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理念下的综合实践课程要求教师从课程的执行者向开发者转变;由班级授课向开放性教学转变;由个体独立的教学向合作教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传统教育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此文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和转变策略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STEAM教育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课程实施以创生取向为主,并且呈现出主动建构性、动态生成性、多元性的特征。创生取向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秉持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保持生成与预设的动态平衡四个主要原则。STEAM教育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策略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生成学习经验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前提;第二,开放课堂教学内容与空间、转变教师角色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基础;第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变革教学评价方式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核心;第四,构建学习共同体、提升教师课程创生能力是课程创生实施取向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教师角色的总体性观照及其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对教师角色及其变迁的研究主要存在四种视角和背景:教学观变迁及其实践、新课程改革与实践、知识社会与知识经济等时代要求、知识状况的变化。这些看似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背景之间存在着一种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的联系,那就是知识观及其转型。随着西方学术中传统的"超个人取向的并缺乏个性和主体性的"角色概念转向"个人取向的并以主动性和能动性为行为动力的"角色概念,本文将教师角色界定为"基于对知识观的理解和解释基础上教师的自我行动"。探讨当前的教师角色变迁最重要的是转变定位教师角色的方法论立场,即由集体主义方法论向个体主义方法论转变。因为只有站在教师个体的立场上认识教师,文中所提出的诸多教师角色变迁的取向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为了满足中小学对高质量师资的需求,高师院校在职前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方面呈现出一些改革新趋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知识技能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由分离逐步走向整合;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日益多样化和现代化;教师教育教学系统由封闭走向开放。针对上述改革新趋势,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时代,传统的营销体系逐渐失灵,沿用传统营销思维的营销教育亟需转型。基于"营销3.0"理论,高职新营销教育模式应实现五个转变:教师角色,由传统营销理论传授者向学习者、实践者、引导者转变;沟通形态,从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课程建设,从单一知识技术课程向融合化课程转变;教学氛围,由权威导向向非正式、温暖转变;激励机制:由外部激励向人文精神营销转变。  相似文献   

6.
一、活动教学的基本理念1.活动教学使教与学的关系得以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教学由“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演,学生只是配角和观众;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能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活动教学使得师生角色大换位,学生既是导演又当演员,教师只是充当主持人的角色,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促进学生自我建构的促进者,由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道德说教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健…  相似文献   

7.
论教学观的后现代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观的转变直接影响着教学观念的变革。当代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型为我国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启示,引发了人们对教学这一活动过程的重新思考。教学目的应由单纯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教学过程由“生活的预备”的知识传递过程转向意义建构、生命体验的视界融合过程;教学内容由单一性、确定性转向多元性、非确定性;教学主体关系由教师绝对权威转向师生对话合作;教学评价由整齐划一转向异质多样。  相似文献   

8.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迅速从传统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与评价者。然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如何正确转变角色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9.
"教师创生课程"这一命题意在阐释教师与课程的内在关系。它主张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并自觉主动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促进课程、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课程论意义,它将带来课程领域的三大转向:课程观念由单一、封闭、静止转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教师的课程角色由忠实执行者转向反思性建构者;课程运作的价值取向由追求技术理性转向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  相似文献   

10.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师观对当前语文教师的转变有很好的启发、借鉴意义,新的语文教师角色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需求,关注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重知识的掌握、重智力的开发向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转变。具体做到由"教学主宰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由"满堂灌输型"向"博学导师型"转变,由"权威严肃型"向"情感渗透型"转变,从而达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新型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进行相应的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由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由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学生相结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取向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种课程的目标取向具有四个特点。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取向,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采取四种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3.
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背离。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需要教学范式的转换:由教师的华丽表演到学生的朴实发展。具体包括,教学价值诉求由任务取向、应对考试转向学生的差异发展、可持续发展;教学行为由教师独角戏、越俎代庖到给予学生时间、空间去动脑思维和动手实践;教学评价视角由教师的功绩位移到学生习惯、知识、思维、德行等方面的真实发展。基于此,探讨促进“学生朴实发展”教学系统的运行机制对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刘东 《教育科学》2012,28(3):70-73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当今颇受推崇的教学模式,在不同教育领域、不同层次的教育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PBL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的独特性,使教师的制度权威、个人权威面临挑战,因此,在PBL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师权威由外显变为内隐,成为情境的领导者;由外在制度建构的先验性变为内在个人生成的过程性;由"技术性实践"向"反思性实践"的转变,做实践性学识的知识权威者;由制度权威、知识权威的强制变为感召权威的彰显,从而保留教师权威合理的影响力,消解教学权威对PBL教学的负面影响和表现,建构与PBL相适应的教师权威。  相似文献   

15.
论远程教师在课行动研究中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和课程合作开发者以研究的姿态参与课程活动,为提高实践能力而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旨在提高实践者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者的参与意识。远程教师应对其教学实践进行严格的反思,积极实现角色的转换: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向教学资源的主动研制开发者转化;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导师转化;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向参与者与促进者转化;由学习成果的裁判者向学习发展的激励者转化。  相似文献   

16.
论教学观的转向:从知识教学到文化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目前,知识教学的种种弊端却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远。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方面都赋予教学新的内涵和特征,使教学具有新的意义转向:教学思维从对象性思维转向关系型思维;教学价值取向由塑造"知识人"转向培养"生活人";教师的角色由教书匠转向教育者。  相似文献   

17.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幸福生活的能力,目前,知识教学的种种弊端却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越来越远。文化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方面都赋予教学新的内涵和特征,使教学具有新的意义转向:教学思维从对象性思维转向关系型思维;教学价值取向由塑造“知识人”转向培养“生活人”;教师的角色由教书匠转向教育者。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新课程实施的走向。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将发生以下转变:一、业务素质的转变:1、由单一型教师向复合型教师转变,2、由课程资源的执行者向课程资源的参与者、开发者转变;二、课堂角色的转变:1、由居高临下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2、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三、教学模式的转变:1、由传统封闭教学转向现代开放教学,2、由单一评价模式转向多元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9.
教师课程创生的缘起、涵义与价值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小红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24-28,23
“教师的课程创生”源于但又超越“课程实施的创生”。它主张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自觉地主动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促进课程完善、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目的;强调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应该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具有自觉性、批判性、全程性和持续性等特征。倡导和认可“教师的课程创生”这一命题,将使:我们的课程观念由单一封闭静止转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教师的课程角色由忠实执行者转向反思性建构者;课程运作的价值取向由追求技术理性转向追求实践理性和解放理性。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新要求,即教学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由专注于学科的教育向专注于人的教育转型升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新时代素养本位的教学目标上有重要意义,针对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跨学科项目、实现素养本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