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专业选择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至关重要。为探究家庭资本对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运用认知行为理论对2022年录取大一新生开展实证调查。结果表明,家庭资本对学生专业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在认知层面,家庭资本存量较高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兴趣特长和生涯发展,并对高校专业信息更为明确;在行为层面,家庭经济资本对学生专业选择偏好呈显著影响,“富学文,穷学理”这一社会刻板印象已发生改变,较高收入家庭子女更愿意选择自然科学类专业;“男学理,女学文”这一社会刻板印象依然存在。建议:加强政府宏观支持力度,促进弱势家庭教育平等;提升生涯规划教育质量,引导学生理性选择专业;加强社会理性认知引导,消除传统性别观念隔阂。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对入学机会的影响,但凸显其对专业选择的作用。针对当前专业选择中不同背景群体学生的差异性,本文聚焦分析家庭经济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以及职业对报考经管专业的影响,探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专业选择的影响以及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本框架,把专业选择行为视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选择,在高等教育这一层次上分析学生的投资选择行为。运用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的项目数据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大陆高中生留学专业选择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了高中生个人特征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后,留学预期收益率和预期海外就业前景等经济因素对我国高中生的部分留学专业之间的选择存在显著影响。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一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也显著影响了学生的部分专业选择。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对4717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了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就读高中类型的差异.结果显示:家庭职业阶层、父母受教育水平、收入、城乡居住地对子女获得优势高中的就读机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种家庭背景变量发挥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这两种家庭背景变量对子女就读私立高中的机会产生了显著影响,但方向不同,前者发挥的是正向促进作用,后者则是负向作用;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子女入读优势高中机会发挥的影响明显大于其他家庭背景因素.这提示职业阶层位置较低但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较多文化资本的家庭,可充分运用这种优势促使子女获取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实现下层精英的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5.
蒋帆  姚昊 《中学教育》2022,19(1):43-53
基于PISA 2018中国四省市数据,对家庭背景、学校氛围与学生抗逆力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标OECD国家进行比较,中国四省市抗逆力表现略低于国际水平;家庭背景层面,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学生抗逆力提升更有效,而家庭社会资本则无显著影响;学校层面,学校氛围能显著正向影响学生抗逆力;学校氛围和家庭背景对学生抗...  相似文献   

6.
教育机会有质量高低之分,学生的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也有质量分化,这对于其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乃至未来的职业获得都具有关键性影响,因而是教育公平研究的主题之一。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本研究探讨学生家庭资本与其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质量之间的关系。对江苏省B县初中后分流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对一般普高和优质普高(相较于职高)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方面,经济资本无显著作用,而社会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化资本有正向影响但弱于社会资本;对于优质普高(相较于一般普高)的教育机会获得,只有文化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家庭资本的各因素中,主观性因素虽然有助于弱势阶层子女获得一般普高入学机会,但客观性因素会对其获得优质普高入学机会产生制约。因此,政府应推进"指标到校"政策,促进优质普高生源的均衡分配;弱势家庭应积极培养家庭文化资本,学校和社区也要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以弥补该群体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从而提升其子女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全国175所高校47170名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家庭背景对我国社会成员进入不同类型高校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背景对子女获得高等教育的层次、质量与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但各个具体的家庭背景因素对子女进入不同类型院校的影响力不尽相同;学生在获得不同层次、质量、性质的高等教育上呈现出不同的家庭背景特征;中间阶层子女在高等教育选择过程中获益颇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年北京市部分初中为样本,通过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研究家庭经济状况、父母亲学历、父母亲职业状况等家庭背景变量对子女就读学校类别的影响.经验数据显示,北京市初中学生家庭背景与其就读学校类别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子女越有可能进入优质的重点初中就读.义务教育公平性状况不容乐观.建议逐步缩小城市中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淡化重点校政策、完善就近入学制度以促进义务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孩子成长路上最主要的陪伴者和监护人,其职业价值观和就业观念对其子女的大学专业选择和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回收424位不同专业学生家长的调查问卷,分析家长对子女专业的了解、关注和指导情况,家长对子女选择就业时关注的因素,家长就业观念对子女就业选择的实际影响,家长对子女就业类型的期望,并通过交叉分析与卡方检验的方式从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差异、家庭经济情况的差异、不同区域的家长、不同性别的家长、家长职业的差异五个方面分析其各自与子女就业选择的关系,最后提出应该更新家长的就业观念,促进家校合作育人,增强学生的自主职业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专业认同是反映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学生学习动力、专业发展以及职业定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专业认同水平的高低又不一定代表学习行为的强弱。本文旨在结合农业院校的特殊性,研究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学习行为和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通过提高其专业认同水平和满意度,帮助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与所学专业的联系,提高自主选择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实际专业学习行为,进而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增强农业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11.
