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1996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平衡木比赛的技术统计、分析,肯定成绩,提出问题和对策建议:要保持我国平衡木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必须在保持成套动作难度的同时,强化动作的稳定性,提高编排的独创性、新颖性,提高整套动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卢博博 《当代体育科技》2020,(8):213-213,216
本文以国际体操联合会制定的2013-2016版《女子竞技体操规则》和2017-2020版《女子竞技体操规则》中有关女子平衡木项目的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版规则下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的编排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7-2020新版规则相较于2013-2016版规则而言,在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的编排要求和连接分要求2个方面均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同时部分动作的难度组别也出现了调整,以期对我国女子平衡木运动训练的开展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蔡声舜 《精武》2014,(36):45-45
少年时期是女子体操运动员发展平衡木基本难度动作的重要时期,也是入选省队和国家队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女子体操运动员对平衡木基本难度动作的了解与掌握对以后的训练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必须使得女子少年体操运动员对平衡木基本难度动作进行准确掌握,为以后发展高难度动作打下坚固的基础。而在该文中,对女子少年体操运动员平衡木的基本难度训练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竞技体操技术的发展,平衡木技术也发展到动作难度大,编排新颖,动作连接不断增多的高难程度。当前我国在这个项目上明显落后于苏、美、民主德国等体操强国。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这与我们对少年运动员在基本难度动作的训练上基础打得不牢固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我国平衡木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基本难度动作是发展高难动作的基础,基本难度动作的质量直接影响高难动作的发展。笔者结合训练实践,在此仅就如何抓好少年女子平衡木基本难度动作的训练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世界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新动向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调查访问、录像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等方法,分析当今世界体操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动向。结果认为,使用单个低难度动作为上法,运用“三个以上技巧动作”构成的“多连接”结合具有高加分因素的“体操/技巧”(或相反)混合的“二连接”,并采用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或“三连接的空翻下”为下法,是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结构编排的主要特征,而使用“腾空”的D+D技巧“二连接”和C组难度“同一个空翻”的“三连接”,开发“单臂前手翻”系列动作的新连接,以及使用E组以上的高难度空翻及其连接为下法,将是未来大赛女子平衡木技术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6.
平衡木自选套编排的发展趋势及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法(录像),并结合1993~1996年女子体操评分规则,对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平衡木自选套技术动作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上下法向加难、加长、挂串方向发展;成套动作的编排上体现出新颖、多变的特点,突出绝招。  相似文献   

7.
广义的体操运动包括广播体操、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团体操等。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其中有些项目已各自成为竞技或表演项目。现代体操的正式名称叫竞技体操,简称体操,它是一项在规定的器械械和项目上,完成复杂、协调的动作,并根据动作的难度、编排与完成情况等给予评分的运动。体操是奥运会的主要比赛项目之一,男子全能共有六个项目: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女子有四个项目:跳马、高低杠、平衡木、自由体操。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2013—2015年体操世锦赛及2016里约奥运会平衡木单项决赛的32套动作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2017版女子体操评分规则,旨在分析出新奥运周期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编排特征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女子体操队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1)新奥运周期女子平衡木成套动作将朝着高难度、高质量、高艺术的总趋势发展,编排类型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成套动作连贯有序成为主要特征;(2)高难技巧动作将成为构成D分的核心要素,而为展现出运动员个人特点和顺应国际潮流,舞蹈动作的选择将趋于难、美、新;(3)上法得到重视,并鼓励发展高难度的空翻类上法,下法的选择不再受限,但F组以上难度的下法明显占优,并朝着二连接和三连接的形式发展;(4)推崇混合连接,以避免技巧连接限制带来的编排单一化,而动力性的技巧二连接、B+B+C及以上难度的三连接,以D组难度为中间动作的混合二连接和混合三连接将成为潮流连接。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平衡木作为我国女子体操正式比赛项目,最早是在1954年大连市举行的全国13城市田径、体操、自行车比赛大会上,当时参加的人数不多,动作也很简单。30多年来,我国平衡木技术经历了全套以静力性动作为主体,加上简单的走、跑、跳组成的低级阶段,到现在全部以动力性动作为主体的高难技巧、跟斗成串的高级阶段。佼佼者还在世界级大赛中进入了前三名,广西的陈永妍和上海的吴佳妮,在第  相似文献   

