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科学性强,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最新认识和判断,是向深度贫困宣战的宣言书,是化解深度贫困的行动指南,是指导脱贫攻坚战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绝对贫困是威胁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大敌,在既往的5年时间里,中国用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获得了与绝对贫困决战的全面胜利。在5年脱贫攻坚战中,是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支撑并指引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前行。脱贫攻坚精神不仅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决心,同时也彰显了在消灭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大敌过程中伟大的中国智慧。中国脱贫攻坚精神不仅应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中,更应被纳入全人类攻克绝对贫困的精神成果之中。  相似文献   

3.
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是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追求。进入新时代,消灭绝对贫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习近平治理贫困思想的三个主要维度,分别瞄准国内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问题、全国贫困治理问题、全人类共同富裕问题,并提出了中国方案,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不久前发布,从六个方面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了具体部署。在此前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正逐步带领着中国人民从贫困走向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本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几代领导人扶贫工作的思想脉络及实践探索,以期对我国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及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脱贫攻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实践,是新时代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鲜明的新时代特征。作为一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统一的价值取向,脱贫攻坚精神以攻坚、奉献、奋斗、诚信为基本内涵,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解决世界贫困问题。在建党百年之际,有必要对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进行总结、凝练,深挖其价值意蕴,从理论、实践、生活、心理等维度讲好中国脱贫故事,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有效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提供强大动力支撑,奋力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消除贫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扶贫思想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战略高度,重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内源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扶贫体制机制。习近平扶贫思想拥有深厚的价值意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扶贫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其他国家扶贫行动贡献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青海教育》2020,(5):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教育部近日召开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树立总攻意识,聚焦总攻目标,完善总攻机制,以总攻统揽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在收官之年高质量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9.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部分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0.
农村弱势群体指的是在农村社会生活中权利较弱、获取和分配财富较困难或由于能力不足、生活困难被边缘化、受到社会排斥的群体代表。例如以留守儿童为代表的困境儿童、低生活保障的“三无老人”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回顾过去五年的脱贫攻坚任务时谈到了中国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但是,边远地区依然存在贫困问题。深究原因,“思想贫困”在农村脱贫攻坚中也逐渐成了一块绊脚石,表现在某些村干部官僚主义问题突出、部分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明显、困境儿童习得性无助感等等。  相似文献   

11.
精神扶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重要扶贫方式,这种扶贫方式有利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增强贫困群众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感,有利于提供增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动力,有利于为其他国家战胜贫困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迈入全面小康。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积累了宝贵的"中国经验"。其中,坚强的政治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精准扶贫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效途径,持续激发人民的内生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贫困治理理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治理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也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3.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是当前所有工作的重心。坚决打赢扶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地处秦巴腹地的竹山县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区、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是湖北省2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通过全县人民三年奋力攻坚,创新扶贫工作方式和方法,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36%下降至2017年12%以下,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进展和阶段性胜利。但由于地处深山环境资源条件差、自我发展能力弱、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多,脱贫攻坚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现阶段如何处理好资金拨付与监管,异地搬迁稳得住与能致富,扶贫与扶志、扶智,短期目标与长效机制,脱贫与返贫,贫困与非贫困等关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2020年,贵州同全国一道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历史性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为了使新时代贵州青年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贵州脱贫攻坚战,文章从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成就及"贵州战法"三个方面分析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教学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创新性地提出了脱贫攻坚深度融入"贵州省情"教学的方式方法,引...  相似文献   

15.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习近平扶贫思想作为理论支撑。深入阐释了脱贫攻坚精神科学内涵,并从课堂育人、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网络平台的路径出发实现脱贫攻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以期弘扬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6.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能否顺利脱贫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环节,也是国家安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大议题。地形地貌限制、机会与资源有限且分配模式相对固化是其贫困文化的内核。本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两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脱贫攻坚政策实践为例,阐释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特征与特殊挑战,从杜绝因学致贫、阻断代际贫困、促进民族团结、辐射边境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效能,并指出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基本是按照教育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层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17.
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必须消除贫困,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的逻辑起点,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本质要求。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实践理路必须确保"脱真贫""真脱贫",提升"造血"能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新时代脱贫攻坚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新时代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而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中西部6省18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区)180余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发现,新时代贫困地区学生还面临六大相对贫困问题:经济贫困、知识贫困、能力贫困、情感贫困、文化贫困、信息贫困。这些相对贫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整体效果。为此,提出加强创新学生资助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高度关注贫困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坚持内源发展理念、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六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完成了6亿多人口的脱贫目标,但至今仍存在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国脱贫攻坚形势严峻的基本局面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基于过去的扶贫攻坚经验,我给的贫困居民的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由此造成了减贫难度大、扶贫成本高的基本特征,中国的脱贫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回顾并评析"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发展现状,深刻探讨了中国贫困的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有农村脱贫政策的不足之处,总结了我国农村致贫的原因,结合现阶段的精准扶贫战略,提出更为合理完善的脱贫攻坚措施: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是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扶贫脱贫工作。他曾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考察,围绕革命老区的扶贫脱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老区扶贫脱贫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阔,体现了战略性、全面性、实在性的鲜明特点,为革命老区的脱贫开发、奔小康等工作提出了新理念、新论述和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对革命老区聚力脱贫攻坚,打造脱贫样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