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橄榄球运动训练对男大学生跟骨骨密度(BMD)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Osteospace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长期从事橄榄球专项训练的男大学生11名(运动组),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的11名同龄男大学生(运动对照组)和沈阳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的10名学生(一般对照组)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测试,测试部位为右脚跟骨。结果:运动组的BUA与运动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540),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4,p〈0.01);运动组的STI与运动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99),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31,p〈0.05);运动对照组的BUA、STI与一般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135;p=0.997)。结论:橄榄球运动能提高骨密度,增加骨量;高力量性训练、高冲击性运动对骨密度具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锻炼水平女生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锻炼水平女大学生骨密度(BMD)和身体成分的相关关系。方法:利用骨密度仪和人体成分分析仪对体育学院的女大学生28名(规律锻炼组),非体育学院同年级的29名(对照组)进行跟踪测定骨密度和身体成分。结果:规律锻炼组骨密度T值、体重、肌肉和瘦体重(FFM)高于对照组(P〈0.05),脂肪百分比(fat%)、腰臀比(WHR)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T值与肌肉、FFM呈显著性正相关;与fat%呈显著性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女大学生骨密度T值有影响的因素为肌肉和fat%。结论:规律锻炼提高女大学生骨密度水平主要是通过运动增加肌肉水平来实现的;而体脂在体重中的比重增加会降低骨密度。  相似文献   

3.
以学生体质监测结果中肺活量体重指数不及格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实验的方法,研究有氧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经过8周有氧运动的实验组大学生实验前、后在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台阶试验指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按照以往方式生活、学习的对照组大学生各项数值变化很小,揭示了有氧运动对改变大学生体质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探讨不同项目对女大学生骨密度和体成分的影响,以及探讨大学生身体成分与骨密度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法国产UBIS5000型定量超声仪和韩国产Biospace InBody 3.0体成分仪对校羽毛球队、武术队、篮球队、定向队、健美操队和游泳队共计56名女大学生进行左跟骨骨密度和体成分(去脂体重,体脂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①篮球项目的女大学生跟骨BUA与其他项目(除羽毛球外)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跟骨SOS与游泳和武术项目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羽毛球项目跟骨BUA和SOS与游泳和武术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健美操项目跟骨BUA与游泳、SOS与武术和游泳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不同项目去脂体重以篮球项目最高,武术项目最低。体脂率以游泳项目最高,羽毛球项目最低;③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女大学生跟骨BUA,SOS与BMI、去脂体重、体重均存在非常显著性相关(P<0.01);BUA与体脂率存在低度负相关(-0.29,P<0.05);SOS与体脂率无相关关系。结论:①不同运动对女大学生跟骨骨密度(BUA)和骨强度(SOS)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以力量性项目和冲击性项目对提高骨密度最有帮助,参与篮球、羽毛球和健美操项目的大学生骨密度相对较高。②不同运动对女大学生体成分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结合大学生去脂体重与骨密度的关系,建议女大学生在身体成分上应增加和改善去脂体重量以达到增进机体骨密度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让大学生了解并应用运动处方进行体质锻炼,促进体质健康。方法通过文献法、归纳法、实验法,对12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体质测试,实验组进行10周有组织的运动干预,实验前后测量BMI、肺活量、台阶指数、耐力、立定跳远、骨密度、身体成分等相关体质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身体健康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活量、台阶指数有显著性改善(P<0.05);800/100m、立定跳远有显著性改善(P<0.05);肌肉量、体脂肪量、去脂体重有显著性改善(P<0.05);骨骼肌、身体水分、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有组织的运动处方干预有助于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6.
敬继红  刘志康 《精武》2012,(22):13-14
本文研究体育锻炼对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基本体质体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105例疲劳性亚健康患者每天出早操进行太极拳和羽毛球锻炼分为两组,A组56人为实验组,进行早操太极拳锻炼组,最后纳入试验数据的为54人;B组49人为对照组,进行早操羽毛球锻炼组。进行8周的实验观察,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受试者基本体质体能进行测定。结果:两组基线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试验后数据与基线数据比较,在第8周末A组的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和反应时分值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B组的握力、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有显著性提高(P〈0.05);在第8周末,A组的体重、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和反应时4项指标的分值非常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太极拳锻炼比羽毛球对疲劳性亚健康大学生的基本体质体能有更好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对象:随机抽取S学院一年级学生共107人,其中,包括音乐系(37人)、中文系(41人)、体育系(29人)等3个系(被调查学生均为身体健康、无代谢性疾病并自愿接受测试者)。测试方法:采用韩国SONOST-3000型超声骨密度测试仪测定实验同学右侧跟骨骨质指数,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实验中严格按照骨密度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尽量减少测量误差。结果1.按照运动时间分组后各组间骨质指数的比较(1)轻微运动组大学生骨质指数高于基本不锻炼组差异呈显著性,男性P<0.01、女性P<0.05。(2)经常运动组大学生骨质指数高于轻微运动组,差异呈显著性,男性P<0.01、…  相似文献   