10.
杨可的微笑     
宛如一群海燕在翩翩起舞;胜似匹匹骏马在跳跃奔驰。这些五六岁孩子的侧手翻、平衡木和倒立等优美和谐的体操动作,使来访者赞叹不止。“这里是未来世界体操冠军的摇篮。”来访者的赞叹不胫而走。于是,这个夹在闹市的大小店铺之中的东城区业余体校,这个有几百平方米的新建的体操训练厅,一时成了京城人们注目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运用录像解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统计分析第47~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4届全运会自由体操、单杠、高低杠和平衡木等项目决赛前8名运动员连接加分动作编排情况,梳理连接加分项目评分规则变化,并探讨竞技体操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结果表明:1)东京奥运周期男子自由体操、女子高低杠和女子平衡木项目连接加分与难度分显著相关(P<0.01),单杠项目连接加分与完成分显著相关(P<0.01),女子自由体操项目连接加分与各项得分无显著相关(P>0.05);2)我国自由体操和单杠项目连接加分分值较低,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连接加分动作编排占优,高难度连接加分动作编排与完成质量有待提升;3)巴黎奥运周期连接加分规则变化促使运动员成套难度技术动作编排朝多元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单个高难技术动作编排数量增加,运动员完成比赛成套技术动作将更具挑战性、惊险性与观赏性。建议精准把控与应对连接加分规则变化及潜在影响;加强运动员技术难度与动作连接方式多维创新;突出体能训练对于提升动作完成质量与效率的支撑作用;注重技术动作训练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反馈;筑牢赛前竞技状态调...  相似文献   

12.
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体操平衡木决赛成套的动作内容、难度价值及动作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规则的导向作用巨大,D组以上动作是成套可记入难度的主体,技巧动作以及舞蹈动作中高难的跳步动作是中国的优势;但是成套动作类型相对单一、多样化不够,个性不突出。建议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艺术修养,编排中突出运动员风格,力争在转体动作和动作连接上有所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3.
第11届全运会女子体操平衡木决赛动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山  周子静 《湖北体育科技》2012,(3):295-297,291
对第11届全运会女子体操平衡木决赛成套的动作内容、难度价值及动作使用频率等进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规则的导向作用巨大,D组以上动作是成套可记入难度的主体,技巧动作以及舞蹈动作中高难的跳步动作是中国的优势;但是成套动作类型相对单一、多样化不够,个性不突出。建议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艺术修养,编排中突出运动员风格,力争在转体动作和动作连接上有所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平衡木是女子体操运动员的独有项目,技巧运动搬到平衡木上已有多年的历史了。但是直体后空翻转体360°这一高难动作,至今在国内的全国比赛中也没有见到。从各方面来说,攻克这一动作是非常有价值的,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历次全国体操比赛的技术调研报告中,调研人员一再呼吁要重视提高平衡木动作的稳定性。众所周知,一套平衡木动作尽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度和精巧新颖的编排,但在比赛中不能稳定地完成,出现大大小小的晃动甚至跌下,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2020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双杠单项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编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成套动作类型构成分布不均,挂壁摆动类发展潜力较大;(2)成套动作难度编排构成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编排特征,下法前动作编排呆板;(3)中外运动员成套动作完成情况呈现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体操运动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继1979年我国马燕红在2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取得高低杠冠军之后,1987年在24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樊迪的高低杠自选动作也获得10分的好成绩。动作的技术质量和成套动作的编排都得到了行家的好评。为了保持和提高现有水平,根据国  相似文献   

18.
平衡木直体后空翻转体360°动作的技术特点及训练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次后手翻接直体后空翻转体 36 0°站木动作 ,是当前世界体操女子平衡木中少有的 B B E的高难创新动作。该动作属于空翻转体类动作 ,对当前世界女子平衡木 E组难度并在连接中完成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补充 ,它为平衡木空翻转体类动作创造了先例。本文对该动作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介绍了吴晶晶的训练方法 ,目的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 ,为提高我国平衡木技术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19.
有七个国家的十四名优秀运动员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七届世界杯体操赛的平衡木比赛,其中包括1985年第23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平衡木比赛的前三名:罗马尼亚的西利瓦斯、萨博和苏联的舒舒诺娃,以及全能冠军、苏联的奥梅里扬奇克等。通过两轮激烈的角逐,奥梅里扬奇克仅以0.05分的优势,战胜了西利瓦斯而夺取冠军,西利瓦斯和舒舒诺娃分别获得第二、三名、由于本届怀赛云集了当今世界各国最优秀的运动员,并且在比赛中都发挥了较高的水平,所以,这是我们研究当前女子竞技体操发展趋势的难得机会。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分析世界各国体操名将的平衡木自选动作,探求当前平衡木技术发展的特点,希望能对提高我国平衡木的技术水平和体操科学化训练起促进作用,并为今后平衡木的科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女子平衡木比赛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第36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决赛和半决赛的选手为对象,对当前世界平衡木整套动作比赛中,有关上法、木中和下法的技巧动作难度和连接等特点,与悉尼奥运会决赛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平衡木比赛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年轻选手失利原因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