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惠燕 《教师》2014,(35):55-56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其中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提高将有助于他们以后从事各种与英语相关的职业。本文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英语教学进行概述,介绍了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方法,总结了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锡铭 《考试周刊》2012,(42):135-135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是以人为本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教学活动过程是由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传授知识,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不但关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关注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小学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就是要改变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把传授知识、提高智力、培养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的做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把学生当作活生生…  相似文献   

4.
高亚娟 《甘肃教育》2020,(3):181-181
"成功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通过对成功的感知获得成就感,从而主动参与学习。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的重要意义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认识到成功教育的重要意义,要使得教学顺利进行,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必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中的成功之处,也就是学习成就感,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教育是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更重视学科教学中的智力因素,而对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缺乏足够的理解与重视。那么,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与一般书刊中的插图不同之处,在于课本插图面对的是教育时期的学生,承担着一定的教育目的,既同语文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为最终养成学生  相似文献   

7.
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学生学习过程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发展性学习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高目的的活动,它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调节系统,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生学习参与是指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的机制和过程。重视学生学习参与体现出高等教育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质量和效果真正体现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学生学习参与"研究在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要价值,重视学生学习参与是我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大学要提供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支持环境,从而支持有效教育输出,实现个体教育增量。  相似文献   

9.
正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为核心。它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具有人的类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它将建立起把服务祖国人民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教育机制。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  相似文献   

10.
教育过程公平具有两个层次:一是平等对待学生;二是差异对待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的目的是将平等内化为一种平等的人格———自尊,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内部动力;差异对待学生意味着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教育过程公平追求卓越,不能理解为削峰填谷,消除差别,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差异性得到优化发展,教育过程公平中的公平应排序在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下,是个人道德与社会伦理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欧阳修诗歌材料的整理、选译,欧阳修的生平、思想研究,欧阳修诗歌的艺术特色研究及欧阳修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欧阳修诗歌研究对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与借鉴意义,也为我们审视自身的研究观念和研究手段提供了反省之鉴。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ports on aspects of a three-phase study whose aim was to gather information on undergraduates' responses to the study of science. The emphasis of this paper is on methodological issues arising from considerations of how to measure and analyse data on attitudes. The study draws on the methodology employed in an earlier study undertaken in Canada, the Views on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VOSTS) study, applying the methodology in a new context. The first two phases involved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appropriate research instrument. The third phase involved using the instrument with students in the first year of study at a South African University. In additional to the quantitative data gathered, the students' responses on the instrument were used to develop in-depth 'profiles' of particular groups of students. This technique proved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identifying areas for possible remedial action.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关于象似性研究多侧重于对理论的诠释,对象似性本身进行哲学思辨与综述研究的文献尚不多见。基于象似性研究现状,以近二十年来国内有关象似性研究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历时分析。研究发现,国内象似性研究经历高峰期后开始进入瓶颈期,因受限于哲学基础和语言理论等原因而难以实现有效突破。与此同时,跨学科视域下的象似性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并成为突破象似性研究瓶颈的方法之一。这些发现对于国内象似性研究,尤其是语用象似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文选》学最为繁荣的时期,政治上源于清政府的导向,学术上是因为考据学的兴起、李善注的阙失,文化上根源于骈体文的兴盛。清代《文选》学呈现出与往代《文选》学不同的特点:以小学释"选学";运用多种方法,系统综合研究《文选》;运用新思维,与现实相结合来评价研究《文选》。虽然清代《文选》学成为"显学",但是它仍然存在版本受限、严重因袭等不足。  相似文献   

15.
科举试"赋"、创作赋体作品和爱重《文选》,是韩国赋学兴起的首要条件,而韩国大学的中文系、就读中国的留学生等是其中国赋研究复兴的当代学缘背景。《文选》所选楚汉魏晋六朝赋的研究是韩国20世纪中国赋研究复兴的起点,而唐赋研究是其重要的成绩,中国赋与书画研究搭起了赋学与书艺辨伪之学的"桥梁",中韩赋家赋作的比较研究开创了国际赋学的新"亮点"。韩国中国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中国赋论及哲学、史学、儒家诗学等,立论细腻完整、学风严谨不乏创新是其学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从北朝本土文人诗研究概况、"北地三才"研究、其他北朝本土诗人的研究、北朝本土文人诗艺术风貌的研究等方面,回顾了20世纪北朝本土文人诗研究状况。在20世纪前期和中期学界对于这一领域关注程度不足,而且存在一定偏见。20世纪后期一批有影响的专著论文陆续出版,标志着这一领域由冷趋热。学界的研究态度趋于客观和理性,研究对象更加丰富,研究角度也多种多样,但这一领域仍有待开掘。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研究两千年来,成就最大的是近20年.两千年来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文本的整理与校注,篇目考证,图与文的关系,作者论考,写作时代考,性质论,价值论.综合两千年的研究,我们认为今后<山海经>研究应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不因承认它的一种价值而否定它的其他价值;对<山海经>的注释尚不完善,应成立考察队,在实地考察之后,重新科学地进行注释;研究者应以事实说话;突破单枪匹马的研究方式,协同作战.  相似文献   

18.
民族教育研究在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前瞻性、先导性作用。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研究工作的原则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教育研究工作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大力推动民族教育研究的理论创新 坚持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方向 坚持传承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研究的主要任务有:民族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问题的深化研究,民族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问题研究,民族教育的特殊政策研究,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课程问题研究,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国际比较研究,民族认同与民族地区青少年心理教育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当代写作学研究经历了文本论写作学、过程论写作学、主体论写作学和文化论写作学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从"文本主义"走向"人本主义"体现了写作学研究价值取向的根本性转变,但由于对写作主体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人本主义转向的不彻底,在研究格局的分布、研究思路的确立和研究视角的拓展上存在缺失。弥补这一缺失,有赖于研究者自觉地将儿童写作主体纳入写作学的理论图景,建立贯穿写作主体发展全过程的人本主义写作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学习倦怠量表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13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倦怠处于较低的水平,学习压力对学习倦怠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自责对学习倦怠的解释量最大,生活事件不仅直接作用于学习倦怠,同时还通过应对方式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模型拟合度较好。研究还就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倦怠提出了对策,如应减轻中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对中学生应对方式的训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