8.
运动对女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名普通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运动对普通大学生骨密度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运动组的腰椎(L<.2>-L<,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均较高,腰椎骨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的血雌激素E<,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运动组的ALP活性要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运动组的ACP活性要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长期坚持体育运动能够通过影响骨代谢来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提高青春后期女大学生的骨密度和骨量,防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
在运动训练中,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保持较好的体质、身体形态学、跟骨超声骨量对提高高山滑雪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是非常有好处的。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优秀高山滑雪运动员体质、身体形态学与跟骨超声骨量现状进行研究,为其科学运动训练提供借鉴。结果显示:高山滑雪运动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脂率、瘦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身高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高山滑雪女子运动员体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瘦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运动员体质方面男子高山滑雪运动员握力体重指数显著低于体育大学生,其他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子高山滑雪运动员体质各项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山滑雪运动员跟骨超声骨量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为定量研究余暇体育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效果,采用运动处方形式,对80名三年级女大学生进行18周的实验控制,展开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实验组的身高和握力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体重、800m、立定跳远、肺活量体重指数呈非常显著性差异;除“躯体化”和“敌对”因子项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强迫”、“抑郁”、“精神病”因子项有显著差异;“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和“偏执”有非常显著差异;社会适应能力总分呈显著差异。结论:本实验制定的运动处方对女大学生体质能产生积极的影响,长期坚持中等强度的余暇体育锻炼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11.
身体形态是人体结构的外在表现,与人体的机能、体能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2005-2010年江苏省24000名中小学生身高指标、体重指标及身高标准体重评价进行比较(2005年和2010年7-18岁每个年龄段男∕女生各500名),分析五年来江苏省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变化特点和趋势,为体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观察长期从事排球运动对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训练年限在5年以上排球运动员和本科大学生同龄男性志愿者各15名,分为训练组和非训练组。分别采用骨密度测定仪和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腰椎、股骨颈、股骨Ward区、双侧前臂的骨密度以及血清睾酮(T)、皮质醇(COR)、甲状旁腺素(PTH)、骨钙素(BGP)的变化。结果:训练组腰椎(L2-L4)、右前臂和髋关节区骨密度峰值明显增加,与非训练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静息状态下两组血清T、COR、PTH、BGP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从事排球运动能有效地增加身体骨密度,但安静状态下对血清睾酮、皮质醇、甲状旁腺素、骨钙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与体育院校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进行测试,以期找到某种规律,为科学健身、合理的饮食生活规律提供理论指导,充实大学生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运动降低体脂含量(P〈0.05),增加瘦体重、肌肉和蛋白质含量(P〈0.05),中等强度的运动提高骨密度(P〈0.05),且不同训练水平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与课程设置、运动训练内容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指出适当的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身体成分和骨密度,而运动强度过大反而会降低骨密度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以男女共3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18周的珍珠球锻炼,测量并比较锻炼第1周、第10周、第18周体重、BMI、肌肉重、脂肪重、上臂围、腰围、臀围、大腿围等8项体型指标。结果表明,通过18周的珍珠球锻炼,男女大学生各项体型指标都出现积极变化,说明珍珠球运动能够改善大学生的体型,使脂肪减少,肌肉增多,呈现健康体型。  相似文献   

15.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和内部动力,运动动机对运动行为和表现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女大学生的习武动机对学生掌握武术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女生的习武动机,是摆在高校武术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文章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激发女大学生习武动机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为高校武术课的课程建设、武术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曾经进行过10年以上专业武术训练又放弃锻炼习惯的在职武术教师以及从事文科教学的普通教师的跟骨骨密度、骨硬度和血清学骨代谢指标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在散打、套路和文科教师的年龄、身高、体重和体重身/高指数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武术教师的跟骨骨密度和骨硬度显著高于文科教师(P<0.01),散打教师和套路教师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骨密度与骨硬度之间相关性显著(r=0.844,P<0.01);散打教师和套路教师的骨形成血清学代谢指标显著高于文科教师(P<0.05,P<0.01)。结果提示青少年时期进行专项武术训练不仅可以提高骨密度和骨硬度,这种优势在放弃锻炼习惯多年后仍可维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了解高考压力下,青春发育后期体育考生和非体育考生的身体机能状况,重点探讨四项素质训练对体育考生身体成分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韩国杰文VENUS5.5体成分分析仪分别对受试者进行9月份及次年4月份体育高考后的测试。结果:男、女两实验组训练前后身体成分脂肪重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训练后降低,肌肉含量增高;而两对照组训练前后身体成分各指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身体水分、脂肪重量、矿物质、体脂百分比、腰臀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四项素质锻炼对青春后期体育考生身体成分脂肪含量、体脂百分比、腰臀比和肌肉重量影响较大,而对体重指数影响不大。2.体育考生和非体育考生尽管发育及营养正常,但运动方式的不同,将会对身体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借鉴全国“散打王”比赛的成功经验 ,通过对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学生和选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的部分学生及武术系、武术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对举办沈阳体育学院“散打王”比赛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论证 ,并根据沈阳体育学院学生现有学习训练的具体情况 ,制定符合沈阳体育学院实际状况的“散打王”竞赛规程 ,同时从安全角度出发 ,选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发挥技、战术水平的全国散打锦标赛规则。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的影响。对30名女大学生采用配对设计方法进行为期16周形体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体成分和身体围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训练16周后,女大学生的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瘦体重明显增加,体脂量、体脂百分率、腰围、臀围和WHR明显降低,与训练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形体训练能减少体内多余脂肪,促进肌肉发达,使身体向健、力、美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0.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武术文化学习、体悟过程及武术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对大学生身体心理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武术文化的内涵,侠义精神、特点对大学生的性格、美德、审美情趣、身体素质、弘扬传统文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