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目标关系语文教学活动全局,它制约语文教学过程的始终.因此,目标表述要精心斟酌,慎之又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的根本性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强调和突出,而是放大了人文性目标要求.建议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特点和三维目标的内在要求出发,对相关的文字表述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泛人文性"现象越来越突出。语文教学"泛人文性"现象的出现,既有社会文化方面深层次的原因,也有语文教育内部的原因,《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与目标的模糊表述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只有在坚持把"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的的前提下,启发学生的智德,才能保证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旧的《教学大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更为明确地将语文课程定性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对于课程目标的表述更是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了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4.
(1)力求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整个试题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同时,充分地贯穿“人文性”,试题的表述充满人文关怀和平等“对话”,娓娓“导引”,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发展。(2)力求语文课程学习目标达成与学生个性张扬的和谐统一。整个试题在体现教科书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充分让每个学生学语文  相似文献   

5.
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特别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上表述集中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特点和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6.
1.和谐语文需要创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应用。根据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小学语文课程最基本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的教学目标包括语文素养和人文熏陶的和谐统一,包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必须要营造和谐语文的教学氛围。和谐语文的内涵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传统语文教学注重功利性,或偏重于工具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一种基础工具 ,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 ,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担负任务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教学丰富内涵和多重教育功能 ,突出了语文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引自《语文课程标准》)对此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必要转换视角 ,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实践。    一、从素质教育要求来认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  相似文献   

9.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切实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注入了语文教育新的理念,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这样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话十分明确地指出: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4,(19):51-5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论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结束了教育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这一新的理念强调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语文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来考虑的,所以,语文课程目标又被称为“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具体体现。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贯彻落实三维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这就把语文教学的功能和性质完整的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方向和前景。正确地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人文性,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各种偏差,克服语文教学中单纯为考试服务的倾向,让语文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钟摆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内耗与损失,新版课标搁置了语文课程性质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提出了“语用观”与“价值观”的并举,其实质只是表述上更清晰明了,要求上更有针对性,而本质没有太大突围。要预防新一轮“语用观”和“价值观”的钟摆,应进行文本价值观要素的分析和整合策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属性给出了明晰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比较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语文教学大纲的相关表述,就可以发现,《课程标准》是一次可贵的进步和飞跃,它总结了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和人们认识水平提升的成果,更加准确地揭示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也回应了社会对语文的评议和要求改革语文教学的呼声。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就是以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固有属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从《语文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内容分析,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既突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尊重人的个性、尊严、自由、平等等内容。要体现和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要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在文学、情感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表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各地区都蕴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一直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使语文教学几近走进了死胡同。新大纲的颁布,强调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突出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内容,体现了新大纲语文教育观念的嬗变。新大纲对语文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大纲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这样的内容:“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