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心理教育与学校德育虽然存在密切的联系,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区别不仅表现在理论基础、教育方法和技术等方面,也表现在心理教育内容方面。高职院校作为高等学校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这些都决定了高职心理教育在内容和任务取向上的自身特点。高职心理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较广,从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结构来看,至少应该涉及学习领域、生活领域和职业领域三大领域的心理知识与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通过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出来。职教学生的层次、知识能力、家庭背景、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就业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偏见的存在对他们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职业教育的特点主要是教育目标具有职业性、教育过程具有实践性、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教育方法具有灵活性。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中事物发展与变化具有普遍性,而对某个个体来说同时也具有特殊性,两者相辅相成.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是普遍存在、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哲学的,也是生活的,更是数学的.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认识的过程就是数学研究的特殊与一般思想.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我们应该讨论一般化、特殊化和类比这些过程本身,它们是获得发现的伟大源泉."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育因其特有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区别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人才培养方向、教育方式和教学目的都存在很大区别。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也造成了一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的现象。本文从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出发,简要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以便正确引导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信息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松  邵俊 《教育探索》2009,(4):102-103
信息污染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不可消灭但可控制"的异常现象.从传播学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传播过程.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殊性、信息污染的运动规律来看,信息污染客观性地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了解这种情况,对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教育虚拟社区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往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式,有着不同的存在形态。与一般交往相比,教育虚拟社区交往是在教育虚拟社区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师生的基本活动方式,有着理想的存在形态和文化特性,表现为平等与不平等、目的与手段、双向互动与单向建构的辩证统一,并在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意义上影响着学生的自我建构和完满发展。  相似文献   

7.
所谓精神教育,从广义上理解,是一个与身体教育相对应的概念。具体来讲,是指旨在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的总称。重视精神教育是当代西方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探讨并实施精神教育对我国的现代化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精神教育的内涵可以从“不是”和“是”两方面来把握。“不是”即它与别的教育活动的区别:精神教育不是功利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实用教育。精神教育的“是”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第二层次,是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第三层次,是审美教育、理想教育。我认为,倡导精神教育,符合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到当代所应该关注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教育常识与教育理论是教育学知识存在的两种形态,两者在发展历程、主体参与范围、认识层次、习得方式和判断标准方面有着相互的区别和联系。教育实践促进教育常识与教育理论的相互转化,教育常识反映教育实践并通过教育实践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的视野中反思教育常识与教育理论的关联,就会发现教育常识应该理论化,教育理论也理应常识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常识之间是一个互为转化、共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教育传统:教育现代化无法割断的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对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传统教育与教育传播等概念入手,分析了教育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联系,并进而认为这种联系不仅在时空上是连接的,而且在更深层次上如一教育观念也存在着相容相通的一面,同时又认为教育现代化毕竟与教育传统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要发挥教育传统精神对教育现代化建设的作用,还必须对传统教育精神进行现代转换和重新诠释。  相似文献   

10.
杨乐 《家教世界》2013,(8X):227-228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和高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措施之一。而独立学院作为新形势、新模式、新机制下普通本科高校组建且处于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其所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群心理素质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独立学院大学生属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该部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特殊性是学院本身所在层次和社会影响力所赋予的,因此,该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群体特殊性。本文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殊性,对该部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现状进行解剖和分析,提出了几点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群体、社会和共同体是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反映了人的类存在的不同条件和性质.群体存在是人的类存在的原初形式和普遍状态,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历史中具有基础性和发生学意义;人的社会存在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的类存在的物质总和,它为人的总体性存在提供条件和基础,但是,其固有的矛盾直接导致人的本质无法根本实现;在历史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并由此构建了全新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理想人类共同体存在方式及其现实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为价值取向所指引的过程,这使得教育活动富含着理想,积蕴着人文情怀。教育的理想是人所赋予的,但人所赋予教育的理想又反过来观照着人的生存和发展。教育不仅关注既存的社会现实,而且关注着理想的社会形态。教育理想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具有实践品格的现实关切之理想;一是作为教育精神寄所的终极眷注之理想。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状况寓于现实的劳动活动之中。人的劳动活动包括三重维度,即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环节,人与人的关系是其外在性条件,而人与自身的关系构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规定性。从三重关系角度认识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推进其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蒂尔的《冬日漫游》既是美国当代自然散文的典范,又是当代生态思潮的先驱之一。它揭露了人类的反生态行为的严重后果;倡导生态整体观,竭力为非人类自然物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辩护。它所体现出的立场是:人类应热爱、并平等地对待非人类自然物;人类利用非人类自然物不应超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人类要尽量以审美的态度对待非人类自然物,并要努力实施生态保护。这些生态意识是该部作品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该作品堪称优秀的生态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苦忍能力(humanendurance)和终究战胜苦难的思想,是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对人类命运的概括。在他看来,人类存在虽然已有千百万年历史,但仍然时刻在为自身的生存殚精竭虑,流血流汗,他作品中的人物都在苦忍(endure)。本文试图通过对苦忍命题具体表现形式的分析探讨该命题的意义及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苦忍能力(humanendurance)和终究战胜苦难的思想,是威廉福克纳(WilliamFaulkner)对人类命运的概括。在他看来,人类存在虽然已有千百万年历史,但仍然时刻在为自身的生存殚精竭虑,流血流汗,他作品中的人物都在苦忍(endure)。本文试图通过对苦忍命题具体表现形式的分析探讨该命题的意义及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人是一种生成的存在物,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不断生成的。自然人是人生成的基础,社会人是人生成的状态,文化人是人生成的理想,这三种特性共存于每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其结构比例在人身上的表现构成了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学文化知识,做文化人就是向人的本质自我生成。  相似文献   

18.
修昔底德的人性说及其历史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人性一词有较为广泛的涵义,包括天生的、自然而来的个体的人、群体的人以及人类所共有的品性、能力、生理特征等等。修氏特别关注的是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的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即人追求权力、财富和荣誉的欲望、好斗性以及人的情绪等等。欲望、好斗性和情绪等人类非理性的本性是永恒不变的,然而它们又通过具体变化着的人的行为表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结合或冲突,从而形成为人类的活动。修氏以人性说为基础建构自已的历史观。他揭示了客观历史自身存在的理性:历史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联系不断加强的方式表现其发展的理路。人性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因。历史的本质就是人性。历史理性与自然理性无关,与道德理性背离。修氏的历史观反映了希罗多德之后古希腊史学观念的重大变化。对古希腊史学观念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论争,都关涉到人的存在与发展的问题,即人学视域的问题。人学揭示出人的存在的一般特征为:人是现实的生命活动的存在,是社会文化的存在,是自主超越性的存在、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存在,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理性的存在,是具体的、个体的存在。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体现出强烈的人学追求,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因而在人学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实现基于知识选择的课程与生活的整合,立足本土与传统的课程与文化的整合,关注实践的课程与活动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走向类主体--当代社会人的转型与教育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建军  尚致远 《教育研究》2005,26(1):23-29,47
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所以,当代社会人的转型,要求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全球化社会的到来,使人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这就是从单子式主体到类主体,从个人的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革,走向类主体教育。这就要求教育目的观从个人主义走向共同体主义:教育实践观从对象化活动走向交往;教育内容观从片面走向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