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忆曼若先生柴建国郝文兰曼若先生的书法、篆刻得以选集出版,恐怕是先生生前所未料及的事。我们与先生相交、相知多年,如何为人、治学、作字,大节目处时得先生耳提面教,获益不可谓浅。为先生出版此集,虽多少有些报哺之意,主要的还是在宣传先生的人品、学问及其超迈...  相似文献   

2.
王静安先生既殁,罗雪堂先生刊其遗书四集。后五年,先生之门人赵斐云教授,复采辑编校其前后已刊、未刊之作。共为若干卷,刊行于世。先生之弟哲安教授,命寅恪为之序。寅恪虽不足以知先生之学,亦尝读先生之书,故受命不辞。谨以所见质正于天下后世之同读先生之书者。  相似文献   

3.
《教育导刊》2007,(4):I0002-I0002
1972年,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南来广州,就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知用师生仰慕先生德才,希望耹听先生教诲并一睹大师风采,邀其来知用讲学,先生欣然应允。7月16日中午,鲁迅先生携夫人许广平前来,知用举校欢腾。鲁迅先生作了著名的《读书杂谈》演讲(后收入《而已集》)。  相似文献   

4.
品读陈鹤琴先生的《怎样矫正学生的过失》,在喧嚣中穿过时空的隧道,回归心灵的牧场。我与先生对话,体悟先生的观点,共鸣先生的大爱。  相似文献   

5.
保定市幼云学前教育中心是以老一辈教育先驱者陈兆雯先生的别号命名的。陈兆雯先生,别号幼云。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加入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中国同盟会。毕业后,受孙中山先生委托,归国担负组织中国同盟会河北分会的使命,陈幼云先生沈毅果决,富革命思想,以天下为己任,挺身谋国,办学校,改良教育,创办育德中学。  相似文献   

6.
2012年6月24日,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谷超豪先生,因病在上海逝世。谷先生不仅在核心数学前沿成就卓著,而且非常关心教育事业。2006年7月,谷先生欣然为本刊200期题词(见右图),勉励我们更好地为小学数学教师服务。以下,我们选登谷先生的得意门生、中国科学院李大潜院士的一段口述’,以此作为对谷先生的缅怀。  相似文献   

7.
前川贯治先生是日本京都的三国史研究学者,曾数次访华,1994年6月日本现代文化社出版了他的《三国谈探访三国》一书。1994年夏,前川先生首次访问考察了汉中,1996年7月下旬,前川先生偕夫人再次考察了汉中的三国史迹陈仓道、定军山、古阳平关、褒谷口、乐城、兴势山和赤阪、古汉台、拜将坛。7月31日,前川先生与汉中师院三国史研究学者李星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并向李星先生提出了他在日本研究三国史遇到的几个问题。参加座谈交流的还有汉中市博物馆原负责人徐鸿藻、成都康辉国际旅行社日韩部经理崔勋先生。从这些问题的交谈中,我们可从…  相似文献   

8.
短笺意长——重读吕叔湘先生的来信任林深今年4月9日,我国语言学界泰斗吕叔湘先生在北京溘然去世,学人中凡听过吕先生讲活、读过吕先生文章、接触过先生并接受过教诲的,无不深感悲痛和遗憾。我国语言学界失去这样一位长者,好像忽然出现了一块空白,这个空白一时将难...  相似文献   

9.
自章培恒先生受日本学者太田辰夫等先生启发,在上世纪80年代对胡适鲁迅所倡之《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的旧说挑战以来,国内学术界“否吴”已成大势。只是对于否吴后的代替者为谁,书的主旨究竟如何,仍在讨论中。其中,徐朔方、黄永年、沈承庆和张锦池等先生对此各持新见。台湾全真人士陈敦甫等先生视《西游记》为全真教教义载体,仍坚持“丘处机为作者”论,成为另一极端。大陆李安纲先生有突破创新,但也有失误。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以逾 1/3的篇幅,叙述了日本爱国青年写“匿名信”诬陷鲁迅先生考试作弊和霉菌学课余放电影两事件。从鲁迅先生思想发展道路看,他早期赴日求学时思想具有突出特点并发生过重大转折,于是人们就从鲁迅思想研究的角度认为,这两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热情,交待了他弃医从文的原因。这固然不错,但仅此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这种过于笼统的分析立足点脱离了作者的本意。这篇以“藤野先生”命名的回忆性散文,其文章以表现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为主旨,无论怎样散,都必须围绕“藤野先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3届学术会议1998年10月7-11日在昆明召开。会议由云南省语言学会、云南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承办。来自语文、计算机、新闻出版等领域的近80名全国会员代表出席会议。石云程、冯志伟、曹澄方等先生主持大会。会议开始,全体起立为已经去世的学会名誉会长吕叔湘先生,第一任会长张志公先生,学会顾问罗竹风、徐世荣、郑林曦、殷焕先、俞敏、张清常、周祖谟等默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孟吉平先生等通过电报表示祝贺,云南省语委办公室主任傅牧先生代表省教委和省教委,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骆小所教授…  相似文献   