经济因素对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远伟  高巍 《教育学报》2007,3(4):83-91
今天的个人高等教育选择中,经济因素所起的作用是否在不断增强,对不同经济背景的受教育者是否产生着分化作用,从而对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对未来社会的阶层分布和贫富分化产生着负面作用。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利用11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获得的研究结论是:个人的家庭经济条件对个人的高等教育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更有利于经济富裕家庭的子女;高等教育与个人未来收入均等化存在非一致性和确定性,使得个体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差异性;个人接受高等教育需要付出很高的费用,因此限制了他们的选择行为。对此,提出建立对经济贫困家庭和较低社会阶层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制度;国家和政府加大对第二、三层次高校的教育投资;对民办性质高校和高等职业学院制订专门法律,明确规定他们招收低收入或较低社会阶层家庭子女的入学人数比例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动机在人类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活动具有引发、指引和激励的功能。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在专业选择的动机类型大致可以归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大类;在选择专业时受到选择者的职业价值观、职业的社会需求量、选择者对具体职业要求的评估等因素的影响;并呈现出在专业选择时较少考虑到求职者的竞争能力、较少考虑到如政策法规、地域等其他因素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编《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问卷》考察了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人口学和社会学变量的关系。结果发现:(1)影响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市场前景、他人影响、个人特点和专业特点;(2)大学生对专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关注度与其性别和父母职业类型有关,而与其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经济收入无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大学生在学科大类培养模式下做出更合理的专业选择,以及高校制定大类招生政策和大类培养方案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扩招后我国研究生入学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2008年<高校本专科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和<研究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对扩招后我国高校研究生入学选择及其入学动机展开了分析.分析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本专科毕业后表示读研意愿的学生群体的特性、研究生入学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生群体的入学动机及其结构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读研已成为扩招后我国高校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发展路径之一;2)毕业后选择升学和选择就业的两大学生群体,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学业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学生的个体特征、家庭背景、高校教学环境、学生学业参与、学业成绩和经济因素对学生选择升学都具有显著影响;4)研究生入学动机呈现多样化趋势.在保持学术研究兴趣的同时,强化就业竞争力、拓展社会资本以及荻取户籍等非学术型升学导向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15.
比较我国城市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对应性的实证研究发现:相对于不择校家庭,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择校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对子女就读学校水平的正向影响更强。说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子女就读学校水平之间的一致性增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分层与教育分层之间的对应性,从而进一步引发教育机会分布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15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的3,054名大学生家庭背景、学习态度与动机的测量和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不同家庭背景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上具有显著差异;家庭背景中的家庭经济条件、父母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与大学生学习态度、动机呈显著负相关;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学习态度、动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职业与大学生学习态度、动机不存在显著相关;处于经济、地域双重不利且正在适应新环境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动机强烈。作者利用"文化再生产理论"对上述发现进行了阐释,并提出要改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学习态度与动机不佳的现状,一方面应重视挖掘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和内生兴趣,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与协调家庭文化资本。  相似文献   

17.
子代与父代之间的职业流动是衡量社会阶层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利用博士职业选择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在职业代际流动视角下分析了家庭资本对博士职业期望及现实选择的影响,发现博士的原生家庭资本整体上优于社会平均水平,而且博士教育能够在总体上维持或提升博士家庭所处的社会阶层,出身不同阶层的博士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带有不同的倾向性.在选择非学术职业的博士中,家庭文化资本相对更高,经济资本更优越,出身高级管理者家庭的博士更倾向于选择行政管理岗位.选择学术职业的博士,其职业期望主要受到家庭文化资本影响,而家庭经济资本则影响了现实职业选择.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重要途径,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社会资本分化造成资源分配不均会影响家庭教育期望,最终影响阶层代际流动.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数据,探究社会资本与家庭教育期望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控制子女、父母、家庭特征与区县效应并引入工具变量后发现:关系型社会资本、结构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均对家庭教育期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社会资本对家庭教育期望影响具有阶层差异,关系型社会资本的负外部性使其阶层再生产作用更显著,而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阶层流动作用更显著.最后,本文分析了社会资本向家庭教育期望传导的社会遵从与社会比较效应以及资源获取效应.在决胜教育脱贫攻坚的背景下,弥补社会资本短板,增强家庭教育期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成为弱势阶层上行流动的有效途径,为此,弱势阶层家庭可以积极利用认知型社会资本的阶层流动作用并激发子女"改变命运"的内驱力;国家及社会应当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格局,提供多方位支持以弥补弱势阶层社会资本劣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首都高校研究生发展调查"数据,从专业硕士就业意愿的角度,对专业硕士培养的结果是否符合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项目定位展开讨论。通过与学术型硕士相比较,回溯研究专业硕士在生源选拔、学业参与和培养过程中的特点,本文定量分析了我国专业硕士教育发展的现状和特征。主要研究发现有:第一,与学术硕士相比较,专业硕士的家庭条件更为优越,社会资本存量更优,能够给予专业硕士更高的职业选择自由度和更强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对读研期间的经济投入更不敏感;第二,目前的实践导师制度对专业硕士生毕业后直接就业或继续升学的选择可以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对具体职业的方向选定作用还很有限。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完善实践导师制度以及重视专业学位中的教育公平问题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出国留学热潮的涌现,留学选择问题成为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但留学选择的影响因素远未被充分揭示。通过2012年北京高校学生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学校特征、学业参与与表现、个体价值观念对留学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经济状况越好、就读院校层次越高、学业表现越好的学生,出国留学的可能性越大。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对留学选择的影响显著。对我国政府和社会评价越低的大学生群体,出国留学的概率越高;党员群体、无宗教信仰群体,留学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