实际情况,加之训练时间有限等原因造成训练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将超等长训练训练法与高校训练相结合的实验,为高校田径队的教练员提供新的训练方法与新的训练思路。经过实验得出,受试者在实施九周超等长训练后,实验组运动员的立定三级跳远和百米跨步跳等各项素质对比实验前有显著提高,六十米跑、三千米跑的运动成绩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可招收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7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田径运动项目部分不均衡;2)田径运动队缺乏顶尖级别运动员;3)田径竞赛次数较少,不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和竞技状态的保持;4)运动队后勤保障不够完善,影响了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运动队的发展;5)高校领导对田径队的重视程度不够;6)运动员思想教育工作开展不足,学生缺乏参训兴趣和主动性。建议:健全和完善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管理体制、竞赛制度和训练保障体系;合理布局田径运动项目,加大对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经费的投入;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提高运动员综合素养;完善心理培训机制,激发运动员的参训动机,端正运动员参训态度。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北京高校高水平田径队的生源、经费、教练员执训水平和训练硬件条件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田径运动比赛独立性强,有些项目强度要求高,体力消耗大,对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要求也较高。如何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心理能力,使其在复杂多变的比赛中保持镇静的情绪,并为将来的高水平训练、比赛打下基础,已成为当代田径运动员训练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从事青少年训练的田径教练员心理训练认识的调查。提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  相似文献   

20.
课余田径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学校是就地取材(即在本校学生中组织成田径队),有的较为重视的学校(譬如城区学校)会特招一些运动员组成田径队。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吃苦耐劳和毅力等都有所下降,这就给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笔者从20多年的训练实践中感觉出,教练员的技术输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