12.
丁声树先生是我国名语言学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言组主任、词典室主任,《中国语》杂志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二任主编。本作在丁声树先生的指导下工作、学习20余年,本是作对丁声树先生的治学与做人的回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丁声树先生的述情况及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二、丁声树先生的无形论及其在学术上的贡献;三、丁声树先生作为一代学术大师未能写出更多论的原因;四、丁声树先生的治学之道;五、丁声树先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一些情况,包括对祖国、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对老师的尊敬、对学生在学术上的培养和在生活上的关怀、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批评、在革时期对极左路线的无言反抗,以及丁声树先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世上关于鲁迅先生的文字可谓多矣,评价也言人人殊,极不相同,甚至有天壤之别。就拿忆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来说吧,那些亲历者所谈及的种种事实,单单从表面上看,就往往给人以矛盾之感。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天真、宽厚、看重感情,有人举例说鲁迅先生多疑、刻毒、不讲友情,且所举之例又都是真实可考的。举个手边的例子吧,唐先生在《琐忆》中讲了一个鲁迅先生帮助一个并不太熟的青年人补靴子的故事,让你觉得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热情得简直到了发傻的地步。但王晓明先生在《鲁迅传》中也讲了一个鲁迅对待青年人的细节:“一位旧日的学生去拜访他…  相似文献   

14.
“五一”前夕,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王辉斌先生的又一大作《唐宋词史论稿》。该书是王辉斌先生继《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李白史迹考索》、《杜甫研究丛稿》、《唐人生卒年录》、《唐代诗人咏湖北》、《唐代诗人婚姻研究》、《唐代诗人探赜》、《四大奇书研究》后的又一部力作。此书的出版,继王辉斌先生上一部著作《唐代诗人探赜》的出版(40万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在时间上仅为四个月之隔,且一为唐诗探赜,一为词史论稿,先生于学术探索之孜孜不倦,领域拓展之勤奋不懈,研究成果之层出不穷,仅此即可获得有力证实。故而,著名词学家谢桃坊先生在读了《唐宋词史论稿》后,于致作者书中曾这样写道:“先生研究唐诗三十年,成效卓著。词学研究相对难于诗学,但先生能于一年内完成词史专著,令我甚为钦佩。关于词体不起源于民间,关于中唐诗客词,关于李白词辨伪,关于花问词的始地,以及关于柳永的考证等,皆极有新意,自成一说,我甚表赞同。……总之,大著是我近年读到的一部较好的词学专书。先生学高力健,但愿能再读到新著。”笔者在捧读先生《唐宋词史论稿》时,不仅屡屡为书中的新论新见所折服,深深佩服先生的敏锐目光与务实精神,而且更为先生不拘泥陈见、敢于针锋相对的学术态度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2010,(2):74-74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突发脑溢血,不幸辞世。许士骐先生闻讯前往探望,不忍先生就此离去,亲自在遗体上复下了手模和面模,将陶行知先生的最后遗容留存下来,供后人瞻仰,同时含有“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寓意。  相似文献   

16.
吕芳文先生所收藏的刘善泽、刘永济、刘永湘致王啸苏诗词稿和书信,是民国时期湖湘学人谈艺论学之真迹,尤为珍罕。吕先生又求得徐黻本先生协助勘点并撰文《抗战前后湖南大学名教授文学三刘诗札手迹序》,本刊稍后将陆续披露。其中刘永济先生的这批诗词手稿,或可增补中华书局版《诵帚词集云巢诗存》,现经吕芳文、徐黻本两位先生整理标点及简注,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17.
范文澜先生是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社会主义史学奠基人。其拳拳赤诚的爱国情怀、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以范先生之名命名的学校理应充分挖掘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学生了解范先生的生平,学习范先生的伟大风范,像先生那样为人,像先生那样学习,像先生那样工作。  相似文献   

18.
储朝晖 《生活教育》2012,(16):29-32
古稀高龄的戴问民先生骑着自行车送来其兄戴问天先生所写的《父亲的脚印》,该书用50万字记叙了以教师为终身职业的戴自俺先生曲折、艰辛、跌宕、起落不定的一生。因为“陶缘”,我曾与戴自俺先生以及金恒娟老师有过一段十分亲近的交往,所以读来倍感亲切。又由于其中讲了许多我以前闻所未闻的事,  相似文献   

19.
我最初认识李荣先生是在1957年初。那年2月,湖北省教育厅派我省几名高校教师与中学教师赴北京,在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合办的普通话语言研究班第三期学习。丁声树先生教汉语音韵学,李荣先生教方言调查基本知识。周殿福先生教国际音标,徐世荣先生教普通话。从第一期到第三期因为有这几位名师系统地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常被语言学界称为“黄埔三期”。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导师     
二十多年求学、读书经历中,碰到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甚多。对我影响最深的,要数我的研究生导师刘大为先生。大学三年级上学期我有幸聆听先生讲学,那时他主讲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一般人眼里,语言学是门枯燥、晦涩、理论性极强的学科。由于先生的博学,加上先生严谨而又巧妙的教法处理,我们却轻松地从中获得了前所未闻的新知,并深深体味到一种令人醉心的学术气息。先生学识渊博、谈吐高雅,他那优美而具有磁性的语音,把我们带入一个富含理性、思辨和方法论色彩的现代语言学殿堂。课后问惑,先生逢问必作耐心解答,并且常常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