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文章以赏析藏族民间舞蹈为切入点,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蹈来源及形成的分析阐述"颤"的重要性,以及"颤"是怎样贯穿于整个藏族舞蹈的每一个动作,奠定藏族舞蹈动作的基调的。藏族舞蹈的动作无论是松弛柔美的,还是粗犷豪放的,都是通过舞者膝部的"颤"体现着它们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2.
藏族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藏族人民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生活的条件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藏族地区被誉为“歌舞的海洋”,繁花似锦的的藏族舞蹈,通过对藏族民间舞蹈风格与特点的深入细致地研究,探讨各藏区舞蹈的异同点,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挖掘藏族舞蹈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使我们既能更好地表演好藏族舞蹈,又能使其与时代合拍,为社会精神文明服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相似文献   

3.
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斗争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的民间舞蹈,为藏族人民所喜闻乐见并世代相传。藏族人民通过这些歌舞来体现他们的审美情趣、社会理想。通过藏族传统舞蹈——"锅庄"舞的动作、姿态、风格、身韵,多侧面、多角度地探寻其内部规律和审美特点,揭示藏族"锅庄"舞蹈真正的、内在的本质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古老民族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李霞 《华章》2010,(33)
任何一门艺术的形成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民间舞蹈艺术亦是如此.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我国的民间舞蹈种类有上千种之多,在这些丰富的民间舞蹈中,由于各族人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所处地域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形式纷繁、风格迥异的歌舞艺术.一个民族的舞蹈涵融着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体现着一个民族特有的心理特征,民间舞每一个特有的动作姿态无不受其特有文化的烘托,并与其特有的审美情趣相关联.只有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紧密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在表演时不仅能展现优美的肢体动作,还能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分类和民族民间舞蹈涵盖的内容进行剖析,并结合当前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结合的现状,提出了剖析舞蹈动作体态、姿态的由来、了解舞蹈发源地的民俗文化,感受民族审美意识、舞蹈教育中充分重视结合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获取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最新动态的手段、抓住典型动作示范,提高动作的完美性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相结合的措施.旨在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信阳地处皖、鄂、豫三地的交界,并于江淮之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受到了多种文化的熏陶、渲染,致使信阳民间舞蹈具有多元文化的印记,并造就了绚烂的信阳舞蹈文化,其中信阳民间舞蹈的演出形式有130多种,舞种有83个,传统节目约有上千个,而这些节目大致有11类。因此,本文主要从信阳民间舞蹈的形式、内容、特征、文化等方面探究信阳舞蹈的多元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吸收民间舞蹈动作韵律和借鉴古典舞技术技巧,二者相结合所体现出舞蹈创新精神作为中心点展开,结合实践及心得体会来浅析民间舞蹈中的安徽花鼓灯与古典舞蹈的巧妙结合。通过观看舞蹈《戏.春》,使具有鲜明民族民间风格、地方特色的经过人们从生活中提炼、加工、美化了的并不断创造而形成的民间舞蹈和具有典范意义和独特风格的古典舞蹈技...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对蒙古族和藏族生活地域、环境特点、宗教特征,侧重分析两者舞种分类、风格特点、动律动作之异同,深入了解这些民间舞蹈的独特韵味,深层挖掘民间舞蹈的异同,以便在教学和训练中得以准确把握,更好地促进民间舞蹈艺术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间舞蹈在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动动作的风格和韵律。文章通过对民间舞蹈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作用的分析,指出了高职学生掌握民间舞蹈动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了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采茶舞是一种特有的民间舞蹈形式,尤其是赣南采茶舞最具代表性。想要在舞蹈表演和教学中对这种舞蹈形式产生全面的认识,必须要对其风格特点和艺术特征产生全面的了解,从根本上对这种民间舞蹈产生深刻认识。因而,在本文研究中对赣南采茶舞的风格性进行深入研究,分别从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征、表演特征、审美特征入手,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宗教舞蹈“查玛”是古代蒙古族人民在吸收借鉴藏族宗教舞蹈“羌姆”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民族和地区内容、形式、风格、特征的宗教舞蹈形式。