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体育赛事的功能理论演变来探讨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理论逻辑关系,即从竞技、休闲的社会功能转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功能。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行动主体条件下,体育赛事推动城市发展的功能和效果有差异。本文以2010年举办的广州亚运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证资料分析,来讨论亚运会推动广州从硬实力到软环境发生的变化,推动城市发展理念、经济发展方式、城市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和公民意识的勃兴,形成广州亚运会“办赛事,办城市”的“广州经验”。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是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物质空间后表现出来的具体形态,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它的重新组合.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方式的变化及其社会转型期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体系结构的基本涵义、特征与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阐释,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演变机制,建立了未来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重构框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理论逻辑,并以广州亚运会作实证分析,论证体育赛事成为城市发展的催化剂,但在不同时间、空间、主体条件下,它发挥的功能与实施效果不同。时间上从国际政治向地方治理、区域经济与社会文化演变;空间上有英国早期工业化的城市复兴、美国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城市繁荣、德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城市社区共同体的形成等;行动主体上,从国家到地方,地方政府的角色从城市管理到城市管理与城市运营并重。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珠三角区域城市群塑造的催化剂,广州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特定的中国区域城市中心、特定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之下,凭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中心城市塑造、政府社会管理与城市经营相辅相成的运作机制而完成,相比较而言,其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研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归纳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选址与布局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如何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进行选址与布局。选取上海市杨浦区为典型案例,证实优化原则的客观性,并探讨杨浦区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选址与布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选址与布局,主要受可达性、城市人口分布、不同群体的需求、城市总体规划4个因素影响;优化当前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选址与布局,应主要贯彻层次性、便捷性、高效性、公平性及动态性5个原则;杨浦区公共体育空间的布局存在服务等级不健全,基层公共体育空间服务内容不合理,与居住空间结构不协调等问题,建议通过上述原则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理想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等级体系、服务半径、选址布局、数量规模的研究,主要解决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应该怎么样”的问题.研究表明,构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理想模式应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总体原则,具体应做到:根据行政区和城镇体系,合理划定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等级体系;根据各级体育空间的可达性,确定合理的服务半径;根据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布局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根据各区域人口数量(及密度)和中长期发展目标,确定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数量及规模.  相似文献   

6.
马军 《体育科研》2015,(1):66-69
优化城市空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指标,体育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城市空间中合理布局和利用体育活动空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人们的宜居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将标准型与非正式的体育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体育活动空间的优势对城市空间功能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体育空间与自然环境、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创造宜居生活空间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空间资源不足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党的“十八大”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提出了新要求。空间不足与功能拓展必然导致城市空间 集约化利用,城市居民对公共体育空间需求扩张对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提出要求。面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缺乏整体规划、存在盲目建设的现实状 况,以问题为导向,从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的角度,探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协调发展模式,为新一轮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践提供参考。研究 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级划分不健全,基层设施建设不力,功能设置单一,缺乏需求向导,与其他类型城市 空间整合不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增量与合理布局相结合,等级设置与城市实际相结合,需求向导与功能可变相结合,同质兼容与 互惠共赢相结合的我国现阶段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通过与城市中的学校、公园绿地、文化设施、楼宇建筑、道路、山水和广场等空间形态 相结合,可以大幅增加城市现有公共体育空间的服务能力。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布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希望能够在即将到 来的规划建设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上海市中心城区为典型调查区域,采用ArcGIS分析等方法探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结构现状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上海市中心城区公共体育空间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居住区级公共体育空间严重不足,不仅影响了中心城区公共体育空间整体服务水平,同时也是制约居民走出家门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居住小区级公共体育空间建设的不足,影响了"500m健身圈"目标的完成;各级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几乎无一例外地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结构特征,普遍存在内"优"外"患"的情况;未来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建设的重心应由内圈层逐渐向中、外圈层偏移。  相似文献   

9.
武术作为竞技运动项目,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尤其是在近百年的改良与变革中,其技术表现、功能作用等特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武术在近代发展过程中,在内因、外因的影响下,必定会产生异化.研究着重分析武术异化的历史进程,探讨武术异化的原因,阐述当代异化的武术存在的必然性,同时提出在现代社会武术存在与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观念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先决条件。武术在千百年来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其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武术要体现其经济功能,树立武术市场营销观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现代开幕式的结构分为形态结构和意义结构,前者主要包括时间、空间、器物、角色和行为,在二战后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开幕式的本质从仪式转向了展演.本文在分析了这些具体变化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决定功能”的“结构—功能”主义理论,阐述了其对奥运会的影响及其功能的演变.最后,本文试图剖析这种带有一定程度“失范”意味的变化的原因,以期梳理出其变化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12.
武术价值功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与多种文化形态相互渗透、交融,并随着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的变化而发生着根本性的质的演变。在未来社会,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休闲娱乐、审美教育等将成为武术价值功能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3.
论体育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价值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体育在现代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生态等方面的促进功能。它拉动城市的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现代化进程,提高城市人力资本质量,促进城市的社会和谐,提升城市的形象,丰富城市的文化品位,拓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现公共体育资源均等化和促进居民休闲体育活动为目的,对我国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以及层次分析法,以社会体育学、体育地理学、以及公共资源管理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对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确定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的内涵,构建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包括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以及18项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15.
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是城市休闲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城市休闲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本文从休闲体育与城市休闲空间视角入手,探讨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概念,阐释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剖析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讨论,提出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综合性与集中化、生态化与人性化、文化性与特色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点—轴系统”理论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经济地理学的"点—轴系统"理论,分析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布局的本质诉求。认为:构建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点—轴系统"理论模式的关键是选择与确定"发展轴",将城市内以交通线为主的基础设施束与之相对应的各级体育中心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在区域范畴形成最佳的空间结构,获得区位空间的最佳发展。同时,依据"点—轴系统"理论,结合大连市的建设布局情况提出建议:在不同等级的发展轴上合理布局市级与片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中心。  相似文献   

17.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是新的奥运经济研究问题。本文选择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奥运场馆更重要的功能是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这个现点为主线。探讨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国赛后场馆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情况,在借鉴举办国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8.
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由重返奥林匹克大舞台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事业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的历史变迁,世界竞技格局由于受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各国的竞技实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竞技格局总体态势演变为由个别国家垄断到遍地开花的分散。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让体育回归游戏的本质,保持奥林匹克的游戏本色,体育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9.
倡导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化的体育趋向发生了变化,体育与国民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简而言之,体育影响人们身心素质的内容、方式发生了变化,体育的社会价值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体之杰体育产业集团研发构建的,以体育为基础的“生命健康在线管理”的社会化体育、健康管理模式,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拓展了体育的社会功能,它利用网络技术构建起全新的社会体育功能方式,是我们现行体育社会功能结构的科学、完善的发展。1.全新体育经济观:体育、健康是社会经济的需求体育、健康是新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和分析近代各时期学生体育活动空间的演变历程,并总结其发展规律,从而为解决新时代学生需求与体育空间的发展提供启示。研究发现,国内外学生体育活动空间内涵研究不断深化,体育活动空间与城市存量空间、共享空间的共建共享是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指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开始从增量向存量方向转型,体育活动空间的出现已成为未来城市空间更新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应转变发展方式,通过引入城市触媒概念,利用多点触媒元素挖掘潜在的生活体育空间,重塑和激活新体育活动空间,切实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运动需求,促成未来学生体育活动发展的空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