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设计思想 由学习者特点决定,小学教师要让小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单纯利用课堂讲授法或者演示练习法不能很顺利地完成,让学生们真正体验这一过程也很难实现。所以,把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运用多媒体蟠放视频、演示课件,学生运甩网络提供的资源探索知识、丰富知识,与模拟雨的形成实验相结合,符合小学科学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一、设计思想由学习者特点决定,小学教师要让小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单纯利用课堂讲授法或者演示练习法不能很顺利的完成,让学生们真正体验这一过程,也很难实现。所以把信息技术引入小学科学课堂,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演示课件,学生运用网络提供的资源,探索知识、丰富知识,与模拟雨的形成实验相结合,符合小学科学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提起信息技术课,很多教师都有同感,其实我们的学生很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可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并不感兴趣。爱上课的原因多数是可以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玩游戏、上网、聊天。有的学生宁可漫无目的地改变机器的设置,也不愿意尝试着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因而,经常会听到信息老师指责学生不听话的抱怨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让学生长久地对这门课感兴趣,如何因势利导,吸引学生去主动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并让他们充分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小学数学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活动,结合教具演示、操作学具或观察实物,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或公式。这样既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在小学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不会演示教具,甚至有错误的演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形。1.演示流于形式有的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只是简单的模仿教材中出现的直观操作活动,在演示教具的过程中,不注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合作学习",更多的人会想起语文、数学等主科课堂。其实,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也离不开学生的合作。由于信息技术课是以学生操作为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信息技术老师是利用操作任务来促使学生参与其中。作为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体——学生,他们更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学习能力、学习热情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我们时常会看到,在课堂上对于教师布置的操作  相似文献   

6.
感知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养成良好品德的必要条件.儿童获取丰富而正确的感性材料的主渠道是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操作.因此无论是义务教育教材的编排内容,还是老师在教学中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操作.如何更好地运用教材,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把抽象的数学概急外化、物化,逐步引导到抽象呢?教学中教师应做好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目的是落实素质教育。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让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更多地发现语文之美。享受语文之美。  相似文献   

8.
英国的中小学生每天上6节课,每节课50分钟(上午9时到校,下午4时放学)。在课堂上,老师极少搞满堂灌,一言堂。通常老师只讲授15~20分钟,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学生自己钻研教材,独立做作业与练习。老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提纲挈领地讲透教材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巡回解答和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可以说是老师围着学生转。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五花八门。走进教室,你会看到有的在研读课本,有的在相互讨论,有的在操作教具,有的在向老师询问。尽管教学秩序看上去不太整齐,可是学生们都很专注很投入,而且课堂气氛富有生机,十分活跃。这种以儿童主…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也对课堂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会促进教学方法的改进,扩展课堂内容,让课堂更深入学生的内心.也会让教学思想有了新的转变.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课程已经成为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相结合的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但是因为深受之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性相当差.这对高中信息技术老师来说是一种考验,教师应该正确认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真正有所收获.笔者为此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未经过筛选的班级里面,或多或少会有那么几个学困生,有的成绩差得只考几十分甚至是几分,得零分的情况也时而出现.如此糟糕的成绩,让家长、老师以及同学都对他们没有了信心,有的老师和同学甚至有意隔离和疏远这些学困生.当然,爱护学生和为学生长远考虑的老师仍然居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准确的信息技术理论,快速培训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方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通过演示等方式来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轻松掌握知识技能,使信息技术课堂简约而高效。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的提出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进行自主操作练习、自由创作的时间比较多。但是,这时出现了很多情况:有的学生对于布置的作业很为难,无法继续做下去;有的同学在慢慢的自我解决题目;……这些情况对于信息技术老师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学生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如何能让这种差异缩小,甚至于利用这种差异为我们的课堂服务,提高课堂效率呢?  相似文献   

13.
当前普化教材中的课堂演示实验设计虽然基本上能满足完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有的太理想化或直线化,有的又不够严密,甚至有的地方过于考虑教学进度而根本没有安排课堂演示,所以,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适当地对有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和补充,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来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一、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达到放大的动态效果随着电化教学的普及,投影仪已落户在每个教室。投影仪的放大功能有时就能把教师手头操作的演示实验动态地反映到投影屏幕上,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了解。例…  相似文献   

14.
<正>一、引言分析学生:高年级学生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想法,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开始变得很有主见,在生理发展方面他们越来越成熟,在课堂上,即使他们知道答案,但是他们也会在犹豫、害怕答错问题的情绪下不举手发言。分析教材:《牛津小学英语》各个板块的教学都注重以情景为主,学会综合运用英语,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训练、巩固和拓展。二、在教材中如何运用讲故事的策略1.故事前奏,学生前置性作业反馈。故事的前奏需要学  相似文献   

15.
提问 ,对检测教学效果及集中学生注意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怎样提问 ,虽无固定的法则可循 ,但是 ,我认为 ,不管是哪位老师 ,所教班级学生的基础怎样 ,课堂提问都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  一、充分准备原则。这是指教师备课时要认真深入 ,既要备教材 ,又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 ;切忌课前无准备 ,课堂上信口开河 ,提出一些让学生无所适从的问题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普遍性原则。全班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尽相同 ,始终存在个性差异 ,存在好中差几个层次。在提问时 ,对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都应…  相似文献   

16.
在班级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同一个知识不同学生所用时间不同,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都想要顾及所有学生的学习,这就必然导致很多较快理解内容的学生要等理解较慢的学生,课堂上的等待就会产生.那么如何才能合理运用等待的时间,让等待更有价值呢?本文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手操作、静静倾听、思考讨论过程、提问前的等待、意外生成这五个方面罗列出需要等待的时机与做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好的发挥空间,并能让每个学生平等参与课堂学习,在单位时间内学习效率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课2004年被列入新课程。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知计算机,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但在很多地方,信息技术教学碰到很多困难,上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老师把教学演示广播到学生机屏幕时,就会引来一阵不耐烦的喧哗声。演示完毕,很多学生不理会老师布置的任务,各干各的:有的打字,有的玩游戏,有的学习Flash,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活动,给出主题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课堂上是很热闹,但学生们的收获到底有多少呢。在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备好教材,然后按照教材的范例逐步演示每频道操作步骤,学生按照教师的演  相似文献   

19.
张敏 《四川教育》2012,(7):60-60
生物课内容抽象,但有的老师却能让课堂精彩纷呈,缘何?因为他不拘泥于课本,能智慧地运用拓展艺术去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20.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通过了解课本之外的知识丰富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能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到更多的知识。所以,语文教师也应尝试将信息技术融进课堂中,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