查玛包括殿堂舞、寺院查玛、广场查玛、米拉查玛四种表演形式,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表演特点。研究查玛可以有利于我们了解一种文化形态以及社会关系,可以清晰查玛的发展脉络,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及传承方式。实践证明,将此宗教舞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研究分析,使其在继承、改革、出新的基础上,服务于社会主义时期的蒙古族新舞蹈艺术,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中,采用教学的方式,经过重新归纳、梳理与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无疑是活态化、长态化地保存民间舞蹈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藏族舞蹈是西藏人民生活的缩影,是藏族近5000年历史发展的文化沉积。藏族舞蹈所特有的审美特征与舞蹈特点是西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探讨藏族舞蹈的风格特.量及其在表演中的把握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民间舞蹈来源于原始舞蹈,它是民众自行创作仍在流传的舞蹈,各民族的民间舞蹈都积淀着本民族不同程度的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经济基础等文化现象。它具有“三性”原则,分别是代表性、系统性和训练性。专家们对它总结出六个方面的要点:基本体态、风格特点、基本动律、骨干动作、基本动作和组合特点。民间舞蹈是群体生命力的显现,是一个民族或地域群体跃动的形象,人们又常把它称作为“艺术舞蹈之母”,正因为这样,民间舞蹈跨越数千年流传至今,依然盛行不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藏族传统舞蹈的身韵、风格以及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研究,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从而在继承和发展创新藏族舞蹈中,把握古老民族的基本审美特征,使发展中的藏族舞蹈更具有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肃北蒙古族是西部蒙古族的重要分支,因居住在祁连山麓的高寒地区,又有“甘肃雪山蒙古人”之称.肃北蒙古族民间舞蹈在内容和形式上,保留了蒙古族舞蹈的“大漠文化”和“草原风情”的特点,又有宗教习俗等影响,呈现出了历史的沉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特殊的舞蹈风格.研究肃北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现代创作,通过对已有文化的整理和传统文化的吸收,是为了更好的传承肃北蒙古族民间舞蹈,传承肃北蒙古族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探讨了藏族人民的美学理想,研究了藏族类传统舞蹈的神韵、姿态、动作、节奏。藏族人非常重视与本土的审美意识相结合,并吸收外来的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藏族舞蹈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吸收印度佛教文化,同时以民族审美的需要和创新精神创造了符合民族审美特征的舞蹈理论,使舞蹈艺术更好的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姜莹 《林区教学》2012,(6):111-112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肢体语言艺术的象征。在众多少数民族舞蹈中,通过对舞蹈规律的分析,每一个民族舞蹈动律存在的具体部位以及局部的或组合的运动特点是不一样的。其中膝盖动律是所有舞蹈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动作,同时也是民间舞蹈中具有典型性的动作。通过对藏族与维族舞蹈中膝盖动律训练价值的分析,能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到这两种舞蹈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藏族历史上 ,舞蹈艺术在藏族人民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同样 ,民族美学也给舞蹈以强大的生命力 ,并世代流传。藏族酷爱自己的文学艺术 ,具有宗教色彩与风格的舞蹈艺术 ,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藏族土著舞蹈集中和多方面地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在藏族舞蹈中以人模仿鸟兽再现画面的原始拟兽舞蹈 ,其模仿动物的舞蹈神态逼真 ,惟妙惟肖、独具风格 ,形成独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欣赏价值的民间舞蹈,是我国瑶族民间舞蹈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瑶族人民生活、生产的叙事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分利用长鼓舞的艺术特色,有助于学生领会民族舞蹈的动作要领和风格特点,也将有助于学生领悟民族舞蹈独特的审美蕴涵.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族文化代表着中华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精神,我国的民间舞蹈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底蕴.要想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就需要研究舞蹈教学的内容、方法,并且需要对舞蹈教育的规律、价值和作用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研究,尽可能利用新研究出的现代教育方法.对艺术教育的改革也是高等学校民间舞蹈课程教学的科研课题.本文对运动形态以及民间舞文化、节奏、动律和风格进行了教育方法的总结,并且对掌握舞蹈动律节奏和对舞蹈的即兴创作进行了在民族文化上的升华.当前的民间舞蹈教育更应多利用网络与多媒体对舞蹈文化进行交流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